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北京將成為中國的種子之都
北京將成為中國的種子之都
“第二屆生物技術與農業峰會·北京”剛剛在北京閉幕,此次會議以“籽種產業與生物技術”偽主題,由北京市科委主辦。會議中明顯透露著這樣一個信息:北京將成為中國籽種的育種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種子之都”,并將最終成為亞太種業的創新服務中心和世界只要種源中心。
籽種產業事關國家糧食安全
去年以來,全球食品價格快速增長,糧食安全再度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農以種為先”,良種對于農業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0%左右,籽種產業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的農業發展水平。現代生物技術的引入,使籽種產業跨入全新時代,育種的效率、多樣性和準確性大幅提升,不斷推動著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為保障基本糧食供應,各國一直都很重視籽種產業,特別是控制種質這一重要戰略資源。一批跨國公司通過大投入獲得的良種,控制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美國先鋒種子公司和孟山都種子公司的市場份額占到美國市場2/3;歐洲玉米種子市場的80%由6大種子公司占有。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同樣受到了政府高度重視。2008年7月,我國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的重大科技專項啟動,重點集中在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和大豆5種主要農作物以及豬牛羊3種家畜,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科技成果開始涌現。
同時專家指出,與世界一流跨國公司相比,中國種子產業發展的水平還存在著明顯不足,特別是種子質量、技術推廣服務等方面有較大差距。國際上大型跨國種業集團正以其雄厚的技術、資金實力進入我國種業市場,外資企業蔬菜種子經營量已控制了國內市場的50%……
首都生物技術創新平臺成效顯著
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發展,特別是“種子工程”的實施,北京種業在種業科研、基礎設施、種子貿易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2005年,在北京市科委倡議下,北京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由52家單位參加、其中18家中央單位參與、4家國外合作單位參加的北京農業育種基礎研究創新平臺。目前,該平臺聚集了7位院士和國內外450名高水平專家,對農業育種領域的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培育出了抗旱玉米、超高產II系雜交小麥等一批新品種,獲得了豐碩成果。專家認為,這得益于平臺開創了一種創新、高效的共享網絡合作研究模式,能實現高起點、高水平、跨學科的集成式創新研究。
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科技專項啟動后,我國對轉基因研究成果的要求已由基礎性研究轉向新品種的應用和推廣,北京農業生物技術種業孵化器應運而生。針對中間實驗、環境釋放等生物技術育種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孵化器整合先進技術,建設共性、公用服務設施,同時采用“建管分離”的新型管理機制,研究探索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新模式。
打造種業研發總部聚集地
為提升北京籽種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今年初,北京市科委和市農委等有關部門啟動了“首都籽種產業發展科技行動”。北京市科委黨組書記、副主任楊偉光透露,下一步北京將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推動研發、生產、交易齊頭并進。
在研發方面,北京將秉承以“機制創新推動技術創新”的理念,繼續完善科技創新平臺的這一卓有成效的研發創新機制,并大力培養高層次研發人才隊伍,每年至少推出30個作物及動物新品種(品系),為籽種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源動力。
據了解,下一步北京將致力于建設一個國內外種業公司研發總部的聚集地。北京市將以國際合作為突破點,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高水平種業公司落戶北京,在京建立總部及研發中心。同時,北京將著力促進本土高成長種業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實現科研成果、資金、人才優勢的組合,加強企業自身創新能力的建設,并鼓勵企業進行有效的產業組合,增強單一個體的產業競爭力。
此外,北京正在致力挖掘種業市場潛力,建設種業交易中心,為國內外種業企業來京發展提供展示交流平臺。北京將整合已有資源,發揮順義區鮮花港的作用,將種業交易中心的功能設計與鮮花港的功能設計相結合,建設2萬平方米的種業交易中心,為北京籽種產業的發展提供條件基礎。專家預測,屆時北京種業中心年交易額可達100億元,將帶動相關產業的大發展。
北京市建立了生物技術創新平臺,集合了全國各地的種業方面的專家,使得農業發展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同時,北京市積極開展有關方面的活動,以在北京一個打造種業研發總部,使全世界的種業機構聚集此地。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中國糧油市場2009年4月份小麥..
- 下一篇:三七種子的貯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