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是什么阻礙了中國科技創新的腳步?

      來源: 儀器信息網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0-03-31  閱讀
      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在讀研究生成為科研道德問題最為嚴重的人群;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邊界不盡清晰,大同行評小同行的問題較為突出;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的程度仍然很低,大量科技成果游離于法律保護之外……在今天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科學技術進步法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負責人表示,希望以執法檢查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 

        科研道德問題正呈現年輕化、高學歷化趨勢 

        “科研道德問題正呈現年輕化、高學歷化趨勢,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在讀研究生成為科研道德問題最為嚴重的人群。”中國科協關于貫徹實施科技進步法情況的書面匯報透露了這一消息。 

        匯報在談到貫徹實施科技進步法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時指出,近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學術不端行為不斷發生,科研道德與誠信狀況不容樂觀,影響了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和社會誠信建設。部分科技工作者自律意識薄弱,功利思想嚴重。 

        與之相呼應的是,中科院的書面匯報也提出,由于缺乏嚴肅公正公開的學術評論,學風建設和科研行為規范建設亟待加強。 

        中國科協在匯報中提出,加強學風建設,除了政府部門通過政策措施進行規范外,更需要發揮科技社團的自律機制和自我糾錯機制的重要作用,發揮科技社團在科研道德建設中的權威性和主導作用,引導科技工作者遵守學術規范,堅守學術誠信,完善學術人格,維護學術尊嚴,旗幟鮮明地揭露和抵制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邊界不盡清晰 

        官學錯位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問題。中國科協在匯報中提出,科技團體評價是社會評價和政府評價的基礎,但在我國科技評價體系中科技團體明顯缺位,科技團體在科技評價方面的權威性尚未得到充分尊重,在科技評價體系中的基礎地位尚未完全建立起來,保證科技團體有效參與的管理機制不盡完善,缺乏公平、公開、公正、透明的制度保障措施。在科研資助和項目管理、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科技獎勵等方面,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邊界不盡清晰,大同行評小同行的問題較為突出,利益部門化、個人化以及評價標準一刀切等現象較為嚴重。科技評價體系亟待完善已成為科技工作者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影響到科技工作者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 

        匯報建議,要充分發揮科技團體在科技評價評估中的基礎性作用,以為科技工作者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為著眼點,以健全完善科技評價體系為突破口,通過政府轉移社會化服務職能和政府委托等形式,支持科技團體開展相應的科技評價,發揮同行評議在同行交流、同行認可乃至社會認可方面的關鍵作用,客觀、準確評價科技工作者的水平和成果,維護科技評價的客觀獨立。 

        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程度仍然很低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黃淑和在發言中表示,當前中央企業綜合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主要表現為: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的程度仍然很低,大量科技成果游離于法律保護之外;知識產權市場化、產業化程度亟待提高,重研發、輕轉化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知識產權的維權意識仍然需要強化,侵害中央企業知識產權的現象仍然大量存在。 

        工信部副部長婁勤儉在發言中也表示,目前企業的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還不能滿足市場競爭需要,行業和企業防范和應對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不足,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行業知識產權工作面臨缺乏經費支持的困境。 

        科技資源優化配置需要加快推進 

        “部分中央企業總部設有直屬研究院,下屬企業還設有研究所,研究機構設置重疊,科研人員和科技投入分散,投入產出效率較低。” 

        黃淑和認為,中央企業集團內部仍然存在科技資源重復分散、整體優勢難以發揮的現象。其次,同行業企業之間科技資源低水平重復嚴重,重復立項,重復投資,浪費大量科技資源。第三,在基礎性研究、行業共性技術研發方面,還需加大企業協作、形成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力度。 

        婁勤儉也提出,科技投入的總量和強度仍顯不足,投入結構不盡合理,特別是技術基礎的投入不足,導致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條件薄弱,不能滿足科技發展的需求。 

        類似的語言也出現在中科院匯報中。匯報提出,科技宏觀管理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不適應我國科技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各科技管理部門分工不清,各類科技計劃名目繁多、定位趨同、過度重疊,有限科技資源分散重復配置、效率不高。 

        對科技人才激勵不足 

        婁勤儉在發言中提出,目前科技人才資源分布不平衡,對科技人才的激勵不足,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不到充分地發揮,難以形成創新合力。 

        中科院的匯報也提出,人才結構不盡合理,戰略科技專家和尖子人才缺乏,高技能人才不足。人才流動存在體制性蔽障,各類人才有序流動和動態優化的機制尚未建立。創新教育和能力培養尚未得到應有重視。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