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福建出臺加快培育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市場主體方案
福建出臺加快培育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市場主體方案
來源: 東南網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7-04-24 閱讀次
福建出臺加快培育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市場主體方案
撬動市場活力 根除面源污染
近日,為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我省出臺加快培育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市場主體方案,發展壯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產業,形成政府、企業、社會三元共治格局,根除農業面源污染。
《方案》提出:
——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龍頭企業,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產業產值達40億元,年均增幅達20%以上。
《方案》明確治理責任:
——各級政府特別是縣(市、區)政府落實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屬地管理責任及部門監管責任。各相關部門要盡職履責,確保治理市場公開透明,保障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明確村民、農業生產者的環境保護義務和市場主體應履行的污染治理約定責任。
《方案》提出要培育和發展六種農業面源污染市場化治理模式:
——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特別要突出生豬養殖污染治理,超過總量控制指標一律禁批;全面完成關閉拆除任務,嚴防反彈回潮;加快推進生豬規模養殖場達標排放或零排放;推進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整個鏈條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
——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模式:實施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化行動。到2020年,全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面積達1100萬畝次,糧食產能區實現統防統治全覆蓋。
——農用化肥專業化統一服務模式:著力實施地力提升“1112”工程,每年新增種植綠肥100萬畝、商品有機肥100萬畝、秸稈還田10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000萬畝次,確保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減量化。
——農作物秸稈等農副資源綜合利用模式:鼓勵探索補貼制度,引導市場主體參與興建回收利用設施;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促進秸稈等農副資源開發利用。
——廢舊農膜和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置模式:采取激勵機制,引導市場主體建立回收處置和加工利用網點,推動解決廢舊農膜和廢棄農藥包裝物污染問題。
——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和修復綜合服務模式:開展受污染耕地治理和修復試點,確保如期完成國家下達的治理修復任務。
《方案》提出規范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市場要重點強化三個方面:
——強化市場規范: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通過公平競爭方式參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提出引入環境“領跑者”制度,培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先進龍頭企業;建立市場主體環境信用記錄。
——強化以效付費機制的建立:建立基于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的“以效付費”機制,強調績效評價結果作為支付運營服務費用及后續委托運營的依據,建立起掛鉤機制,并強調資源化利用優先,引導市場主體通過資源化收益獲取合理回報。
——強化市場主體監管:加強對治理企業交易行為和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的監督管理,對數據弄虛作假、超標排放、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等環境違法行為的失信企業納入“黑名單”管理,實行市場禁入及聯合懲戒措施。
撬動市場活力 根除面源污染
近日,為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我省出臺加快培育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市場主體方案,發展壯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產業,形成政府、企業、社會三元共治格局,根除農業面源污染。
《方案》提出:
——到2020年,培育形成一批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龍頭企業,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產業產值達40億元,年均增幅達20%以上。
《方案》明確治理責任:
——各級政府特別是縣(市、區)政府落實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屬地管理責任及部門監管責任。各相關部門要盡職履責,確保治理市場公開透明,保障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明確村民、農業生產者的環境保護義務和市場主體應履行的污染治理約定責任。
《方案》提出要培育和發展六種農業面源污染市場化治理模式:
——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模式:特別要突出生豬養殖污染治理,超過總量控制指標一律禁批;全面完成關閉拆除任務,嚴防反彈回潮;加快推進生豬規模養殖場達標排放或零排放;推進覆蓋飼養、屠宰、經營、運輸整個鏈條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
——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模式:實施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減量化行動。到2020年,全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面積達1100萬畝次,糧食產能區實現統防統治全覆蓋。
——農用化肥專業化統一服務模式:著力實施地力提升“1112”工程,每年新增種植綠肥100萬畝、商品有機肥100萬畝、秸稈還田10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000萬畝次,確保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減量化。
——農作物秸稈等農副資源綜合利用模式:鼓勵探索補貼制度,引導市場主體參與興建回收利用設施;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技術,促進秸稈等農副資源開發利用。
——廢舊農膜和廢棄農藥包裝物回收處置模式:采取激勵機制,引導市場主體建立回收處置和加工利用網點,推動解決廢舊農膜和廢棄農藥包裝物污染問題。
——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和修復綜合服務模式:開展受污染耕地治理和修復試點,確保如期完成國家下達的治理修復任務。
《方案》提出規范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市場要重點強化三個方面:
——強化市場規范: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通過公平競爭方式參與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提出引入環境“領跑者”制度,培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先進龍頭企業;建立市場主體環境信用記錄。
——強化以效付費機制的建立:建立基于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的“以效付費”機制,強調績效評價結果作為支付運營服務費用及后續委托運營的依據,建立起掛鉤機制,并強調資源化利用優先,引導市場主體通過資源化收益獲取合理回報。
——強化市場主體監管:加強對治理企業交易行為和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的監督管理,對數據弄虛作假、超標排放、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等環境違法行為的失信企業納入“黑名單”管理,實行市場禁入及聯合懲戒措施。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山東日照投5300萬元扶持茶產業..
- 下一篇:湖北嘉魚蔬菜產業借“力”轉型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