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京召開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京召開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近30年來,我國食品產業取得了快速發展,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依靠科技的支撐,這是從11月11-1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六屆年會暨第五屆東西方食品業高層論壇上傳出的信息。
在金融風暴中表現出色
我國食品產業在金融風暴的背景下,表現依然出色。我國食品產業近20年增速始終保持在20%以上,盡管2008-2009年我國經濟增速普遍放緩,但我國食品產業依然保持了強大的定力和逆勢上揚的發展態勢。全國政協常委、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潘蓓蕾在致辭中指出,2008年,我國食品工業以4.2萬億元的產值、29.7%的增速及對國民經濟7%的貢獻率,成為國內第二大支柱產業。2009年1-5月,在強大的金融風暴壓力下,我國食品工業又以1.82萬億元的產值、14.6%的增速、高出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6.57個百分點加速發展,對全國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到20.4%。
新一輪發展面臨五大挑戰
潘蓓蕾分析指出,我國食品產業新一輪發展面臨五大挑戰:食品安全問題決定了我國食品產業的發展質量;食品的營養與健康決定了我國食品產業的發展水平;食品產業的自主創新決定了我國食品產業的特色和價值;食品學科的多層次分布及專業化方向決定了我國食品產業的持久競爭力;關注節能和環保將影響我國食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她說,這五大挑戰的應對和解決,每項都與食品科學技術密切相關,每個問題都需要產、學、研聯合化解。這是我們這一代食品科學家的責任,也是我們的使命。她向與會者呼吁,我國食品產業與13億人民息息相關,與“三農”血脈相連,我們應心存憂患意識,用科學的力量、科學的積累,面向未來,迎接挑戰。
自主創新提升中國食品產業的特色和價值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食品產業長期以來立足于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恰恰是科技創新,推動并支撐了中國食品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并使這一快速增長態勢保持至今。未來一個時期內,完善創新機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集中優勢力量發掘中華傳統飲食文化的內涵并促其工業化,將是我國食品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并實現新突破的重要保障。本次會議的報告安排體現出會議組織者及業界人士對我國食品產業在新一輪發展中的關注。
食品安全中的“供應鏈”及“薄弱點”被大會熱議
去年我國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和今年美國發生的沙門氏菌污染花生醬事件,使中美兩學會共同意識到食品安全是全球性的挑戰,探討建立在食品科學技術基礎上的食品安全保障方法,自然成為本次會議的議題,也成為會議的熱點之一。來自中美兩國的科技專家、企業家對 “食品安全的薄弱點”、“全球食品安全供應鏈”和“全球食品安全法規的融合”進行了深度剖析和解讀。
在本次大會上,另一個被科學家反復提及的議題是公眾科普。代表們認為,食品安全的基石是公眾科普,中國的公眾科普工作目前尚未真正啟動。公眾科普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讓消費者拿起科學武器,學會自我保護,將食品安全防線前移;二是通過專家的講解,增加對食品安全常識的認知,保護行業健康發展。據悉,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2009年對此做出重要探索,在乳酸菌、冷凍食品、方便食品三大領域啟動了形式多樣的“消費者課堂”,受到各方歡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期待更多的專家投身到食品安全公眾科普事業中,讓老百姓用科學的知識保護自己,筑起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護墻”。
業內專家說,《食品安全法》的出臺,使中國食品產業的發展進入了以安全、健康為主導的軌道中。本次會議對食品安全這一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將有利于推進我國食品安全體系的建設。
依托“同行評價”平臺開展科技獎評審
本次會議上,還舉行了2009年第二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優秀論文獎的頒獎。此外,2009年度美國學生創新大賽、“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創意大賽、“營養與健康”學生創意大賽等3個獎項的獲得者也受到了表彰。科技界人士稱,它體現出食品行業對科技創新的激勵與期待。依托“同行評價”這一平臺開展的科技獎評審,將有助于推動食品學科的道德建設及公平學術評價機制的完善,有利于我國食品科技界的資源整合。而在高校開展的學生創新大賽,對我國食品產業科技創新隊伍的建設,對新一輪食品產業發展將產生積極作用。
中美兩食品學會的合作向縱深發展
在會議開幕式上,中美兩學會合作的產物——《中外食品•食品技術》亮相本次大會,兩學會負責人對這一成功合作都給予了積極評價。今年2月,兩學會在美國簽署了合作協議,合作出版《中外食品•食品技術》刊物。今年6月,第一期正式出版,在華成功發行,并在當月的IFT年會上向世界各地的與會者正式發贈,至今已出版兩期。作為一本首次將國際上最新的食品科技資訊介紹到中國的刊物,它以全新的視角、新鮮及時的信息受到業內人士的一致好評。同時,兩學會連續10年的合作受到兩國食品科技工業界的一致贊賞和期待。
推薦網站: http://www.trsfyq.com/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