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網友議兩會:讓互聯網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新引擎

      來源: 人民微博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7-03-23  閱讀
        農業儀器網3月23日訊:中國的農業歷史源遠流長,但隨著科技的不斷的發展,農業的現代化改造已經走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中就提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又到一年兩會時,關于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話題依然備受關注,網友“老驥丹心”就表示,農民工進城為農業規模化經營創造了契機。科學化生產,現代化管理成為農業發展必由之路。
        農業現代化需要現代化的農民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推進農業現代化應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引領,創新農業經營組織方式,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不少網友發表了對具體實施農業現代化的建議:
        網友“曉魯”認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不僅僅需要現代化的農業科技裝備,農業現代化還需要現代化的農民,特別是擁有先進思想,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的現代化農民。
        網友“蹦跶噠的心”表示,農業現代化發展有千種辦法,但怎么變也離不開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管理,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這幾條標準。
        網友“強國社員925”認為,徹底的摒棄傳統的小農耕作經濟意識,實現農業的集約化大生產,農業生產現代化才能實現規模效應。
        網友“青燈黃卷書生”從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當今農村大量人口外流至城市工作,導致一些承包田無人耕種,現在應推進放開土地經營權,讓有能力耕種、想耕種的人能多勞多得,而不被土地所限制。
        政府應成為農業信息的發布者、耕種的指導者
        農業部部長韓長斌3月7日在記者會上談到,我國農業經過了“十二連增”,總量問題得到了比較好的解決。但是,結構性矛盾突出、供求關系發生了新變化、同時城鎮化加快、人們的消費結構和水平也明顯提高,一般農產品不缺,但是優質、綠色農產品是不足的。對于現代農業如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網友們展現了獨到的見解:
        網友“大葉鐵觀音”談到,推動農業現代化應與新型城鎮化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用城鎮對農產品較高的品質需求倒逼農產品種植選擇、倒逼農產品的深加工與精加工,與此同時也能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
        網友“筆記本墊腦”表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苦耕作并不代表在當今時代能獲得更好的收獲與回報,廣大農民還應該抬起頭來,多關注一些價格、市場方面的信息,把握供需關系才能更好地指導耕種作物的選擇。
        網友“束縛負離子”對農業信息的內容加以了補充,他說:農產品交易的市場很大,變化很頻繁,如果硬要農民自己琢磨明白,難度很大,也難免會犯錯。而政府應該有效地擔起信息發布者、耕種指導者的作用,及時、準確地為農民提供所需信息,并提供必要的指導。
        “互聯網+農業”:保證質量才能走的長遠
        近幾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平臺中涉及農村的數量和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數量有了顯著增長,“互聯網+農業”已初見成效。網友建言讓互聯網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引擎。對于互聯網與農業“聯姻”如何美滿長久,以及“互聯網+農業”發展中需要克服的難點,網友們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網友“不羨鴛鴦不羨仙”建議,現在電商發展的越來越全面,希望能以此為切入點,鼓勵當地平臺建設,再加上當地網商對農民的指導,將電商知識普及,夯實群眾基礎,相信會對“互聯網+”農業的形成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網友“平橋豆腐湯”表示,“互聯網+農業”除了思考如何才能使其蓬勃發展、擴大影響力,更要注意保證“互聯網+農業”中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這方面需要相關部門的有力監管,包括線上和線下的雙重監管。
        網友“鼓手的節拍”也看到了“互聯網+農業”推進中的一個實際的問題,他指出,“互聯網+農業”,從字面上就能看出互聯網是成敗的關鍵之一。在城市,互聯網已經成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農村地區,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并沒有這樣普及,若想讓“互聯網+農業”真正的搞起來,互聯網的設施普及是重中之重。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