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北京農業節水歷程與展望
北京農業節水歷程與展望
北京農業節水歷程與展望
一、北京市農業節水的發展現狀
1.農業可用水資源現狀分析
目前,北京市各種水利設施每年供農業灌溉用水的能力大約19.6億m3,其中官廳、密云兩大水庫5651萬m3,其他中、小型水庫12038萬m3,塘壩381萬m3,河道基流、工業退水及污水2億m3,地下水15.8億m3。
農業用水一般包括發展種植、養殖、農村工副業和人畜飲水等方面。全市每年農業總用水量大約20.1億m3,其中種植業用水量占農業總用水的85%,漁業養殖用水占農業總用水量的6%,人畜用水占農業總用水量的8%,工副業用水占農業總用水量的1%。
2.農業節水的主要成績
北京市現狀灌溉面積38.7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32.27萬公頃。改革開發以來,北京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取得顯著成效,節水灌溉面積由1980年的3.45萬公頃發展到2000年的27.27萬公頃,其中噴灌13.3萬公頃,低壓管道灌溉6.87萬公頃,渠道襯砌面積6.3萬公頃,微灌面積0.73萬公頃。節水工程控制面積占有效灌溉面積的85%,種植業的灌溉用水量明顯減少,由1980年的30.7億m3降至現在的15.5億m3,減少15.2億m3,使農業用水量基本穩定在每年20億m3左右。
3.農業節水的幾點經驗
(1)領導重視,堅持大干
黨中央、國務院和歷屆市委、市政府都非常重視北京市的節水工作,無論是噴灌、滴灌、滲灌、管道輸水等節水技術的引進,還是試驗研究推廣,一般都在北京首先試驗推廣應用。如1972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我國首次從國外引進滴灌設備在京郊進行試驗研究,極大地推動了北京市節水工程的健康、全面發展。“八五”期間,市政府確立了以抗旱節水為中心的郊區水利建設方針,堅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動搖,堅持大力發展節水農業不動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堅持年年辦水利。20世紀90年代后,全市節水灌溉以每年1.33萬公頃的速度發展,農業節水取得了巨大成績。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北京之所以能夠在農業節水上起點較高,發展較快,關鍵是市、區縣、鄉鎮都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統一規劃,以點帶面,逐步推開。在節水形式選擇上,根據種植結構,作物需水特性,水源情況以及投資的來源和效益等各項因子綜合分析,確保工程建成后,投資少,效益高,好管理。當前,隨著郊區農業結構的調整,以設施農業為主,在保護地菜田、果園、花卉和牧草灌溉中,滴灌、微噴、滲灌等高新節水技術已開始被群眾所認識,逐步在全市推廣。
(3)依靠科技,加大投入
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優勢,依靠科技是北京市農業節水保持健康發展的關鍵。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節水灌溉工程成為北京市郊區水利建設的重中之重,根據北京郊區的種植特點,發展噴灌、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微灌和渠道襯砌等多種農業節水灌溉形式,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工作,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引進推廣了一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節水灌溉技術。使京郊實現了農業用水逐年減少,而糧食、果品和蔬菜的產量逐年增加,質量、品質年年提高的好局面。
結合生產實際和農業發展的需求,為進一步研究京郊農業節水對策,增加農業節水科技含量,北京市科委先后確定了“北京市平原區節水型農業示范研究”大型課題,并組織市水利局、農業局等生產管理部門和清華大學、農科院、水科院等教學科研部門形成多部門、多學科聯合攻關,重點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研究”、“土壤資源用養結合研究”、“節水灌溉新技術研究”、“主要農作物節水增產機理及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農業節水示范區建設模式研究”及“農村水管理研究’等多項面向生產實際的課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后多次獲市政府科技成果一、二等獎,解決了農業節水工程建設中一個又一個難題,推動了農業節水工程健康快速的發展。為了加大對發展農業節水工程投入,市財政每年從支農資金中安排2000余萬元節水專項資金,并利用財政資金引導金融資金,對噴灌節水工程實行貸款貼息,自1985年以來,北京市已使用節水灌溉專項貼息貸款16120萬元,發展節水工程面積10.27萬公頃,加快節水工程的建設步伐。
(4)建管并重,突出效益
北京市發展農業節水工程堅持以節水為中心,以管理為手段,以效益為目標,將發展節水工程與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農民增收相結合,與經濟生態協調發展相結合。“九五”末,全市小麥、玉米兩茬平播面積14萬公頃基本實現噴灌化,不僅節約了水資源,而且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同時具有省工、節能等作用,試驗證明,實行噴灌能增產37%,節水50%,增加土地實播率20%,省工58%,節電率為30kW·h/(公頃·年)。全市年節約灌溉用水4.2億m3,噸水產糧量從節水灌溉之前的1.0kg提高到2.0kg,節水灌溉經濟效益非常顯著。同時,農業節水工程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郊區農業生態環境和生產條件,灌溉水綜合利用系數達0.8~0.9,噴灌、管灌、渠道防滲綜合節水率達30%以上,農作物綜合增產30%,使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方向發展。同時,大大地減少了從密云、懷柔水庫等飲用水源取水用于農業灌溉的壓力,取水量已由20世紀70年代平均每年8億m3減少到20世紀80年代平均每年2億m3,進而降到20世紀90年代平均每年5000多萬m3,為滿足首都人民生活、生產用水、促進北京市的國民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4.存在的主要問題
