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大豆產業支持政策調整要把握四個基本點
大豆產業支持政策調整要把握四個基本點
《外資吞食我國大豆產業》、《國儲收購大豆滿倉,豆油企業無豆停產》、《國產大豆最后守望者倒戈》、《“洋豆”低價侵襲,黑龍江大豆產業鏈崩潰》……針對近期媒體對大豆行業的“集體焦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在第七屆國際油脂油料市場高級研討會上表示,我國對大豆產業的支持政策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空間,政策的調整要把握四個基本點,即確保國家整體糧食安全,確保農民利益,確保市場穩定和價格穩定,發揮競爭優勢和資源優勢。
由中國糧油商務網主辦的本次研討會,于4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國內外油脂油料加工和貿易企業、期貨交易所、政府及研究機構的近500人參加會議,并就世界經濟復蘇進程中,我國油脂油料行業面臨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進行探討。其中,大豆問題再次成為與會專家和媒體關注的焦點。
“目前輿論導向帶有一定的地區和企業利益色彩,從保護農民利益角度還需進一步強化。”研究大豆問題10余年的程國強解釋說,受國內農業資源短缺、大豆玉米比價、糧油爭地、不同油脂油料相互替代等因素影響,國產大豆將始終是有限的供給,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植物油和豆粕需求的快速增長。2008~2009年,我國實施的大豆臨時收儲政策,最基本的出發點是保護農民利益,從實際效果看,確實起到了托市保價、促進農民增收的作用,但也對主產區壓榨企業等主體帶來原料短缺、加工成本大幅上漲的不利影響,因此引發不同利益群體間的的激烈博弈。
程國強進一步分析說,黑龍江主產區每年需要豆油60~70萬噸、豆粕140~150萬噸,壓榨加工比較合理的有效產能應該在250~300萬噸,否則加工過多則需向關外調出豆粕等產品,在經濟上并不合算。而目前產區加工產能將近千萬噸,實際開工率最高在1/4左右,這也是產區壓榨加工企業多年理性選擇的結果。尤其是最近幾年來,東北產區具有非轉基因優勢的大豆食用比例越來越大,用于榨油的比重呈減少趨勢,因此國家在東北地區實行大豆臨時收儲政策,確實對產區壓榨行業有較大的影響,下一步政策調整需要努力減少市場扭曲作用,兼顧下游行業利益,但也將促進產區壓榨企業發揮優勢,整合加工資源,提高效率,抓緊建立向上拓展、向下延伸的產業鏈管理體系,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據與會的一位農業系統專家介紹,我國油料作物主要包括大豆、油菜籽、花生等草本油料作物和油茶等木本油料作物。其中,國產大豆的油用比例僅為30%,產油量占全國油料作物產油總量的比重約為7.7%。
推薦使用儀器:風速計/風速測量儀,溫濕度巡檢儀/溫濕度顯示儀,溫濕度記錄器/溫濕度儀。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風速風向的測定
- 下一篇:努力確保商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