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實施指導意見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實施指導意見
建立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是當前值得深入探討的新的重要課題,對于農技推廣事業進一步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本文根據當前農技推廣實踐經驗和應用情況,結合筆者的認識,對此提出一個初步構想,深感不成熟,權當拋磚引玉,懇望開展討論,以期取得共識,從而提出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實施指導意見。
一、基層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要素內容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是以將農林牧漁科技成果推廣應用于生產為中心任務、科學勞動為特征、最終取得經濟效益為目的的技術價值轉化工程。這種工作對象和任務目的,決定了農技推廣理淪體系結構是以價值轉化理論為基礎、由主體理論、專業基礎理論、相關學科理論、支撐運行理淪等四部分即四個層次組合而成的技術生產力轉化理論體系結構,也就是由推廣原理、推廣專業理論、推廣方法理論、推廣管理理論形成的推廣特定理論體系結構形態。現將這四部分的主要內容分述如下:
(一)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實施指導意見主體理論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實施指導意見的主體理論即推廣原理,根據推廣的任務目的需要,必然地應以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轉化理論為主體理論。第一生產力轉化理論的基本規律和原理要點是:
(l)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具有可轉化性、可組合性、可調控性、可激發性、可滲透性等基本特征。
(2)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能夠滲透到其他生產力諸要素中去,同其他生產要素一起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提高農業產量。
(3)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可以轉化為物質產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即可由無形價值轉化為有形價值。這些表現在農技推廣上,可具體為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技能一生產~效益的轉化程序理論和轉化質量理淪。我們將科技成果轉化理論確定為農技推廣主體理論,既能使農技推廣遵循正確的原理,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提高其科學水準,又保證了農技推廣的社會地位,使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L如果離開科技轉化理論,農技推廣便無法實踐,亦不能存在。因此。主體理論處在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第一層次的位置。
將科技成果轉化理論確定為農技推廣主體理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實施指導意見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點:
第一,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當今世界,經濟的巨大發展,是以科學技術價值向物質生產領域的轉化為前提的。任何經濟的發展,離開這一點就不能解決,因而自然要求科學技術一第·生產力向物質產品轉化。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當然也不能例外。且更加需要大量技術能量向物質生產領域的轉化,這就決定了技術轉化理論在農技推廣中的主導作用和重大意義。
第二,科技成果形態轉化的需要,科技成果具有知識形態和物質形態兩種屬性,只有經過推廣應用,才能使知識形態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物質形態的現實生產力,才能直接促進增產。這也決定了農技推廣的主體理論必然是技術轉化理論。
第三,基層農技推廣學科建設的需要。農技推廣要發展成為一門科學,就必須有特定的研究對象、內容范圍和理論體系,才能健康發展。技術轉化理論作為農技推廣學科的主體理論,也是很恰當的。
(二)專業基礎理論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實施指導意見的專業基礎理論,是農技推廣業務技術內容的核心理論。由于農技推廣涉及領域多、面廣、復雜且綜合性強。因而需要多種專業學科的理論知識做基礎,才能滿足需要。這里就其最主要的列出以下幾種:
1.農學、林牧漁業學理論。包括農林牧漁業的全部專業理論知識,是農技推廣的技術理i侖基礎知識。
2.生態學理論。包括農業生態、林業生態、農田生態、農業環境保護等理論知識,是使技術推廣符合自然規律,生物技術與環境統一的荃礎理論。
3.農業經濟學理論。包括農業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和經濟分析原理等。
4.技術經濟學、生產力經濟學理論。主要包括農業技術經濟學和生產力經濟學的基本理i侖知識。以及農業技術經濟分析評價和生產力經濟分析等。
以上幾種專業學科理論,既是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中的一個系統,又是各自形成的小系統。它是農技推廣實際應用的基礎理論。因此,是整個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的第二層次。
(三)相關學科理論
基層農技推廣涉及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實施指導意見除了遵循明確的主體理論、專業基礎理論外,還必須借助于許多相關學科理論支持,應用相關學科所提供的原理、原則、方法和途徑,來增強、豐富農技推廣。相關學科理論主要的是包含推廣方法理論,至少有以下幾種:
