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

      來源: 杭州托普  類別: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07-04-06  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 GB 8311—87

      Tea—Determination of dust and broken tea content
      ━━━━━━━━━━━━━━━━━━━━━━━━━━━━━━━━━━━━━━━
      本標準適用于茶葉中粉末和碎茶含量的測定。
      粉末和碎茶是通過規定孔徑篩的篩下物。
      1 原理
      按一定的操作規程,用規定的孔徑篩,篩分出各種茶葉試樣中的粉末和碎茶。
      2 儀器和用具
      2.1 分樣器和分樣板。
      2.2 電動篩分機。
      2.2.1 轉速200r/min,回旋幅度25mm(用于毛茶)。
      2.2.2 轉速200r/min,回旋幅度60mm(用于精制茶)。
      2.3 檢驗篩: 銅絲編織的方孔標準篩,具篩底和篩蓋。
      2.3.1 毛茶碎末茶篩,篩子直徑280mm。
      a. 孔徑1.25mm;
      b. 孔徑1.12mm。
      2.3.2 精制茶粉末碎茶篩: 篩子直徑200mm。
      2.3.2.1 粉末篩
      a. 孔徑630μm(用于條、圓形及粗形茶,見注);
      b. 孔徑450μm(用于碎形茶);
      c. 孔徑230μm(用于片形茶);
      d. 孔徑180μm(用于末形茶)。
      2.3.2.2 碎茶篩
      a. 孔徑1.25mm(用于條、圓形茶);
      b. 孔徑1.60mm(用于粗形茶)。
      注:①條、圓形茶系指工夫紅茶、小種紅茶、紅碎茶中的葉茶、珍眉、貢熙、珠茶、
      雨茶和花茶。
      ②粗形茶系指鐵觀音、色種、烏龍、水仙、奇種、白牡丹、貢眉、普洱散茶。
      3 操作方法
      3.1 毛茶
      將試樣充分拌勻并縮分后,稱取100g(準確至0.1g),倒入孔徑1.25mm篩網上,下套孔
      徑1.12mm篩,蓋上篩蓋,套好篩底,按下起動按鈕,篩動150r/min。 待自動停機后,取孔
      徑1.12mm篩的篩下物,稱量(準確至0.01g),即為碎茶含量。
      3.2 精制茶
      3.2.1 條、圓形茶: 將試樣充分拌勻并縮分后,稱取100g(準確至0.1g),倒入規定的碎
      茶篩和粉末篩的檢驗套篩內,蓋上篩蓋,按下起動按鈕,篩動100r/min。將粉末篩的篩下
      物稱量(準確至0.01g),即為粉末含量。移去碎茶篩的篩上物,再將粉末篩篩面上的碎茶重
      新倒入下接篩底的碎茶篩內,蓋上篩蓋,放在電動篩分機上,篩動50r/min。將篩下物稱量
      (準確至0.01g),即為碎茶含量。
      3.2.2 粗形茶: 將待測試樣充分拌勻并縮分后,稱取100g(準確至0.1g),倒入規定的碎茶
      篩和粉末篩的檢驗套內,蓋上篩蓋,篩動100轉。將粉末篩的篩下物稱量(準確至0.01g),
      即為粉末含量。再將粉末篩面上的碎茶稱量(準確至0.01g),即為碎茶含量。
      3.2.3 碎、片、末形茶: 同3.1取樣方法。將稱取的試樣倒入規定的粉末篩內,篩動100轉。
      將篩下物稱量(準確至0.01g),即為粉末含量。
      4 結果計算
      4.1 計算公式
      茶葉粉末含量百分率按式(1)計算:
      M1
      粉末(%)=──×100 ................................(1)
      M

      茶葉碎茶含量百分率按式(2)計算:
      M2
      碎茶(%)=──×100 .................................(2)
      M

      式中: M1——篩下粉末質量,g;
      M2——篩下碎茶質量,g;
      M——試樣質量,g。
      4.2 重復性
      當測定值在3%、3%~5%和5%以上時,同一樣品的兩次測定值之差,分別不得超
      過0.2%、0.3%和0.5%。
      5 結果報告
      試驗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a. 使用的方法;
      b. 測定的結果;
      c. 本標準中末規定的或另加的操作;
      d. 試樣的名稱和產地;
      e. 試驗日期,操作人員。

      ━━━━━━━━━━━━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
      本標準由上海進出口商品檢驗員、浙江省茶葉公司,商業部茶畜局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宋孟光、仰方康、何乃云、費蓉雅、王進賢、王黎明。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1987-11-19批準 1988-07-01實施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