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氣候自動觀測儀系統(ACOS)建設目標和建設原則
氣候自動觀測儀系統(ACOS)建設目標和建設原則
氣候自動觀測儀系統的建設目標
在全球氣候自動觀測儀系統(GCOS)和中國氣候自動觀測儀系統(CCOS)框架下,以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成果為指導,在充分考慮西北地區天氣氣候特,征和生態環境特點,以及為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需求前提下.針對目前氣候觀測系統的缺陷,以西北地區現有氣候觀測系統為基礎、科學布局、合理規劃、統一整合各相關部門的觀測站網,通過增加必要的地基觀測站,增加反映,大圈層變化過程的觀測項目,并充分應用現代化技術和手段,大力發展空基探測和天基監測、最終建成一個綜合的、三維無空間探測縫隙的干旱氣候觀測系統(ACOS)。
氣候自動觀測儀系統的建設原則
1 地基觀測站網空間布局原則
氣候自動觀測儀系統觀測站網空間布局要均衡考慮氣候影響區、下墊面類型、地理環境、氣候類型和人類活動程度等諸多因素。首先,西北地區為西風帶( 西北地區中、西部,包括新疆、柴達木盆地和甘肅河西走廊中、西段)、東亞季風(西北地區東部,包括陜西、寧夏、甘肅河西走廊東段以東、青海東部)和高原季風(青海省及祁連山區)大氣候影響區;其次,區域內農田、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沙漠、戈壁、綠洲、冰川、雪蓋等多種下墊面共存;第三,區域內包含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蒙古高原、丘陵山區和河套農牧區等多種地理環境;第四,存在干旱區、半干旱區、半濕潤區和濕潤區/ 種氣候類型;第五,按照人類活動程度分類,則有無人類活動區、人類活動輕微區和人類活動顯著區。因此,站網布設要體現以上幾方面因素的代表性。
2 地基觀測站網層次劃分原則
觀測站網劃分為3個層次
第一層,代表站:在天氣和氣候空間高分辨網格上增加氣象站!進行天氣氣候加密觀測;
第二層,重點站:在典型生態類型區!建立生態氣候試驗站;
第三層,關鍵站:在大氣候系統影響區建立陸面過程綜合試驗基地以及全球大氣本底站和區域大氣本底站;
建設移動綜合觀測平臺作為地基觀測系統的有效補充。
3 依據探測高度,分類設立
地基觀測:傳感器在地球表面的!即地基觀測站網;
空基探測:傳感器在地球表面以上、中層大氣及以下,以飛機探測為主;
天基監測:傳感器在中層大氣之外,即衛星遙感監測,通過衛星遙感資料對地表和大氣特征及其規律進行反演。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氣候觀測系統的多學科應用性和社會..
- 下一篇:廣州種質資源庫建設的關鍵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