北京雖然在節水灌溉的科學研究和推廣應用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發展的進程中仍存在著節水形式單一、科學研究跟不上生產發展和管理機制滯后等問題。
二、適應首都經濟發展特點的農業節水展望
1999年3月26日,針對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現狀,溫家寶副總理指出“北京市水資源匱乏的現狀令人堪憂,應該引起重視。解決北京市缺水的問題,必須開源與節流并重,以節流為主。要加大節水力度,積極研究和推廣節水技術措施;科學適度地開采地下水,實行地表水與地下水聯合調蓄;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嚴格控制再建耗水耗能的大企業;防止水污染,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擇機適當提高水價,促進節約用水和水資源的開發。”認真落實溫家寶副總理的批示,堅持開源節流并重,以節流為主的方針,堅持不懈抓節水是21世紀郊區水利發展的主題。
1.農業發展方向與節水技術
隨著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北京農業發展將進一步強化精品農業、設施農業、籽種農業、加工農業、創匯農業和休閑農業等反映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的高效農業。種植業內部糧經結構、品種結構以及種植方式正在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整,改革耕作制度,搞糧、果、菜、草間作,立體開發,以效益為中心,優化和延長生物鏈,大力發展高效、優質、特色農產品將是大勢所趨。而停留在兩茬平播基礎上的節水技術是難以適應農業發展需求的。因此,在節水設施的選取和技術應用上,有必要將從輸水到用水過程劃分為幾個相對獨立但又緊密相連的階段,即輸水工程、田間工程和作物用水等,在工程建設和選材上,盡量使上一階段的標準能為下一階段工程的升級換代和調整提供保障,確保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田間節水措施跟著調整。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技術保障,要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優勢,加大攻關,面向現實解決這一問題。比如:平原由兩茬平播改種果菜間作,節水形式應馬上山噴灌改微灌;山區果樹、菜田由管灌改微灌;其前提是各級輸水工程的選擇不僅要考慮輸水過程節水,而且要考慮輸水設施對各種作物的兼容性和通用性。只有這樣,才能根據不同作物以及作物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水要求,選擇恰當的節水形式,提供適時、適量的灌水,實現節水工程的超前發展,節水工程才能為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投資與體制
投資渠道單一,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是制約農業節水的瓶頸。制定有效的政策和良好的運行管理機制,將農民的微觀利益與政府的宏觀利益有機結合,是21世紀北京農業節水能否上新臺階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在實施山區水利富民工程過程中,堅持以農民投資為主體,政府扶持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直接兌現到農戶,調動了農民投資的積極性。發展節水工程,也要借鑒水利富民工程的經驗,采取承包、租賃、股份合作制、拍賣等多種方式盤活節水資產,讓其發揮最大效益,通過落實產權政策和扶持政策,將農民作為投資主體、經營主體和節水主體。政府要有專門的技術服務組織和中介組織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和培訓,確保工程的質量和標準。根據農民的意愿,組建農民用水協會,實現農民自主經營。只有這樣,才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節水的任務才能落到實處,農民的微觀經濟效益與政府的社會效益才能有機結合,節水才能真正發揮效益。
3.管理與效益
農民培訓滯后、前期工作不充分、工程分散等現象嚴重制約著節水工程的發展和效益的發揮,目前比較系統了解節水灌溉技術的農民還很少。實踐證明,實用科學技術只有和農民相結合,才能推動生產力的大發展。今后首先要通過廣泛宣傳,提高農民節水意識,加強農民技術培訓。其次是加強項目管理,按照基建工程的管理程序實行項目管理,實行“三制”,要作好前期工作,作好論證和方案比較;工程建設中的關鍵材料和技術可采取招標方式選取,只有按照程序管理,才能確保實現節水工程的質量和效益相統一。
節水工程的效益,一定要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既要為農民算經濟帳,又要為社會算生態帳。建設節水工程,農民不能減輕勞動強度、節省勞動力,種植作物不能增產增收,沒有經濟效益,節水工程就沒有動力,就推不開,干不成。而節水工程建成后,減少用水沒有改善生態環境,沒有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為節水而節水,節水工程就失去了意義。只有兼顧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才能使節水工程走向可持續發展。
總之,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年代,北京的農業節水工作必須用知識和科技來武裝,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探索和推進,更好地為北京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服務。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雪對農業有“六能”
- 下一篇:油菜種子繁育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