1.傳播學理論。農技推廣首先是傳播農業技術信息,應該遵從傳播學的理論指導,應用傳播學的方法。
2.教育學理論。教育學理論是貫穿于農技推廣全過程的思想指導理論。技術培訓、示范演練、農技人員再教育、思想工作等。都必須用教育學理論去解決。
3.行為科學理淪。農民、農技人員、行政人員等的接受、采用新技術,必須借助于行為科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使其轉變行為。
4.心理學理論。農民采用技術與否,受心理影響極大。借助于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來解決農民心理疑問。使心理障礙得到溝通和消除,對技術推廣具有保證作用。
5.“三論”理論。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簡稱“三論”,是農技推廣全過程的共同的基礎指導理論,特別是在方法論上為推廣提供了系統而科學的原理性方法,值得借鑒應用。
相關學科理論為農技推廠‘提供了豐富的理論營養,實際上已超出一般性相關,而具有基礎性指導作用。
(四)支撐運行理論
農技推廣社會性很強,也具有“邊緣”、“交叉”、“中介”的成分,必須借助于一系列的政策、條例、法律、經濟、組織機構、情報交流和專業人員等中介手段,為其提供社會條件,使推J一與社會環境統一,才能正確發揮技術轉化的作用。因此,還必須有社會科學理論的支撐,運行才有保證。這些理論主要有:
1.行政組織學理論。農技推廣行政性、群眾性、綜合性甚強,涉及到人、財、物等多方面,必須依靠行政組織學的理論等,進行組織、協調、控制、才能統一步調,順利推進。
2.科學組織學理論。農技推廣屬科學技術工作,其活動必須遵循科學規律,運用科學組織學理論,進行組織、指揮,使之符合技術轉化規律。
3.現代管理學理論。農技推廣要素和管理對象紛繁復雜,必須按照現代管理學理論,原則,進行科學管理,才能保證推廣機制有效運行。
4.領導藝術理論。農技推廣涉及到千萬人的共同行動,層次多、范圍廣,僅有管理方法還不夠。還必有領導藝術理論來支持。
此外,科技發展史、農業史、有關電子理論等,亦需要緊密配合。支撐運行理論集中表現為管理理論。是農技推廣的保證條件,屬于整個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的第四層次。
二、基層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要素組成方式及其相互關系
基層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是在適應技術轉化特定條件范圍內,以主體理論為核心、多學科理論為輔助、科學理論為基礎,組合形成的特定理論層次結構。各理論層次要素之一的組合方式及其特點,有以下幾點:
1.以動態組合方式形成體系結構層次。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諸要素,以圍繞為主體理論服務為目標。其作用在整體上是同等重要、共同作用的。但在不同項目內容和某一階段、某一環節上,則有份量比重的差異。應用其他學科理論的程度也有所側重。這一特點決定了其組合方式具有時空動態性和組合選擇性。
2.以鏈式并聯、交叉組合方式形成體系結構網絡。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諸要素各自形成鏈條式結構,各鏈條間呈穗狀并聯而又交叉的狀態,緊密交織,共同作用。
3.以多系統、多層次、大網絡組合方式形成體系結構整體系統。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鉤諸要素,具有縱向層次性、系統性,橫向網絡性、復合性結構特征。每一個要素即是一個系統。又包含若干分系統、多層次。從總體上形成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大網絡系統。分開來又是若干小網絡。大網絡與小網絡系統縱橫交織。相互聯結。
以上組合方式特征,必然使理論體系結構要素之間,具有密切不可分割的相關關系。
首先是縱橫交叉、有機的內在聯系。圍繞主體理論這一核心。專業墓礎理論、相關理i侖以及支撐理論結構要素之間。具有縱橫交叉、內在聯系的相輔相成的關系。這種交又聯系仍然是多層性、系統性的。
其次,相互街接。相互依賴。四層次理論結構要素之間,具有結構上的銜接、依賴關系,缺少某一要素,便會影響結構的完整性。
第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四層次理論結構諸要素之問,具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雙向影響作用關系。主體理論從其他學科理論要素中吸取營養,豐富自己。因此。也就促進了其他學科理論自身的發展。
三、基層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的現實意義
落實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實施指導意見,探索基層農技推廣理論體系結構。正是為了尋求適應農技推廣所必需的理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實施指導意見前述的四層次理論體系結構,大致上反映了農技推廣的理論需要,符合現階段農技推廣的實際,并有助于農技推廣學科的建設,具體來說,其現實意義有以下幾點:
1.有助于提高對農技推廣科學性和社會地位的認識。農技推廣長期被一些人認為是“只有經驗,沒有科學性”,其社會地位、功能亦不為人了解,其發展也較緩慢,都與缺乏理論支持有一定關系。因此,四層次理論體系結構正是為從理論上認為農技推廣的科學性和社會地位,提供了依據。同時。也為農技推廣發展成為一門科學,提供了理論動力。
2.有助于擺正方向,制定發展戰略,促進推廣事業發展。近年來,有一種擔心,就是怕在市場經驗條件下,基層農技推廣行業會被“競爭掉”,因之,要求基層農技推廣要向農業科技推廣以外的其他領域轉移,去“競爭”發展,以求生存,致使其背離了原來的農技推廣宗旨和方向。四層次理論體系結構為擺正農技推廣方向,堅持推廣宗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動力,也為科學評價農技推廣提供了理論荃礎,3.為指一導農技推廣實踐,提高推廣質量、效益,提供了理論保證。農技推廣的質量、效益取決于推廣科學化、規范化,而這又必須在正確理論指導下,才能實現。四層次理論結構各要素一正是為這方面提供了理論參照,使在推廣實踐中有序可循。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農業環境監測在環境評價中的影響
- 下一篇:殺蟲燈在森林害蟲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