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治愈耕地的“內傷”

      來源: 人民日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8-02-07  閱讀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發芽”。黑土是極為珍貴的自然資源,我國東北平原,就是世界三大黑土區之一。近年來,東北黑土地退化問題日益突出,加強保護刻不容緩。
        近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決不能讓黑土地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搞少了、搞瘦了”,引發廣泛關注。有網友說看到了政府保護黑土地的決心,也有網友直呼:不“黑”的土地也求關注。
        這樣的呼吁不無道理。我國地域遼闊,土壤資源豐富,除了黑土,還有黃土、紅壤等多種耕地土壤類型。近年來,我國愈發重視耕地保護,“土十條”的出臺,也給當前和今后土壤污染防治指明了方向。然而,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依然威脅著耕地資源,耕地變得少了、瘦了、臟了。
        事實上,不少看上去廣袤而厚實的耕地,因跑偏的利用和遲到的保護,承載力和生產力早已被透支——本可流轉種作物的農田卻建起廠房,種地不養地的思維依舊頑固,填埋城市垃圾、傾倒廢水的毒手伸向農田……有專家指出,耕地數量減少是硬傷,而質量退化、生態惡化則是內傷,后果更為嚴重。
        耕地是寶貴的資源,保護耕地關乎鄉村振興。只有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來推進,走好“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路子,才能實現可持續利用。
        土壤污染本就被稱為“看不見的污染”,耕地更是常因面積大、人流量小成為監管的薄弱地帶。因此,要不斷加強耕地污染管控與治理修復,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從源頭監管,預防外來污染。剛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要求,重點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讓我們看到了農村土地恢復凈美的希望。
        保護農田土壤環境質量,除了“誰污染,誰埋單”,還應構建耕地保護的利益補償機制,調動農民“種地要養地”的積極性,如此,才易于推行有機肥施用和輪作休耕,讓疲憊的土地透透氣、減減壓。
        環境治理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耕地的治理保護同樣需要長久努力。只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美麗的田野就是那方等你回望的土地。

      托普服務號微信二維碼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