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京津冀共建蔬菜產銷對接機制
京津冀共建蔬菜產銷對接機制
來源: 轉載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6-10-13 閱讀次
民以食為天。隨著京津冀一體化步伐的加快,作為民生保障的首要條件,農副產品的生產、流通、供應如何更好地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的農業部門通過搭建產銷對接平臺,探索出一條服務京津冀農產品供應、提升區域現代農業和流通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9月21日,京津冀首屆蔬菜產銷對接大會在河北高碑店新發地物流園拉開了帷幕。大會集中展示了農產品生產流通領域的新設施、新裝備、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對加快京津冀農產品生產加工產業深度融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聯合打造農產品流通平臺
本次大會由北京市農委、河北省農業廳、天津市農委、保定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在河北新發地物流園惠農門廣場的主會場內,河北各地級市以及定州、辛集地區都設置了展位。各地不僅展示了各自蔬菜產業的發展狀況,還針對優勢農產品進行了專題接洽推廣。來自農業部、京津冀農業部門的領導,河北各蔬菜大縣和蔬菜生產基地負責人,以及北京、天津等地的超市、農批市場的采購商2000余人出席了開幕式并參觀了展臺。
來自廊坊市安次區綠之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拿著一根黃瓜說:“你在這兒吃我們的黃瓜,周圍幾米的人都能聞到黃瓜的香味。我們的蔬菜瓜果絕對是無公害純綠色的,我們只種一茬,第二茬就會有蟲害。”問他在北京市場是否有售,回答:“我們就是希望通過這個對接大會進入北京、天津市場。”
北京市農委副主任張宏圖說,目前,河北已經成為北京市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為保障首都市民的菜籃子作出了貢獻。京津冀三地聯合舉辦首屆蔬菜產銷對接大會,建立蔬菜產銷對接的長效機制,是促進京津冀三地優勢互補、市場相通的重大舉措。
天津市農委有關負責人說,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三地蔬菜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將以本次蔬菜產銷對接大會為契機,在蔬菜產業規劃布局、市場調劑、產銷銜接、信息共享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保障京津冀菜籃子安全。
帶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
河北省是全國蔬菜產銷大省,瓜菜的播種面積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五。自1995年以來,蔬菜總產量穩居全國第二。目前有60%的蔬菜銷往省外,北京市場的占有率常年保持在50%,經濟作物特別是蔬菜種植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主導產業。但是蔬菜流通環節的諸多不便,特別是信息和銷售渠道的不對稱,造成河北蔬菜的地域優勢不能充分發揮。
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戰略讓河北找到了破解困局的突破口。在京津冀首屆蔬菜產銷對接大會上,河北省蔬菜種植基地與來自京津等地的買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和采購協議,番茄、黃瓜、青椒、豆角等68萬噸蔬菜在會上找到買家,涉及金額16.3億元。
河北省農業廳廳長魏百剛說,本次大會是落實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引領河北蔬菜產業供給側改革的一次盛會。通過搭建京津冀蔬菜產銷合作平臺,促進京津冀蔬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輻射帶動京津冀周邊區域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從而推動河北省蔬菜產品向優質、高端、精品快速提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他表示,河北將出臺系列優惠扶持措施,吸引京津等地社會資本到河北建設生產基地,合作推動蔬菜產業邁向現代化。
此外,本次大會還發布了河北省農業廳評選出的十大地方特色蔬菜和十大類單品蔬菜基地。十大地方特色蔬菜為崇禮彩椒、平泉香菇、昌黎馬芳營旱黃瓜、雞澤辣椒、隆堯大蔥、靈壽金針菇、阜城櫻桃番茄、遷西栗蘑、滿城草莓、青縣羊角脆甜瓜。
相關新聞
80萬輛次進京車
拐進高碑店
承擔本次大會主會場的河北高碑店新發地物流園,是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外遷的首個落地項目,也是集農產品展示交易、加工配送、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為一體的我國最大的智慧型農副產品交易集散中心,于2015年10月29日正式啟動運營,開業10個月已減少進京車輛80萬輛次,相關人員5萬余人。
河北新發地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樹儉介紹,新發地一期項目已經完成,二期項目開始征地。在二期項目中,河北新發地將走“旅游+市場”的創新之路,圍繞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發展,把高碑店打造成我國最大的進出口食品國際貿易港。主要建設三大園區:國際食品科技博覽園、國際食品保稅物流園、“天下食都”主題公園。“天下食都”主題公園將參照好萊塢“環球影城”的模式進行打造,以體驗式旅游為主軸,匯聚世界各地的食品文化,構建一個具有科普性、娛樂性和體驗性的主題公園。游客可以親身嘗試制作和品嘗中外小吃,去科技博覽館了解世界各地的農業發展史與現代農業科技,也可以親自到農場務農或體驗各種圍繞務農主題設計的游樂設施。
