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廣西:2009年全區水稻玉米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廣西:2009年全區水稻玉米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
為切實做好2009年我區水稻玉米等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工作,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根據財政部、農業部有關要求,結合廣西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結構、改善品質”為目標,認真組織實施好水稻玉米良種補貼項目,運用政策導向和資金扶持手段,充分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鼓勵和引導農民擴大糧食播種面積,加快糧食作物良種和新技術推廣步伐,增加糧食產量,改善糧食品質,推進糧食產業化經營,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整體推進的原則。2009年,我區對水稻、玉米良種補貼實行全覆蓋,按照實際種植面積全部補貼。
(二)堅持品種擇優的原則。主導品種的篩選由自治區農業廳負責組織專家研究確定,在符合國家有關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優先選擇生態應性好、符合生產需要、市場前景較好的品種。禁止選擇未經審定、審定不通過或過期淘汰的品種。
(三)堅持公開推介的原則。主導品種確定后,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自治區農業廳的要求,通過各種渠道公開向社會發布,嚴禁各地擅自進行品種推介活動。
(四)堅持農民自愿的原則。各地農業部門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基礎上,根據品質優先、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積極引導農民選擇使用推介的良種,不得采取強制手段干預農民自愿選種。
(五)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始終做到“補貼政策公開、補貼面積公開、補貼標準公開、補貼農戶公開,資金直補到戶、據實進行結算”,確保補貼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農戶手中。
三、主要目標和主導品種
(一)主要目標。2009年,全區水稻良種補貼項目計劃實施面積3409萬畝,其中早稻1566萬畝,中稻252萬畝,晚稻 1591萬畝。全區玉米良種補貼項目計劃實施面積895萬畝,具體補貼面積以全區各地2009年實際種植面積為準。通過實施良種補貼項目,力爭全區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600萬畝左右,總產量達到1450萬噸,單產水平進一步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品質進一步改善。
(二)主導品種。由自治區農業廳組織水稻玉米專家研究確定主導品種名單,通過層層印發公告文件和刊登在《廣西日報》、《南方科技報》,以及在各級地方媒體、宣傳欄上公告推介。
水稻主導品種名單:天豐優998、中浙優1號、Y兩優1號、特優航1號、培雜泰豐、淦鑫688、新兩優6號、豐源優299、國稻1 號、Q優6號、一豐8號、特優5058、特優258、特優175、特優2155、特優679、豐兩優1號、岳優9113、淦鑫206、T78優2155、中優1號、靈優6602、博優253、博優258、博Ⅲ優273、秋優998、博優998、博Ⅲ優9678、博優768、博優8305。
玉米主導品種名單:正大619 、迪卡007、正大999、正大818、迪卡008、南校201、玉美頭168、瑞恒269、桂單30、蠡玉16號、太平洋98、亞航639、南校9665、玉美頭105、南校18。
四、各部門職責
各級農業、財政部門負責所轄行政區域水稻玉米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工作的組織管理和監督指導工作。
農業部門具體負責制訂方案、落實項目計劃、優良品種推介、宣傳發動、栽培技術培訓等組織實施工作,會同財政部門做好補貼面積核實、匯總、上報工作。
財政部門具體負責落實補貼資金、撥付、監管工作,協助農業部門做好補貼面積核實、匯總、上報工作。
各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所轄各村良種補貼面積的登記、申報、公示、審核、匯總、錄入、上報工作,建立健全農戶登記資料檔案。
各級農業、質監、物價等部門聯合加強種子質量、種子價格監管,防止出現假冒偽劣種子和趁機哄抬種子價格的現象。
五、補貼范圍、對象、標準和方式
(一)補貼范圍。水稻、玉米良種補貼在全區實行全覆蓋,但在已被征用為非農用地及已退耕還林、還牧的耕地上種植的不納入補貼范圍。水稻、玉米種植面積包括常規品種種子繁殖、雜交品種制種等種子生產面積。
(二)補貼對象。全區所有使用水稻、玉米良種的生產者(含農場和科研院所職工承包種植者)均可享受補貼。對承包人租田給他人種植或由他人代耕種糧的,按誰種糧誰享受補貼的原則,補貼資金發放給種植租賃人或代種人。
(三)補貼標準。每畝補貼標準嚴格執行中央確定的標準,即早稻10元/畝,中稻、晚稻15元/畝,玉米10元/畝。早稻指在5月10日前插秧的水稻;中稻指在5月11日至6月底前插秧的水稻;晚稻指在7月1日以后插秧的水稻。
(四)補貼方式。采取現金直接補貼方式。由自治區農業廳組織公開推介水稻、玉米良種名單,早稻、中稻、晚稻插秧和中玉米播種結束后,分別組織農民申報登記種植面積,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公示,逐級審核、匯總、上報,再由農業、財政兩部門聯合行文,層層批復補貼面積和下達相應的補貼資金,最后通過農民補貼 “一折通”將全部補貼資金存入種糧農戶的補貼賬戶。
六、工作重點和要求
(一)補貼面積的登記申報、核實、公示、匯總上報
