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硫肥推廣應用 加強硫肥技術交流
來源: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8-12-16 閱讀次
加強硫肥技術交流,促進硫肥推廣應用
2008年12月13-14日,全國農技中心與國際硫研究所聯合組織召開了硫肥施用技術研討會。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中國硫肥工業協會、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西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及各省和部分縣農技推廣部門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總結交流了全球農業硫肥需求與使用現狀、中國硫養分狀況和展望、作物缺硫診斷新技術與硫肥施用生態環境效應、土壤硫素轉化及有效性研究、區域硫養分狀況評價及土壤測試與施硫技術推廣項目工作進展情況。
會議強調,我國耕地土壤缺硫狀況日益嚴重,土壤缺硫面積約占30%左右,超過20%的耕地土壤潛在缺硫。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作物單產水平提高、投肥品種變化、環保措施改善,耕地土壤缺硫呈現出增加的趨勢。據統計,安徽省在8年間,耕地土壤缺硫面積增加6個百分點,潛在缺硫面積增加2.3個百分點。目前,土壤缺硫已經成為部分地區增加作物產量的限制因素或潛在限制因素。硫作為氮、磷、鉀之后的第四大元素,大量田間試驗證明,合理施用硫肥,一是可以顯著改善作物經濟學性狀,提高作物單產,玉米平均增產7.5%,水稻平均增產9.4%;二是可以改善作物品質,提高油菜和花生中含油量,甘蔗中糖的含量,蔬菜中維生素的含量,蔥、姜、蒜中芥子油的含量等,提高產品的商品性和經濟價值;三是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減少氮肥用量,降低硝酸鹽的淋溶,還可以有效降低砷等重金屬從土壤向作物莖桿和籽粒中的轉移。
會議指出,在我國很多地區使用過磷酸鈣、硫酸銨、硫酸鉀、硫酸鉀鎂肥等含有硫養分的肥料,但更多關注氮、磷、鉀等養分的作用和效果,而忽略硫養分的價值。受對硫養分認識不足的影響,我國硫肥應用基本處于一種被動使用狀態,存在著盲目施用、用量不足、投向不合理等問題。據調查,我國含硫肥料大多數投入到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而對硫養分比較敏感的油菜、大豆、棉花等作物投入卻不足。究期原因在于:一是在我國肥料登記管理中,尚未明確含硫養分肥料產品登記的要求和規定,二是在肥料產品標準中,一些含有硫養分的肥料產品,只能標注氮、磷、鉀等養分含量,不能標明硫養分含量,三是在肥料產品定價上,也只計算氮、磷、鉀養分價值,硫養分評價標準和價值觀念的缺乏,成為制約社會對硫養分認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我國對施硫技術研究起步晚,基礎工作相對薄弱,對基層技術人員和農民技術培訓、指導和宣傳不夠,也影響了硫養分的推廣應用。
會議要求,各地要進一步提高對硫養分推廣應用重要性的認識,加強硫養分基礎研究和示范推廣工作,逐步建立促進硫養分科學管理的機制。一是嚴格土壤有效硫檢測,要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的要求開展土壤有效硫養分檢測工作,規范檢測方法和程序,確保檢測數量和質量,為科學評價土壤有效硫養分狀況提供有力支撐。二是規范硫肥田間試驗,要組織在主要土壤類型、主要作物上開展硫肥田間試驗,嚴格控制試驗地選擇、田間管理、收獲測產和數據分析等關鍵環節,加強田間試驗圖像采集工作,為建立硫肥推薦施肥指標提供科學依據。三是建立硫肥示范展示區,要在主要區域建立硫肥應用的示范片、展示區、樣板田、對比塊等,充分向農民展示硫肥施用技術和效果,讓農民看得到、學得會、用得上,促進硫肥推廣應用。四是開展技術培訓指導,要組織開展技術培訓、開辦農民田間學校,加強對基層技術人員和農民的培訓,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簡易識別作物缺硫癥狀及硫肥施用技術等。五是加強技術研究與開發,要加強施硫對改善產品品質和增強作物抗逆性的試驗研究,作物缺硫外觀形態學診斷方法、土壤分析診斷方法和植物分析診斷方法的研究,開發簡易的診斷方法和小型儀器設備等,為大力推動硫肥推廣應用提供有效手段。
|
|
|
|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型號:TPCB-II-C7.0 plus/TPCB-III-C7.0 plus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