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河北承德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
河北承德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
來源: 農民日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8-11-21 閱讀次
主推技術、主導產品實現90%進入農戶
近來,河北省承德市不斷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重點實施“農業科技綠色增收計劃”,加快現代科技進村入戶步伐,派出1000名身兼科技輔導、典型示范、電波入戶“三位一體”的科技指導員,闖出了一條農業科技推廣新路,受到廣大農民擁護。目前,該市培養科技示范戶10萬個,重點區域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進村入戶率90%以上,每年結合主導產業培訓農民65萬人次。
科技輔導———把“致富真經”送到農民手上
近年來,承德千名科技指導員積極開展“送農業科技進十萬農戶專項行動”,結合標準化技術推廣召開現場會、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發放技術圖書手冊,組織推廣26項集成配套技術,逐步使農業技術完成新一輪的換代升級,科技成果普惠廣大農村和農民,將“致富真經”送到農民手上。
2003年以來,該市通過培訓推廣高產優質、專用型特色動植物新品種110余個,開發農業生產關鍵技術和農產品深加工技術60項,建立示范村476個,示范園(場)200余處,示范面積120萬畝,全市種植業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蔬菜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畜禽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林果良種覆蓋率達70%以上,促進全市農業增收10多億元。
典型示范———把“操作規程”送到村民身邊
從2005年起,承德啟動實施農業科技進村示范工程———在每個縣選擇1000個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制訂了52種蔬菜、食用菌等栽培技術標準(規程)。為將這些科技“操作規程”送到村民身邊,每名科技指導員“包”20個科技示范戶。科技指導員與農民之間實現“零距離”對接,采取課堂培訓與田間實踐相結合的辦法,“手把手、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促進了農業發展。4年來,承德建立特色產業科技示范園區800多個,輻射帶動建立各類園區基地30萬畝,培養科技示范戶5.8萬個。
榆樹林子鎮鄭杖子村的劉利豐過去一直搞大棚菜,但每年效益都上不去。2006年,李春平成了科技示范戶,技術指導員幫著搞起了測土配方施肥,大棚蔬菜吃上了“營養套餐”。“以前每個大棚年收入從沒超過15000元,現在采用新技術每個大棚年純收入近2萬元!”技術人員還把李家的大棚作為樣板,引導農民應用測土配肥技術,全村大棚蔬菜平均年棚增收5000元,鄉親們高興地說:“科技指導員把科技送到田間地頭,讓俺們農民增收有了希望!”
電波入戶———把“科技快餐”送到農民炕頭
近年來,承德市結合文明生態村建設,在“農技電波入戶”的基礎上,又開辟新途徑,在具備條件的行政村中,成立村民科技活動中心,科技指導員們將農業部門配給電腦、電視、DVD等硬件,進行“捆綁”使用,及時向農民提供農業科技、生產、市場等信息,將信息服務“一竿子”伸到農戶,加快了新技術推廣步伐。
今年第二季度,正是平泉縣鄭杖子村黃瓜、番茄上市的季節,科技指導員利用互聯網、電話、傳真與各大市場加強聯系,將部分市場每天的農產品價格行情制作成節目播放,大大方便菜農了解市場行情。村民們說:“現在的電波入戶了,啥時候打藥,啥時候施肥,啥時候接種以及市場信息都能及時知道。”目前,在承德像鄭杖子村這樣的村民科技活動中心有1000多個,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30%多,每年開展技術培訓3000多場,播放科技光盤5000多次,培訓農民20萬人次,組織示范農業科技項目3000多項,培育科技示范戶3000個,向農民提供技術信息4000多條,先進適用技術普及率達86%以上。
近來,河北省承德市不斷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重點實施“農業科技綠色增收計劃”,加快現代科技進村入戶步伐,派出1000名身兼科技輔導、典型示范、電波入戶“三位一體”的科技指導員,闖出了一條農業科技推廣新路,受到廣大農民擁護。目前,該市培養科技示范戶10萬個,重點區域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進村入戶率90%以上,每年結合主導產業培訓農民65萬人次。
科技輔導———把“致富真經”送到農民手上
近年來,承德千名科技指導員積極開展“送農業科技進十萬農戶專項行動”,結合標準化技術推廣召開現場會、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發放技術圖書手冊,組織推廣26項集成配套技術,逐步使農業技術完成新一輪的換代升級,科技成果普惠廣大農村和農民,將“致富真經”送到農民手上。
2003年以來,該市通過培訓推廣高產優質、專用型特色動植物新品種110余個,開發農業生產關鍵技術和農產品深加工技術60項,建立示范村476個,示范園(場)200余處,示范面積120萬畝,全市種植業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蔬菜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畜禽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林果良種覆蓋率達70%以上,促進全市農業增收10多億元。
典型示范———把“操作規程”送到村民身邊
從2005年起,承德啟動實施農業科技進村示范工程———在每個縣選擇1000個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制訂了52種蔬菜、食用菌等栽培技術標準(規程)。為將這些科技“操作規程”送到村民身邊,每名科技指導員“包”20個科技示范戶。科技指導員與農民之間實現“零距離”對接,采取課堂培訓與田間實踐相結合的辦法,“手把手、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促進了農業發展。4年來,承德建立特色產業科技示范園區800多個,輻射帶動建立各類園區基地30萬畝,培養科技示范戶5.8萬個。
榆樹林子鎮鄭杖子村的劉利豐過去一直搞大棚菜,但每年效益都上不去。2006年,李春平成了科技示范戶,技術指導員幫著搞起了測土配方施肥,大棚蔬菜吃上了“營養套餐”。“以前每個大棚年收入從沒超過15000元,現在采用新技術每個大棚年純收入近2萬元!”技術人員還把李家的大棚作為樣板,引導農民應用測土配肥技術,全村大棚蔬菜平均年棚增收5000元,鄉親們高興地說:“科技指導員把科技送到田間地頭,讓俺們農民增收有了希望!”
電波入戶———把“科技快餐”送到農民炕頭
近年來,承德市結合文明生態村建設,在“農技電波入戶”的基礎上,又開辟新途徑,在具備條件的行政村中,成立村民科技活動中心,科技指導員們將農業部門配給電腦、電視、DVD等硬件,進行“捆綁”使用,及時向農民提供農業科技、生產、市場等信息,將信息服務“一竿子”伸到農戶,加快了新技術推廣步伐。
今年第二季度,正是平泉縣鄭杖子村黃瓜、番茄上市的季節,科技指導員利用互聯網、電話、傳真與各大市場加強聯系,將部分市場每天的農產品價格行情制作成節目播放,大大方便菜農了解市場行情。村民們說:“現在的電波入戶了,啥時候打藥,啥時候施肥,啥時候接種以及市場信息都能及時知道。”目前,在承德像鄭杖子村這樣的村民科技活動中心有1000多個,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30%多,每年開展技術培訓3000多場,播放科技光盤5000多次,培訓農民20萬人次,組織示范農業科技項目3000多項,培育科技示范戶3000個,向農民提供技術信息4000多條,先進適用技術普及率達86%以上。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