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新疆:探索節水灌溉的兵團模式
新疆:探索節水灌溉的兵團模式
膜下滴灌技術是兵團在引進國外節水技術基礎上,將覆膜栽培技術與滴灌技術有機結合,集成創新的具有兵團本土特色的先進節水灌溉技術。該技術節水率高,能適時適量滿足作物對水分養分的需求,不僅實現了水肥一體化,而且大幅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肥料利用率。
兵團具有組織化程度高的特點,農業生產技術自主研發能力強,新技術推廣應用具有集團優勢。目前,兵團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已達1300萬畝,有力地推動兵團現代農業的發展,也成為團場增效、職工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過推廣應用滴灌技術還有力推動了兵團塑料工業、水溶性肥料、先進農機具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十分顯著。
新疆是中國的干旱地區,降水區域分布極不平衡,科學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具有戰略意義。滴灌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為精量播種、水肥精量調控、精準收獲等精準農業技術的應用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提升了農業整體技術水平。如今,膜下滴灌技術不僅在棉花、加工番茄、辣椒、瓜果蔬菜等經濟作物上得以大面積推廣應用,而且已推廣應用到小麥、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上,均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節水、增產效果。
因為有了本土化的膜下滴灌技術,近年,兵團棉花單產實現了每畝831.38公斤,馬鈴薯單產實現了每畝5109.3公斤,玉米產量實現了單季畝產1噸半,達到了每畝1511.74公斤,大豆產量達到每畝405.89公斤,一舉突破每畝400公斤大關,春小麥單產實現了每畝806公斤的全國高產紀錄,這也為我國創新和優化集成糧棉油糖高產技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有益經驗。
“田間輸水管道化,田間作物滴灌化,林果園藝微灌化,灌溉管理規范化”是兵團建設全國節水灌溉示范基地的藍圖。為此,兵團還必須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用信息技術、自動控制等先進技術提升現代化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集約化程度,探索規范化、自動化、智能化灌溉和管理技術,最終實現定時、定量、定點精準控制灌溉的高效用水技術體系,探索出節水灌溉的兵團模式,切實為我國西北干旱地區解決水資源利用問題趟出一條新路。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河南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 補助標準..
- 下一篇:各地“稻漁共作”模式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