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漳州南靖:“新農人”引領農業新業態

      來源: 福建日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7-11-20  閱讀

        在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南靖還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精準扶貧”模式,助力脫貧攻堅,許多農民因此“洗腳上岸”,成為打卡上班一族。
        傳統農業喜變革
        “來,吃一段玉米,這是公司新種出來的水果玉米,生吃的,甜度非常高。”一到源興生態農業科技園,總經理陳元武立馬招呼記者嘗一下公司新出品的水果玉米。
        淺嘗一口,果然十分可口。
        時光倒回幾年前,陳元武還是草坂村一名農民,種田之余還養生豬,是當地赫赫有名的“生豬大王”。2014年,南靖縣加大力度進行生豬養殖污染綜合治理,陳元武心里有了危機感。
        “發展現代農業,當‘綠色菜農’。”陳元武說干就干,將多年來所賺到的9000多萬元全部投下去,于2015年7月成立源興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航天蔬菜、綠色食品、優質蔬菜品種的生產、包裝、冷鏈配送銷售,建成380畝生產基地,配套基地灌溉系統、溫室大棚、單體大棚、智能化育苗溫室等。
        “和以往的傳統農業確實有非常大的區別。”陳元武介紹說,種植的產品全部使用有機肥,采用智能調濕、噴水等現代管理方式,并建立化驗室,對果蔬產品進行農殘檢測。目前,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年產值3000多萬元,帶動農民創收300多萬元。
        就在陳元武的基地東北方向約3公里處,一大片現代農業大棚鋪遍這個九龍江西溪荊江和薌江沖積平原,這里是阡寨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園,總面積6600畝。
        “這里以前都是種植香蕉或傳統農產品,現在均為優等耕地,主要作物為高優蔬菜和高優水果等。”示范區里的福建百匯綠海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吳說,公司還有三個現代農業蔬菜生產基地,均是通過流轉土地等方式,將傳統農田改造為現代農業生產基地。
        南靖縣縣長鐘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高水平設施農業,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拓寬銷售渠道。
        具體怎么實施?南靖縣充分應用物聯網、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農業,重點建設源興生態、百匯綠海等智慧型農業龍頭企業,推廣遠程遙控、溫控節能、恒溫廠房、自動噴灌、水肥一體化、立體栽培等互聯技術。
        做大基地、做強龍頭、做活市場,突出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的有效銜接,在鞏固現有農業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農業優勢產業空間布局。
        重點建設發展“六園一基地”,分別是:山城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示范園、龍山鎮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示范園、龍城果蔬藥產業園(龍山、山城)、靖城食用菌產業園、阡寨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園、山城漳州市農民創業園、山城省級農民創業示范基地。
        老式農民大變身
        “現在一樣是干農活,但是叫上班,按月拿工資。”16日下午2點半不到,在阡寨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園里,村民吳養良和其他農友一樣,準時從家里騎著摩托車過來,打卡簽到,然后到大棚里干活。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種植和管理方式都不一樣。”黃吳說,以前的農民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雙腳沾滿泥巴,而示范園里的農民,只需在大棚里干活,基本不濕鞋。
        源興生態農業科技園的監控中心里,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遠程操作灌溉系統,一排排蔬菜種苗盡情地享受著水的滋潤。
        “坐在電腦前,輕輕一點鼠標,蔬菜大棚內溫度、濕度等各種數值一目了然。”現為副總經理的余志強介紹道,只要通過監控就能清楚掌握哪里缺水、缺肥了,甚至可以在手機端操作。
        嘀嘀嘀……監控中心響起一陣警報聲,余志強通過手機發現其中一個種植航天蔬菜的智能大棚溫度過高,他立刻啟動了降溫系統。
        “現在的余志強,雖然也是在‘種菜’,但是與其父母一輩的方式大不一樣了,在公司里,像這樣的‘新農人’還有許多。”陳元武說。
        在陳元武的“完美智慧農業”藍圖里,他更希望能改變家鄉農民傳統的種植方式,幫助他們“洗腳上岸”,成為“新農人”。在他成立的金農果蔬合作社,農民出租土地給合作社經營,“出地”農民可享受土地租金、年底分紅,返聘合作社可拿工資,合作社統一培訓,實現產供銷一體化,有效解決了土地利用率不高、種植技術水平較低、收益無法保障等問題。
        “傳統農業為現代農業所替代,是科技與社會發展的必然。”南靖縣農業局局長尤炎輝說,這幾年來,南靖在扶持發展現代農業的同時,多次舉行培訓班,傳授現代農業知識及管理模式,培養更多的“新農人”。
        貧困戶鼓起錢袋
        16日下午3點,靖城鎮草坂村貧困戶陳加根開著一輛犁土拖拉機到源興生態農業科技園大棚里進行翻土,雖然有點熱,但他卻干得很開心。
        “有了新工作,生活有奔頭。”陳加根說,他原來會開拖拉機,源興公司成立后,把他招進來,在大棚里操作現代農械,每個月工資3000多元,一年下來能賺5萬多元,生活立馬好轉了。
        “現在家里已建了兩層半的新樓房,脫貧指日可待。”陳加根笑著說。
        陳惠龍也是草坂村村民,貧困戶,早些年也曾養過豬,種過蔬菜,但是都虧本了。“以前沒技術沒經驗,一年到頭只能是靠天吃飯。”陳惠龍說。
        “現在只要管理好大棚就行了。”陳惠龍告訴記者,還是他的田,源興公司提供技術、種子、有機肥,并全程質量監控,所種的蔬菜由公司保價回購,現在他每年的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幾萬元,日子越來越好。
        將扶貧開發同現代農業相結合,推行“現代農業+精準扶貧”模式,是這幾年來南靖探索出的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子。尤炎輝介紹,南靖整合現代農業、電子商務、異地商會等資源稟賦,推行“商會+貧困村+貧困戶”“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合作機制,構建以電商為紐帶,以鄉愁情懷為依托,上聯生產、下聯消費的新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變貧困戶無序的自主生產為精準的訂單生產,帶動脫貧致富。
        如源興生態農業科技園所成立的合作社已吸引包括草坂村扶貧對象在內的120多戶村民加入,預計年人均增加收入1萬元以上。
        阡寨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園,則是租用貧困戶土地經營,給予貧困戶土地租金、年底分紅和返聘就業,園區實行統一培訓、統一施種、統一購銷,貧困戶負盈不負虧,實現“無憂種植”,目前已帶動100多戶貧困戶年均增收3萬余元。
        “僅雙明村的基地就有80多個農民在務工,去年一年,公司共發出工資255萬元。”龍山鎮的百匯綠海負責人游松毅說,今年基地已完成土地流轉面積970畝,年可產凈菜3萬噸,創產值1億多元,可接納300多個員工就業和500名的季節工人。

      托普服務號微信二維碼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