1.歸口登記。按照屬地管理、在地登記的原則,在稻田、玉米地所在地進行登記。
(1)農戶的登記:按照現行行政區劃,按村民小組、行政村、鄉(鎮、場、所)、縣(市、區)、市,自下而上逐級登記、核實。對存在當地農戶、外來戶承租或土地流轉的,或由他人代耕種糧的,原則上誰種糧誰享受補貼,依據承租合同、轉讓協議(包括口頭協議)計入承租戶或代種人,并注明清楚;沒有協議的,必須經出租戶和承租戶雙方協商、認可。只得登記一次,不得重復登記。
(2)農場、農業科研院的登記:為方便補貼資金的發放,直屬自治區農墾局的國有農場,由自治區農墾局組織登記、匯總、上報,其余的由稻田、玉米地所在地負責登記。
2.填表造冊:在自治區規定的時間內,由村民小組干部逐戶調查摸底,并組織農戶申報,村民小組干部核實后填寫登記表,一式3份,村民小組、村委會、鄉鎮政府各存一份。
3.核實公示:村委會對各村民小組上報的數據進行復核、分小組張榜公示,公示時間為7天以上,無異議后匯總上報鄉鎮政府。
4.審核錄入:鄉(鎮、場)政府負責對各村上報數據進一步核定,然后匯總、錄入,打印紙質文檔連同電子文檔上報縣級主管部門。
5.逐級核驗匯總上報:各級主管部門要按照“農戶申報、逐組公示,鄉鎮審核,縣復核,市、自治區檢查督促”的工作程序,逐級核驗登記、匯總、上報,所有審核人都要在有關表冊上簽名。
水稻良種補貼面積分別在早稻、中稻、晚稻插秧結束后,分別組織填報,玉米良種補貼面積在中玉米播種結束后組織填報。補貼面積經層層審核后,由地級市農業局、財政局聯合行文上報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上報時間:早稻7月25日前,中稻9月10日前,晚稻10月30日前,玉米8月30日前。
2009年底前,自治區農業廳會同自治區財政廳,將全年核實面積上報農業部、財政部。
(二)及時發放補貼資金
1.預撥資金。補貼資金實行預先撥付、年終據實結算的方式。自治區財政廳收到中央財政預撥補貼資金后,依據上年各地的實際種植面積,及時將中央預撥補貼資金撥付各地。
2.逐級發放。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根據各地的申請,及時批復補貼面積,并下達相應的補貼資金。各級財政部門依據上級部門的批復面積,及時將補貼資金按預算級次逐級下達到市、縣(市、區)財政局,縣級財政部門再撥付到鄉鎮財政所,鄉鎮財政所依據上級農業、財政部門的批復文件和補貼清冊通過農民補貼信息網絡系統“一折通”將補貼資金存入種糧農戶的補貼賬戶,農戶憑有效證件到金融部門領取補貼款。
3.據實結算。當自治區財政廳收到中央財政年終補撥的補貼資金后,根據各地實際面積進行結算,如果出現結余資金,將結轉下年使用。
(三)建立農戶良種補貼明細檔案
由自治區農業廳、財政廳統一制定格式造冊登記,由村委會逐戶核實、填寫,經審核合格后在鄉鎮政府建立紙質和電子檔案,縣級農業部門也要備份保存電子檔案。在補貼過程中形成的所有登記表、補貼資金發放清冊等原始憑證都要立卷歸檔保存。
(四)加強補貼資金的使用管理
中央下達的補貼經費和地方配套的工作經費,都嚴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要求執行,縣、鄉設立良種補貼資金專賬,實行專賬管理,嚴格做到?顚S谩Qa貼資金執行“一折通”統一發放和實名制管理,嚴禁截留挪用和代扣收費。各級審計、監察部門參與補貼項目實施的監督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強化協調配合。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從執政為民和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高度重視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工作,切實把實施補貼項目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強大合力,推動項目順利實施。各級財政、農業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為良種補貼項目搞好服務。
(二)強化項目公示。實行良種補貼村級公示制,公示內容要包括農戶良種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等,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各級財政、農業部門要設立良種監督電話,并在當地媒體予以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三)強化資金管理。嚴禁任何地方、單位和個人虛報良種補貼面積,套取補貼資金,以及截留、滯留、擠占、挪用補貼資金。
(四)強化監督檢查。各級農業、財政部門要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通過實地走訪基層干部和農戶,認真了解項目區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補貼資金發放等有關情況,及時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良種補貼政策不走樣、農民實惠不減少。
(五)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各級農業部門要會同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加強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堅決打擊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做好良種市場供應,防止假冒偽劣種子進入生產領域,切實保障種子供應市場渠道暢通、規范有序。
(六)強化政策宣傳。各地要通過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向廣大農民群眾、基層干部宣傳良種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群眾對農作物良種的認識,充分調動農民使用優良品種、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