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吹響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的號角
吹響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的號角
來源: 轉載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6-09-10 閱讀次
——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綜述
初秋,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內,申航智能流水養魚基地里加州鱸和斑點叉尾鮰在推水設備形成的水流中逆流而上,在物聯網的監控下,飼料和用藥都實現了精準投放,用藥節省90%,產量比常規提高60%。
與此同時,姑蘇城內,太湖之畔,正在進行著一場互聯網和現代農業交互碰撞的饕餮盛宴。9月6日—7日,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在蘇州召開。國家相關部委、全國各地的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者、涉農互聯網企業和新農民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暢想“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美好未來。
在信息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的今天,互聯網的技術與思維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引擎。此次全國首次“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的召開,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是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的重大舉措,是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和服務的有效途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有關精神,把信息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制高點,緊緊圍繞農業現代化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推廣應用,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快速健康發展。
方向已經明確,道路仍需探索。在這場“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盛會上,開展了“互聯網+”現代農業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展覽展示、信息大集、“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和新農民創業創新百佳成果推介、合作簽約活動、現場考察、“互聯網+”現代農業暨新農民創業創新論壇等七項活動,創新的形式、豐富的信息化元素讓與會者感受到撲面而來的信息化浪潮。與會者們趕著信息大集,交流著創業創新的經驗,在主題各異的論壇上曬思想,分享成果,用創新、跨界、融合、開放、共享的互聯網思維共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互聯網+”正改變著農業發展方式與規則
徜徉在會議專設的信息大集上,與會者能深深地感受到現代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正在怎樣深刻地改變著中國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式。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大會上指出,當前“互聯網+”現代農業,是繼家庭承包經營、農業開放入世、農民工大量進城之后,又一輪指導農業發展的方式方法和規則模式的改變與創新。
國家級信陽茶葉市場的展臺前,電子屏幕上滾動著一個個茶葉專業合作社和個體茶商的產品信息。借助專業的電子交易系統,信陽茶葉市場以標準化和數據化為千家萬戶分散種植經營的茶產業打造了一個具有公信力的現貨交易市場,“全球供應、中國交易、信陽定價”的茶葉價格中心逐步形成。
海南互聯網小鎮的展臺前擺滿了誘人的熱帶水果。“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找到每一個水果的源頭。”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黨委書記胡余亨說,給小鎮產出的農產品貼上可以追本溯源的二維碼只是小鎮“互聯網+”的一個小窗口,“每一個互聯網小鎮都有自己的鎮級綜合管理平臺,可以實現光纖入戶全覆蓋、生產經營管理全覆蓋,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新農民創業創新行動全覆蓋,可以說互聯網小鎮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
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的號角正在吹響。夯實基礎,成為信息化深度改造傳統農業重要前提。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在論壇上指出,中國農業基礎依然不夠,“基礎工作十分重要,沒有基礎的話,物聯網加不上,信息化也加不上。幾十年全球和中國信息化的發展實踐,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發展程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呈不容懷疑的正相關,所以一定要加強基礎,注重融合,把握當前和長遠,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在大會發言時指出,農業部通過抓好信息進村入戶和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兩大基礎性工程來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推進大數據與農業農村的深度融合。目前,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已擴大到26個省份116個縣,建成村級益農信息社2萬多個,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覆蓋。同時,創建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在全國開展大宗農產品的全產業鏈監測試點,創新發布中國大宗農產品月度供需平衡表。
推動新農民形成創業創新的浪潮
趕街網的創始人潘東明是作為新農民代表來參加會議的。和他一起來參會的,有農村土生土長,為山西陵縣老家賣紅棗、核桃和五谷雜糧的“王小幫”,也有從海外歸來,從互聯網云計算企業的高管跨界成為新農民的阿卡農莊總裁江宇虹。
