農業儀器網

      土壤污染要“治”更要“防”

      來源: 新華社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7-06-26  閱讀

        我國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22日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是貫徹落實“土十條”要求,推動土壤污染依法防治的重要一步。僅從法律名稱上就可以看出,立法對象是土壤污染防治,而根本辦法是“一防、二治”。當前,從農村耕地到城市用地,人們對“餐桌的根本”“腳下的環境”關注度提升,必須正本清源,全面治理。
        億民賴此土,萬物生斯壤。我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表明,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但主體尚好,因此“防”的任務遠重于“治”的任務,必須把更大精力投入到防止土壤污染蔓延上。要堅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有預防花一塊錢而不舍、管控花十塊錢而不得、末端治理一百塊錢卻不心疼的思維,國際經驗教訓證明此路不通。毋庸諱言,一些地方土壤土地治理工作中,“寧治不防”“末端表彰”的傾向不同程度地存在。中華大地960萬平方公里,尚未被污染的“好土”是主體,對此必須優先保護。使這些未受污染的土壤土地能夠保持良好狀況,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
        水為生命之源,土為生息之本。一“源”一“本”,表明人與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氣污染互為因果,而缺乏自凈能力的土壤是各種人類污染的最終承載體。土壤污染處于“末端污染”,要抓“本”治“源”。不僅要從工農業生產、城鄉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著手,更要管住生產生活“上游”的土地規劃、城鄉規劃。正如草案所強調的,在永久基本農田集中的區域,在居民區和學校、醫院、療養院、養老院等單位周邊,要對可能造成污染的建設項目堅決說“不”。
        對污染了的土壤要標本兼治,要在政策、技術、融資上予以法律支持。特別要重視的是,在作物消毒、土壤清洗、土地修復等新興的產業領域,我們要鼓勵創新,引導社會資本進入,但必須防止“抗生素濫用”式的二次污染。

      托普服務號微信二維碼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