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保護種質資源 還得加把勁

      來源: 經濟日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8-04-03  閱讀

        對種子法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6次執法檢查的收官之作。關于檢查種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中毫不避諱地指出了當前我國在種質資源保護方面不容樂觀的形勢。這一問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的確需要得到更好的解決。
        萬物種為先,種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基礎,種質資源則是基礎中的基礎,現代種業發展、農業科技原始創新都離不開種質資源,種質資源已被世界各國及有關國際組織公認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
        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在海南檢查時看到的珍貴種質資源普通野生稻為例,它們看著不起眼,卻蘊藏著大量的優良基因。利用各種手段引入野生稻基因是水稻改良品種、提高單產的關鍵所在。當年袁隆平團隊就是利用在海南發現的一株花粉敗育型普通野生稻,成功培育出了雜交水稻。可以說,沒有這些種質資源,我國水稻育種很難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這些年,我國在種質資源保護上下了不少功夫,已保存農作物種質資源48萬份、草種6000多份、菌種8000多份、煙草種5600多份。全國第3次種質資源普查和采集工作進展順利,新發現作物種質資源2.5萬份,創制多抗、肥水高效利用資源1500多份。有關部門還對所保存的種質資源進行了基本農藝性狀鑒定,篩選出一批高產、優質和抗逆性強的種質資源,對部分特異資源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與功能基因研究,為農作物育種與基礎研究提供了支撐。
        雖說如此,關于檢查種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中依然指出,當前種質資源保護形勢不容樂觀。這主要是因為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尚不能完全適應現代種業發展的需要,面臨一些新的挑戰:比如,隨著城鎮化、現代化、工業化進程加速,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種質資源本底不清、地方品種和野生種等特有種質資源喪失嚴重,如廣西壯族自治區1981年還有野生稻分布點1342個,目前僅剩300余個。
        又比如,優異資源和基因資源發掘利用滯后,現有48萬份種質資源精準鑒定不足2%,難以滿足品種選育對優異新種質和新基因的需求,資源優勢尚未轉化為經濟優勢。
        再比如,資源保護與鑒定設施不完善,種質資源的原生境和非原生境保護力度仍需加強。像海南省雖已建立一些野生稻原生境保護點,但因建設資金投入偏低,基礎設施簡陋,且缺乏后續維護資金和對看護人員的補助資金,致使長期持續保護的壓力不斷增加。
        面對這樣的現實和未來種業發展的更高需求,我們唯有切實行動起來,增加種質資源保存數量、豐富多樣性,為今后選育農作物新品種、發展現代種業、保障糧食安全盡可能提供物質和技術支撐。目前,我們可以努力做到的是:加快已獲批復的國家作物種質庫建設進度,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種質資源庫圃,加強地方品種的普查、收集、保存和利用,依法明確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種質資源范圍,加強原生境保護,防止資源流失。在資金保障上,加大種質資源普查和保護經費投入,設立種質資源精準鑒定專項經費,推動種質資源創新。利用好種質資源,人才是關鍵。充分調動種質資源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種質資源績效考核和人才評價機制,重點支持對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貢獻突出的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推動創新種質及相關技術納入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平臺掛牌交易,提高資源共享利用效率,讓珍貴的種質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結出更豐碩的成果。

      托普服務號微信二維碼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