當農業發展的前景被科技之光照亮,農民也越來越成為有奔頭令人羨慕的職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才進入這個領域。
在農業電子商務論壇上,國內首份《返鄉電商創業研究報告》發布。報告指出,返鄉電商創業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潮流,電子商務有效釋放了“草根”創造力,成為推動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最大動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從北京、上海、廣東等大城市返回家鄉,新農民通過電商交易平臺將本地特色商品與全國甚至全球市場聯結了起來,在互聯網聯通全球的特質下,實現著自身價值和農村面貌的雙重改變。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推動下,電商平臺的農村化戰略發展迅猛,也從另一個層面開辟了農民就業增收的新渠道。阿里巴巴為農村地區的創業就業提供了農民網商和農村淘寶合伙人兩種主要途徑。京東迎合國際國內品牌、融資廠商為農民合作社以及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和品牌化的農產品、營銷等綜合服務,幫助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創業創新。
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魯曼從創業初就立志帶領全村農民一起致富,不但經營好了自己的火雞養殖場,還組織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農民需要帶動和組織,我們不定期邀請相關專家到村舉辦養殖技能培訓,同時利用遠程教育點,制作多媒體軟件,為社員提供套餐式的特禽養殖技能在線培訓。”魯曼說:“農村只有有了懂生產會經營的新農民,產業才能有支撐。”
中央網信辦副主任莊榮文在論壇發言中說:“2015年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顯示,2015年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2.3%,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95億,同比增長9.5%,農村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已經達到1.7億,占農村網民的87%。互聯網為新農民創業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
新農民創業創新的浪潮在互聯網融合共享的助推下得到迅猛發展。會議期間,農業部與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郵樂網等電商企業、浪潮集團等大數據企業,就共同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簽署了合作協議,與河南、遼寧、吉林、四川省人民政府,就共建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時,農業部向社會推介發布了“一二三產融合打造智慧美麗鄉村”等“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和“農產品電商成就農村創業之夢”等新農民創業創新百佳成果,這些以部省聯動、政企聯合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和國家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的重大舉措,都將對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和新農民創業創新產生深遠影響。
攜手并肩打造“互聯網+”現代農業風景線
在這場“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盛會上,“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當主角”的農業信息化建設路徑逐漸成為社會共識。越來越多的涉農互聯網企業意識到,農村互聯網發展必須要“接地氣”,帶動農民加入到這場傳統農業提檔升級的改造中來,將“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盆景轉化為風景。
會議期間,蘇寧控股集團、太平保險集團等6家企業和機構共同發出了“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蘇州倡議。倡議的第一條就是“堅持服務‘三農’”,將加快推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作為社會首要責任,致力于改造農村、提升農民,為新農民創業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
“現代規模化的種養業需要一批有知識、有組織、有服務體系的現代農業組織來支撐。”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舉例,“新希望的斷奶仔豬的存活率處于國內乃至世界的先進水平。怎樣把這些好的技術、品種、辦法教給我們的家庭農場?APP軟件可以讓農民輕松便捷地接受近千人的服務隊伍指導,服務他們科學養豬。通過公司、家庭農場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三位聯動,在這個過程中運用物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市場服務、技術服務、手機一鍵延伸服務、物流服務等等來帶動農民,這些都是“互聯網+”在農村的應用。”
從盆景轉化為風景,“互聯網+”現代農業在縱深推進的過程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潘東明說,農村電商的“遍地開花”,首先要破解理念問題。“我們的做法是成立一個協會,通過協會來做培訓,給政府、給企業、給農民進行系統化的培訓,讓他們接受互聯網知識,我認為到今天為止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同時,農產品上行中的供應鏈標準化管理,也是目前農村電商發展中亟須解決的問題。“我們成立公共服務中心,建立供應鏈管理模式,探索把小農經濟的農產品進行標準化。”
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新農民創業創新的發展前景無限美好。韓長賦總結此次大會時說,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國務院“互聯網+”行動等決策部署的一次重要會議,是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一次重要會議,是動員新農民創業創新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次重要會議,是創新農業增長方式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農業領域一次帶有全局性、前瞻性意義的全國性會議。在向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進發的征途中,政府、企業和新農民已經攜起手來,緊跟時代潮流,共同開拓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新天地。