預計3年后,河北新發地就可以滿負荷運營,屆時,每年可減少560萬輛次物流車輛進京,疏解北京相關從業人口30多萬人,大大減少北京交通的擁堵和人口的聚集。
聯合打造農產品流通平臺
本次大會由北京市農委、河北省農業廳、天津市農委、保定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
在河北新發地物流園惠農門廣場的主會場內,河北各地級市以及定州、辛集地區都設置了展位。各地不僅展示了各自蔬菜產業的發展狀況,還針對優勢農產品進行了專題接洽推廣。來自農業部、京津冀農業部門的領導,河北各蔬菜大縣和蔬菜生產基地負責人,以及北京、天津等地的超市、農批市場的采購商2000余人出席了開幕式并參觀了展臺。
來自廊坊市安次區綠之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拿著一根黃瓜說:“你在這兒吃我們的黃瓜,周圍幾米的人都能聞到黃瓜的香味。我們的蔬菜瓜果絕對是無公害純綠色的,我們只種一茬,第二茬就會有蟲害。”問他在北京市場是否有售,回答:“我們就是希望通過這個對接大會進入北京、天津市場。”
北京市農委副主任張宏圖說,目前,河北已經成為北京市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為保障首都市民的菜籃子作出了貢獻。京津冀三地聯合舉辦首屆蔬菜產銷對接大會,建立蔬菜產銷對接的長效機制,是促進京津冀三地優勢互補、市場相通的重大舉措。
天津市農委有關負責人說,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三地蔬菜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將以本次蔬菜產銷對接大會為契機,在蔬菜產業規劃布局、市場調劑、產銷銜接、信息共享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保障京津冀菜籃子安全。
帶動蔬菜產業轉型升級
河北省是全國蔬菜產銷大省,瓜菜的播種面積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五。自1995年以來,蔬菜總產量穩居全國第二。目前有60%的蔬菜銷往省外,北京市場的占有率常年保持在50%,經濟作物特別是蔬菜種植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主導產業。但是蔬菜流通環節的諸多不便,特別是信息和銷售渠道的不對稱,造成河北蔬菜的地域優勢不能充分發揮。
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戰略讓河北找到了破解困局的突破口。在京津冀首屆蔬菜產銷對接大會上,河北省蔬菜種植基地與來自京津等地的買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和采購協議,番茄、黃瓜、青椒、豆角等68萬噸蔬菜在會上找到買家,涉及金額16.3億元。
河北省農業廳廳長魏百剛說,本次大會是落實京津冀現代農業協同發展規劃,引領河北蔬菜產業供給側改革的一次盛會。通過搭建京津冀蔬菜產銷合作平臺,促進京津冀蔬菜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輻射帶動京津冀周邊區域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從而推動河北省蔬菜產品向優質、高端、精品快速提升,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他表示,河北將出臺系列優惠扶持措施,吸引京津等地社會資本到河北建設生產基地,合作推動蔬菜產業邁向現代化。
此外,本次大會還發布了河北省農業廳評選出的十大地方特色蔬菜和十大類單品蔬菜基地。十大地方特色蔬菜為崇禮彩椒、平泉香菇、昌黎馬芳營旱黃瓜、雞澤辣椒、隆堯大蔥、靈壽金針菇、阜城櫻桃番茄、遷西栗蘑、滿城草莓、青縣羊角脆甜瓜。
相關新聞
80萬輛次進京車
拐進高碑店
承擔本次大會主會場的河北高碑店新發地物流園,是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外遷的首個落地項目,也是集農產品展示交易、加工配送、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為一體的我國最大的智慧型農副產品交易集散中心,于2015年10月29日正式啟動運營,開業10個月已減少進京車輛80萬輛次,相關人員5萬余人。
河北新發地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樹儉介紹,新發地一期項目已經完成,二期項目開始征地。在二期項目中,河北新發地將走“旅游+市場”的創新之路,圍繞創新驅動和產城融合發展,把高碑店打造成我國最大的進出口食品國際貿易港。主要建設三大園區:國際食品科技博覽園、國際食品保稅物流園、“天下食都”主題公園。“天下食都”主題公園將參照好萊塢“環球影城”的模式進行打造,以體驗式旅游為主軸,匯聚世界各地的食品文化,構建一個具有科普性、娛樂性和體驗性的主題公園。游客可以親身嘗試制作和品嘗中外小吃,去科技博覽館了解世界各地的農業發展史與現代農業科技,也可以親自到農場務農或體驗各種圍繞務農主題設計的游樂設施。
預計3年后,河北新發地就可以滿負荷運營,屆時,每年可減少560萬輛次物流車輛進京,疏解北京相關從業人口30多萬人,大大減少北京交通的擁堵和人口的聚集。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互聯網+”描繪“三農”新圖景
- 下一篇:六合“一張圖”管理設施農業項目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