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雙低油菜輕簡化節本增效栽培技術
雙低油菜輕簡化節本增效栽培技術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導致傳統育苗移栽油菜人工占油菜生產成本的比重越來越大,農民難以繼續做到精耕細作,栽培措施不能到位,油菜產量水平和效益下降。為此,推廣雙低油菜免耕移栽、套直播、機械化作業等輕型簡化栽培技術,有利于減輕勞動強度、降低油菜籽生產成本、和減少水土流失冬季撂荒,對于促進勞動力轉移、穩定和擴大油菜種植面積、提高我國油菜籽國際競爭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改善耕作制度等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該技術體系主要包括免耕板茬移栽、套直播、機械化播種和收獲等內容。目前應用面積已占長江流域油菜總面積的30%左右,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增產增效情況:油菜輕簡化省工節本栽培技術體系內容廣泛,適宜我國各油菜主產區推廣應用,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十分顯著。據各地試驗示范表明,免耕板茬移栽油菜可畝均節省人工2個,共節省人工與機械作業費等40元左右,長江流域可推廣面積。套直播油菜可每畝節約用工5~6個,節約人工成本75元左右,節約育苗成本30元左右,每畝節本增效100元左右。機械播收油菜可畝均省工節本70元左右,扣除新增機械成本50元,每畝節本增收仍然20元左右。由于推廣該技術體系,畝均可省3~5個人工,對緩解季節用工矛盾、減輕勞動強度、增強市場競爭力有著非常突出的意義。
技術要點:雙低油菜輕簡化節本高效栽培技術是在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的新形式下應運而生油菜栽培技術,包括的技術內容豐富,類型多種多樣,適應范圍也很廣。以下是試驗示范比較成熟、推廣應用面積較大、經濟效益也比較顯著的兩種模式:
1.雙低油菜免耕板茬移栽技術模式
與雙低油菜保優高產栽培技術相比,區域布局、品種選用、地塊要求、適時早播、培育壯苗、合理密植等技術措施基本一致,但免耕板茬移栽還有如下幾點關鍵技術:
(1)開溝排漬。在前作水稻收割前及時排水曬田,水稻收獲后立即挖好“內外三溝”,做到三溝配套,灌排暢通,能灌能排。
(2)造墑備栽。遇到連陰雨天氣,要及時排除地表積水;遇到長期干旱,移栽前灌一次跑馬水,讓田面濕潤,做到適時移栽。
(3)化學除草。于移栽前5~7天,畝用20%克無蹤或農達150~200毫升,或50%撲草凈100克加12.5%蓋草能30~50毫升,對水50千克,在地表噴霧化除單、雙子葉雜草。或者移栽活棵后,雜草2葉期左右,畝用12.5%蓋草能40~50毫升,對水50千克噴霧。
(4)中期管理。板茬移栽油菜根系淺、土壤易板結,春季土溫回升慢,后期易早衰,因此要早管促早發穩長。冬前要結合清溝理墑,做好中耕松土、壅根,一般中耕2~3次。增施越冬肥,可采用春肥臘施,早施、重施薹肥,狠促春發,后期看苗適當補施花肥,防止早衰。
2.雙低油菜套直播栽培技術
(1)品種選用。直播油菜一般播期較晚,宜選用發苗快、耐遲播、產量潛力高、株型緊湊、抗病抗倒性強的雙低油菜品種,如“中油雜2號”、“華雜6號”、“湘雜油4號”、“秦優7號”、“皖油18”、“揚油6號”、“寧油12號”、“滬油16”等。
(2)適期早播。各地適宜播種臨界期不盡相同,在適期內搶早播種,不宜過遲。一般只能比育苗移栽油菜推遲7~10天,長江流域上、中游地區適宜播種期在9月底至于10月上旬,下游地區可推遲到10月中旬前后。稍晚茬口可進行稻田套播,其中湖北、安徽、江蘇蘇北地區套播期為10月20日前后,湖南、江西、浙江、江蘇蘇南地區可以推遲到10月25日前后。嚴格掌握5~7天的共生期。
(3)適宜播種密度。每畝適宜基本苗為2萬~3萬株,畝播種0.2-0.35千克,稻田套播田塊要適當增加播種量。具體應根據播期早遲、品種特性、投肥量等進行合理調節。直播油菜播種方法有點播、條播和撒播,有條件地區可采用稻麥條播機條播或彌霧機撒播,條播行距40厘米左右,播種要下種均勻,深淺一致。