初秋,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內,申航智能流水養魚基地里加州鱸和斑點叉尾鮰在推水設備形成的水流中逆流而上,在物聯網的監控下,飼料和用藥都實現了精準投放,用藥節省90%,產量比常規提高60%。
與此同時,姑蘇城內,太湖之畔,正在進行著一場互聯網和現代農業交互碰撞的饕餮盛宴。9月6日—7日,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在蘇州召開。國家相關部委、全國各地的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者、涉農互聯網企業和新農民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暢想“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美好未來。
在信息技術革命方興未艾的今天,互聯網的技術與思維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引擎。此次全國首次“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的召開,更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是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的重大舉措,是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和服務的有效途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有關精神,把信息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制高點,緊緊圍繞農業現代化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推廣應用,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快速健康發展。
方向已經明確,道路仍需探索。在這場“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盛會上,開展了“互聯網+”現代農業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展覽展示、信息大集、“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和新農民創業創新百佳成果推介、合作簽約活動、現場考察、“互聯網+”現代農業暨新農民創業創新論壇等七項活動,創新的形式、豐富的信息化元素讓與會者感受到撲面而來的信息化浪潮。與會者們趕著信息大集,交流著創業創新的經驗,在主題各異的論壇上曬思想,分享成果,用創新、跨界、融合、開放、共享的互聯網思維共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到一個新高度。
“互聯網+”正改變著農業發展方式與規則
徜徉在會議專設的信息大集上,與會者能深深地感受到現代互聯網技術和思維正在怎樣深刻地改變著中國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式。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大會上指出,當前“互聯網+”現代農業,是繼家庭承包經營、農業開放入世、農民工大量進城之后,又一輪指導農業發展的方式方法和規則模式的改變與創新。
國家級信陽茶葉市場的展臺前,電子屏幕上滾動著一個個茶葉專業合作社和個體茶商的產品信息。借助專業的電子交易系統,信陽茶葉市場以標準化和數據化為千家萬戶分散種植經營的茶產業打造了一個具有公信力的現貨交易市場,“全球供應、中國交易、信陽定價”的茶葉價格中心逐步形成。
海南互聯網小鎮的展臺前擺滿了誘人的熱帶水果。“只要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找到每一個水果的源頭。”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黨委書記胡余亨說,給小鎮產出的農產品貼上可以追本溯源的二維碼只是小鎮“互聯網+”的一個小窗口,“每一個互聯網小鎮都有自己的鎮級綜合管理平臺,可以實現光纖入戶全覆蓋、生產經營管理全覆蓋,農村金融服務全覆蓋,新農民創業創新行動全覆蓋,可以說互聯網小鎮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
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的號角正在吹響。夯實基礎,成為信息化深度改造傳統農業重要前提。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在論壇上指出,中國農業基礎依然不夠,“基礎工作十分重要,沒有基礎的話,物聯網加不上,信息化也加不上。幾十年全球和中國信息化的發展實踐,可以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發展程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呈不容懷疑的正相關,所以一定要加強基礎,注重融合,把握當前和長遠,實現可持續發展。”
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在大會發言時指出,農業部通過抓好信息進村入戶和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兩大基礎性工程來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建設,推進大數據與農業農村的深度融合。目前,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已擴大到26個省份116個縣,建成村級益農信息社2萬多個,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覆蓋。同時,創建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在全國開展大宗農產品的全產業鏈監測試點,創新發布中國大宗農產品月度供需平衡表。
推動新農民形成創業創新的浪潮
趕街網的創始人潘東明是作為新農民代表來參加會議的。和他一起來參會的,有農村土生土長,為山西陵縣老家賣紅棗、核桃和五谷雜糧的“王小幫”,也有從海外歸來,從互聯網云計算企業的高管跨界成為新農民的阿卡農莊總裁江宇虹。
當農業發展的前景被科技之光照亮,農民也越來越成為有奔頭令人羨慕的職業,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才進入這個領域。
