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甘肅省甘州區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思路與對策

      來源: 新農村商網——甘州區農技中心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9-01-08  閱讀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以肥料使用狀況調查、肥料田間試驗和對土壤化驗分析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肥料用量,提高作物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節省勞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意義: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農村農家肥施用過少,而盲目施用化肥和過量施肥現象較為嚴重,不僅造成肥料資源嚴重浪費,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而且影響農產品品質,污染環境。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有利于推進農業節本增效,有利于促進耕地質量建設,有利于促進農作技術的發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的具體體現,是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的重大舉措。其重大意義具體表現在:一是提高作物單產、保障糧食安全的客觀要求。提高作物產量離不開土、肥、水、種四大要素。肥料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對農業產量的貢獻約40%左右,合理施肥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產量;二是降低生產成本、促進節本增效重大舉措。目前肥料利用率不高,特別是氮肥利用率僅有30%左右,通過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可以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三是節約能源消耗、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大行動。節省化肥生產性支出對于緩解我國乃至國際能源緊張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節約化肥就是節約資源;四是不斷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產出能力的重要措施。配方施肥是耕地質量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有機與無機相結合,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做到缺素補素,能改良土壤,最大限度地發揮耕地的增產潛力,如油菜施硼能克服“花而不實”現象;五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農業競爭力的重要環節。通過科學施肥,增強抗病蟲害能力,從而減少農藥的施用量,降低了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風險;六是減少肥料流失、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目前農民盲目偏施或過量施用氮肥現象嚴重,氮肥大量流失,對水體富營養化和大氣臭氧層的破壞十分嚴重。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成效:科學施肥水平明顯提升


      甘州區現有耕地面積95萬畝。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0萬畝,糧食產量在32萬噸左右。根據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全區土壤共劃分為8個土類、24個亞類、46個土屬、85個土種。2005年該區被納入全國第一批測土配方肥施肥資金補貼項目試點縣(區),四年來,區農技中心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及施肥技術指導”五個關鍵環節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十一項工作,本著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穩步推進的原則,在全區17個鄉鎮主要在玉米、小麥等幾大主要作物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為全區9萬農戶免費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服務。通過多點調查統計分析,肥料平均利用率提高了8.6個百分點,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了8.3個百分點,磷肥利用率提高了8.8個百分點,鉀肥利用率提高了8.6個百分點。項目區小麥畝均增產節支47.51元;玉米畝均增產節支80.99元;馬鈴薯畝均增產節支63.1元;啤酒大麥畝均增產節支44.65元;胡麻畝均增產節支45.82元;蔬菜及其他畝均增產節支85.4元。共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86.4萬畝,累計減少化肥投入(折純)918.33t; 增產12.68萬t,增產節支總額2.14億元以上。


      提升了農技推廣服務能力。通過實施項目,培養了區、鄉等一批從事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技術骨干,創新了農技推廣的服務方式,提高了全社會對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認識;同時通過項目實施技術部門更新了化驗室設備和建立了測土配方施肥專用數據庫,為該區今后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實現了土壤測試的標準化、精確化、批量化和數據查詢快速化目標。


      提高了農民科學施肥水平。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現場開展田間試驗示范、建立核心示范片和對比試驗田等手段,轉變農民施肥觀念、改進施肥方法,大大提高農民的科學施肥水平。通過調查顯示,近幾年來,該區N、P、K肥料施用結構明顯改善,農民已由重氮磷、少鉀肥轉向控氮磷、增鉀多種化肥混合施用、注重有機肥及微量元素的施用,在N、P、K的用量上基本實現了“控N、穩P、增K”的施肥目標。 


      改善了農技推廣服務機制。一方面根據土壤養分、肥效試驗結果依作物種類印發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手冊、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由技術人員指導農民按施肥;另一方面對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核心示范區進行重點指導,采取“測土、配方、配肥、供肥及施肥技術指導”一條龍個性化服務。


      創新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科研單位省農科院和省土肥站的技術支持下,建立了區級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初步建立了建始區縣域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科學施肥現代化管理。


      問題:技術覆蓋面嚴重不足


      縱觀4年來該區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的發展歷程,盡管收到了比較明顯的效果,但這一先進技術在全區農戶中得到全面推廣應用還有相當艱巨的任務。到現在為止,真正能夠實現測土化驗、配方施肥的農戶所占比例很小,不足50%;使用者一般是種植趨于規模化、年紀比較輕、文化程度比較高、對新事物接受比較快的農民,他們大多是農村中的科技帶頭人。大多數地區仍然停留在試驗示范層面,技術覆蓋面仍然比較小,農民的施肥觀念和接受程度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習慣施肥甚至盲目施肥的現象還很嚴重。普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任重而道遠。


      思想認識不到位。測土配方施肥是一項系統性的基礎工作,目前推廣應用的社會氛圍還不是很濃,在部分地方認為這只是農業部門的工作,認為這是項目,不給錢就不做事,措施不力,支持不夠,工作不主動。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企業參與的工作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推廣體制不健全。測土施方施肥的技術成果不能完全推廣應用。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后,由于體制、經費等原因導致鄉鎮農技服務中心技術服務人員工作主動性不強,從而影響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普及。


      企業參與主體不突出。配方肥供應網絡在該區還未真正形成,在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肥料企業參與測土配方施肥所從事的服務要求與企業的效益追求不能平衡,銷售量也還沒有形成規模,從而致使肥料企業和經銷商在參與此項工作中缺乏主動性、積極性。


      對策:點面結合縱深推進


      構建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保障體系,建立測土配方施肥工作長效機制。繼續爭取資金加大對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投入,區級財政每年解決一定的專項經費,主要用于化驗室維護和經常性開展檢測、土壤肥力監測、技術創新、肥料試驗示范以及宣傳培訓等。


      將耕地質量管理與測土配方施肥結合起來。建立耕地土壤動態監測點和農戶肥情調查點。在全區范圍內按照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耕作制度,建立一定數量的穩固的耕地土壤動態監測點和農戶施肥肥情觀測點,實行長期動態監測。


      建立完善的縣域土壤肥力數據庫和專家施肥系統平臺。運行縣域耕地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各種作物的科學施肥模型,實現科學施肥的現代化管理。


      強化鄉鎮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狠抓技術成果的轉化應用。組建鄉鎮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專班,開展技術咨詢,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點、示范片和典型示范戶,展示配方施肥施用效果,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成果。


      強化企業與農技推廣體系的有機結合,推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測土配方施肥涉及到多部門多環節,其中配方研發、試驗及技術指導等環節具有顯著的公益性,屬于各級政府和農技部門服務范疇,而配方肥料生產及供應等環節,又具有明顯的經營性,屬于市場行為。因此,在推進這項工作的時候,既要明確公益性,也就是政府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承擔公益性職能,要引導和實施好這項工作。同時,又要考慮經營性,要充分調動肥料流通企業的積極性,改變企業只管肥料經營不管售后技術服務的狹隘經營方式,使他們認識到測土配方施肥既是新時期農業發展對企業的一項挑戰,又是企業發展的一項難得的良好機遇。在區內要支持一至兩家肥料銷售大戶參與到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中,積極開展測土配方肥的市場開發銷售。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