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安徽當涂生態養殖產業興
安徽當涂生態養殖產業興
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美譽的當涂縣,7月21日,剛剛啟動的華東農產品物流園項目,就被中國漁業協會授牌為“中國華東水產品交易市場”。這不僅為當涂縣水產品養殖以及貿易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同時有助于打造跨區域的水產品交易中心,搞活皖江乃至華東地區水產品流通。
當涂縣地處長三角經濟圈與皖江城市帶交匯處,交通發達,而且處于江南水網地帶,水資源及水產資源豐富優質。“以當涂為圓心的市場半徑覆蓋了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區域,擁有2億多人口的消費市場。”當涂縣農委副主任鄭立然介紹,該縣水面30多萬畝,養殖面積達到26萬畝,年產優質水產品5萬余噸,是全省水產大縣、全國河蟹生產強縣。
縣農委水產局高級工程師陶紅革說,漁業是“水中淘金”,水質好,養殖效益才能高。為此,早在十幾年前當涂縣就與上海海洋大學合作,對水產品養殖環境進行改善,實現了全縣50%以上的養殖水域水質達到地表水Ⅱ、Ⅲ類標準。同時,大力發展生態漁業養殖,聘請專家幫助和指導,組織生態養殖技術培訓。經過多年探索,形成的“稻漁共養”生態養殖技術,被譽為“當涂模式”在全國推廣。
“過去鄉鎮養殖水面富營養化嚴重,200元/畝沒人承包。實施生態養殖后,1000元/畝大家搶著包。”陶紅革介紹,生態養殖改變了傳統的養殖模式,實現了以漁潔凈水質,以水美化環境,還提高了產品的質和量。如河蟹養殖,實現了從“大養蟹”到“養大蟹”和從“養大蟹”到“養優質蟹”的跨越,年產量達1.3萬噸,在全省河蟹養殖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漁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加工、貿易、休閑、服務等二、三產業的發展和新型漁業主體的出現。漁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漁場已達400多家;建立了當涂縣賢進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等水產品出口基地2個。去年,全縣水產養殖產量5.8萬噸、產值3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連續十四年位居全省縣級首位,其中,農村居民人均漁業可支配收入達3000多元。良好的漁業產業基礎,為全縣水產品加工業和相關產業一體化奠定了基礎。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遼寧建設五大農產品加工集聚區
- 下一篇:農業綠色發展五大行動全面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