(4)造墑備播。套直播油菜關鍵技術在于一播全苗,苗齊苗勻,對土壤墑情要求較高。前作旱茬田,播種前要清理田間雜草殘茬,可適當耕翻松土,并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情況,播前適度灌墑陰溝,保持土壤含水率控制在20%左右。前作稻茬田,在水稻擱田前開好川字溝,便于灌排。播前要認真做好水稻田后期水漿管理,兼顧稻油兩利,保持田間干干濕濕。天氣干旱時在水稻騰茬前8~10天灌一次跑馬水。如遇雨水過多,要及時開溝降濕,為適墑播種創造條件。采用稻后直播油菜時,割稻留茬高10厘米左右,并清除田內稻草,削高墊低,填沒腳印塘,整平田面,防止洼塘積水爛種。土壤含水率控制在20%~30%。
(5)施足基肥、均勻播種。直播油菜要求提前施用基肥和種肥,并適當增加比例,約占一生總施肥量的50%~60%。一般要求基肥以長效肥和速效肥混施,畝施人畜糞便1000~1500千克、高濃度復合肥30千克、尿素5千克、硼砂0.5千克。套播油菜在水稻收割前7~9天將基肥套施下田。施肥2天后,畝用5千克尿素或油菜專用復合肥與種子混勻,隨拌隨播,人工撒播或彌霧機噴播。播種時定好播幅,確保下種均勻。直播油菜在水稻離田后可采用2BG-6(5)A稻麥條播機播種,通過間隔封堵條播機排種箱內的排種口,使行距調至40厘米,并調整播種深度為1.5~2.0厘米。當土壤含水率為20%左右的已耕翻田塊或土壤含水率低于30%的稻茬田,宜采用全幅淺滅茬作業。當土壤含水率高于30%稻茬田,宜采用窄幅滅茬作業。播種作業時,要根據播種量調整播種行進速度,并注意觀察種子儲量、堵種、雍土等情況,防止出現斷壟、缺行。
(6)配套溝系、覆土蓋草。在水稻離田、播種結束后要及時建立溝系,保證灌排水暢通。當土壤含水量在70%左右時,用開溝機或人工開溝,一般畦寬2.5米,墑寬20厘米。將溝土均勻撒于畦面,稻田套播油菜要保證覆土厚度2.5厘米左右。越冬后,要及時檢查溝系是否暢通,防止溝系因凍融癱塌堵塞引起排水不暢。并結合清溝理墑,中耕松土,在寒流來臨前覆蓋稻草,防凍保溫。
(7)間苗、定苗。在2~3葉期時要及早間苗,主要去除叢籽苗、扎堆苗以及小、弱苗,同時檢查有無斷壟缺行現象,盡早移栽補空。4~5葉期前后,根據田間苗情長勢和施肥水平,適當定苗,一般密度控制在2萬~3萬株范圍內。
(8)化除化控。在播種前用41%農達水劑300毫升對水30千克或乙草胺80-100毫升對水15~20千克進行地表噴霧撲殺,或者在11月中下旬前、日均溫在5~8℃以上、3葉期前后用12.5%的蓋草能乳油50毫升或10%高特克乳油150毫升對水30千克分別防治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草情未得到控制的,春節后要進行二次補治。多效唑化控是套直播油菜防凍、抗倒、高產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初,畝用15%多效唑30-50克,對水50千克噴霧,大壯苗多噴,小弱苗少噴,控旺促壯,保苗安全越冬。
(9)科學施肥。在肥料運籌上,要及早施用苗肥,補施臘肥,早施重施薹肥,畝總施純氮量15千克左右,平衡施用氮、磷、鉀肥。苗肥以速效肥為主,每畝施用尿素3~5千克或補施人畜肥,一般套播油菜在水稻收割后3~4天施用,直播油菜在定苗后施用。底肥不足,長勢弱的田塊要早追多施苗肥。在苗期和返青抽薹期結合防病治蟲,對水混噴硼肥0.5千克左右。臘肥以農家肥、有機肥為主。返青抽薹后早施薹肥,約占總施肥量的30%左右,每畝約10~12千克尿素。
(10)防病治蟲。油菜主要病蟲害有菌核病、猝倒病和蚜蟲、菜青蟲、黃曲跳甲等。其中以菌核病發生普遍、危害最大。以防為主,除采取輪作、種子處理、做好清溝排漬、降低濕度等措施外,一般在初花期及盛花期每畝可用50%福菌核80~100克對水均勻噴施一次。
(11)適時收獲。在油菜終花后30天左右、主軸角果80%轉為黃色、種皮呈現固有色質時,及早搶晴收割。一般除人工收脫外,還可采用機械收割或人工收割、機械脫粒。采用機械收割時,在收割前2~3天左右,通過角果催熟處理,可顯著降低脫落粒損失,提高作業效率。
適宜區域:該技術體系內容廣泛,適宜我國油菜各個主產區示范推廣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雙低油菜保優高產栽培技術
- 下一篇:寧夏2009年糧食作物種植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