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廣西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廣西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春耕生產以來,廣西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攻方向,以推進產業興旺促進穩糧增收為目標,從春季農業生產開始,大力推進綠色興農、質量興農,進一步推動廣西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
農業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按照減少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拓展特色和綠色優質供給的思路,廣西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引導非優勢區農民調減低產低效玉米、甘蔗等作物面積,擴大優質稻、鮮食玉米、小雜糧、高品質蔬菜等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今年廣西預計通過輪作等方式調減低產低效糧食播種面積150萬畝,據農情統計,廣西春季調減調優糧食面積70萬畝。例如,河池市宜州區2018年調減低產低效玉米面積3.1萬畝,扶持發展蕎麥、豆類、薯類等雜糧作物種植。
農業綠色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持續推進投入品減量增效,深入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今年廣西投入3200萬元在8個縣實施整建制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活動,突出在優質品種、栽培技術、種植模式方面做好做足綠色、高質、高效的文章,示范帶動廣西農業生產提質升級。廣西投資3500萬元在5個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建設,投入1億多元開展耕地質量提升行動,示范帶動化肥減量增效,推動耕地質量穩步提升,實現綠色增產、綠色興農的目標。
產業發展融合度進一步加深。近年來,各地把糧食生產融入到美麗山水田園風光之中,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目前廣西賓陽、南丹、灌陽、象州等地建設了一批稻田文化區、農耕博物館、農耕文化園,有效推動特色農業產業與休閑旅游、養生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廣西大力推廣稻漁生態綜合種養模式,今年廣西36個縣開展推廣稻漁生態綜合種養示范,將重點建設6個稻漁生態綜合種養高標準示范基地,輻射帶動稻漁生態種養面積進一步擴大。在2017年廣西面積超過100萬畝基礎上,今年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例如,三江縣今年計劃新增標準化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8萬畝,截至4月底完成建設面積3100多畝。
社會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在廣西多措并舉的扶持培育下,種糧大戶、專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育秧中心、農機化服務中心等與服務主體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水平不斷提升。2018年廣西完成早稻工廠化育秧面積160.3萬平方米,比去年增加43.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7.7%;機插面積134.0萬畝,比去年增加23.8萬畝,同比增長21.6%。賓陽縣建設有5 家大型水稻生產綜合服務中心,其他農作物耕種收社會化服務組織多達117 家,全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
廣西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質量年建設活動中,通過優化種植結構、調綠生產方式、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化服務等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努力實現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海南將開展全省第三次土地調查
- 下一篇:“智慧氣象”助農民趨利避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