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種子進入種質資源庫前需要經過哪些處理?
種子進入種質資源庫前需要經過哪些處理?
種質資源庫常常被稱之為是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因為它可以讓發掘和收集的各種農作物或其他品種種子得到科學的貯藏,使這些種質資源能夠在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后仍具有原有的遺傳特性和很高的發芽力。當前隨著國家和社會對種質資源保護的高度重視,各地都建立了規模不一的種質資源庫,這些種質資源庫的建立,對于加強種質資源保護,提高種質資源的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種質資源庫由于容量有限,因此對于收入的種質資源有著較高的門檻,必須是瀕危、特有和經濟價值重要的種質資源才有可能收入種質資源庫。同時為了確保保存效果,在這些種質進入種質資源庫前,還需要進行一些重要的處理工作。
我們知道很多種質資源是以種子的形式被保存的,因此采集回的這些種子并不會馬上入庫,而是先要經過清理和干燥處理。清理的過程包括脫離并過濾掉果皮、去掉空癟種子和殘渣等。保證入庫種子數達標,還需要對種子進行計數。這些工作完成之后,還需要將這些規定數量的種子進行干燥處理,比如說在溫度15攝氏度、濕度15%的環境中待滿一個月后,種子的含水量可以降到5%左右。只有通過了以上處理,種子在低溫、干燥狀態下,才會進入“休眠期”,有效確保種質資源庫保存種質資源的效果。
種質資源庫是非常好的長期儲藏種質資源的設備,在種質資源庫中,無論外界是寒冷還是炎熱,處在何種季節,它都能將溫度和濕度控制在恒定的范圍之內,因此種子在這里可以得到做好的保護,可以存活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久。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