在農業電子商務論壇上,國內首份《返鄉電商創業研究報告》發布。報告指出,返鄉電商創業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潮流,電子商務有效釋放了“草根”創造力,成為推動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最大動力。隨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從北京、上海、廣東等大城市返回家鄉,新農民通過電商交易平臺將本地特色商品與全國甚至全球市場聯結了起來,在互聯網聯通全球的特質下,實現著自身價值和農村面貌的雙重改變。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推動下,電商平臺的農村化戰略發展迅猛,也從另一個層面開辟了農民就業增收的新渠道。阿里巴巴為農村地區的創業就業提供了農民網商和農村淘寶合伙人兩種主要途徑。京東迎合國際國內品牌、融資廠商為農民合作社以及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和品牌化的農產品、營銷等綜合服務,幫助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創業創新。
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魯曼從創業初就立志帶領全村農民一起致富,不但經營好了自己的火雞養殖場,還組織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農民需要帶動和組織,我們不定期邀請相關專家到村舉辦養殖技能培訓,同時利用遠程教育點,制作多媒體軟件,為社員提供套餐式的特禽養殖技能在線培訓。”魯曼說:“農村只有有了懂生產會經營的新農民,產業才能有支撐。”
中央網信辦副主任莊榮文在論壇發言中說:“2015年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顯示,2015年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2.3%,中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95億,同比增長9.5%,農村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已經達到1.7億,占農村網民的87%。互聯網為新農民創業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
新農民創業創新的浪潮在互聯網融合共享的助推下得到迅猛發展。會議期間,農業部與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郵樂網等電商企業、浪潮集團等大數據企業,就共同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簽署了合作協議,與河南、遼寧、吉林、四川省人民政府,就共建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簽署合作備忘錄。同時,農業部向社會推介發布了“一二三產融合打造智慧美麗鄉村”等“互聯網+”現代農業百佳實踐案例和“農產品電商成就農村創業之夢”等新農民創業創新百佳成果,這些以部省聯動、政企聯合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和國家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的重大舉措,都將對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和新農民創業創新產生深遠影響。
攜手并肩打造“互聯網+”現代農業風景線
在這場“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盛會上,“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當主角”的農業信息化建設路徑逐漸成為社會共識。越來越多的涉農互聯網企業意識到,農村互聯網發展必須要“接地氣”,帶動農民加入到這場傳統農業提檔升級的改造中來,將“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盆景轉化為風景。
會議期間,蘇寧控股集團、太平保險集團等6家企業和機構共同發出了“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蘇州倡議。倡議的第一條就是“堅持服務‘三農’”,將加快推動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作為社會首要責任,致力于改造農村、提升農民,為新農民創業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
“現代規模化的種養業需要一批有知識、有組織、有服務體系的現代農業組織來支撐。”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在發表主旨演講時舉例,“新希望的斷奶仔豬的存活率處于國內乃至世界的先進水平。怎樣把這些好的技術、品種、辦法教給我們的家庭農場?APP軟件可以讓農民輕松便捷地接受近千人的服務隊伍指導,服務他們科學養豬。通過公司、家庭農場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三位聯動,在這個過程中運用物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市場服務、技術服務、手機一鍵延伸服務、物流服務等等來帶動農民,這些都是“互聯網+”在農村的應用。”
從盆景轉化為風景,“互聯網+”現代農業在縱深推進的過程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潘東明說,農村電商的“遍地開花”,首先要破解理念問題。“我們的做法是成立一個協會,通過協會來做培訓,給政府、給企業、給農民進行系統化的培訓,讓他們接受互聯網知識,我認為到今天為止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同時,農產品上行中的供應鏈標準化管理,也是目前農村電商發展中亟須解決的問題。“我們成立公共服務中心,建立供應鏈管理模式,探索把小農經濟的農產品進行標準化。”
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新農民創業創新的發展前景無限美好。韓長賦總結此次大會時說,這次會議是貫徹落實國務院“互聯網+”行動等決策部署的一次重要會議,是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一次重要會議,是動員新農民創業創新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次重要會議,是創新農業增長方式帶動農民就業增收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農業領域一次帶有全局性、前瞻性意義的全國性會議。在向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進發的征途中,政府、企業和新農民已經攜起手來,緊跟時代潮流,共同開拓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新天地。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