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從“北大荒”到“北大倉”

      來源: 經濟日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7-08-16  閱讀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天上難尋。”這是詩人郭小川在北大荒的土地上刻下的詩句。北大荒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世界上僅有的3塊黑土地之一,是一部人類開拓荒原的史詩。北大荒使曾經在這片土地參加開發建設的人們魂牽夢縈,蘊含了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如果說開墾荒原、建房筑路,是北大荒第一次開發的話,那么改革開放以來,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實現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則是北大荒的第二次開發。北大荒人用勇于探索的精神,提出新的“三化”目標,那就是農業現代化、農區工業化、農場城鎮化。

      農業現代化:科技創新為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翅膀

      走在北大荒的黑土地上,你可以看到綠油油的稻田、大片大片火紅色的萬壽菊、漫天翱翔的小鳥……一望無際的田野上看不見人影。一架飛機從頭頂掠過,原來我們正趕上農用飛機低空往來施肥。

      “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人力耕作了,大馬力的拖拉機、帶定位系統的播種機、農用飛機這些現代化的機械設備的應用,使得穿著西服也可以種地。”友誼農場的農機科科長張福山說。

      在張福山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友誼農場的農機設備,現代化水平之高、科技含量之高令人嘆為觀止。張福山介紹說,“黑龍江墾區60年的開發建設史,也是一部農業機械化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從最初的3臺火犁、舊式農機具,到現在世界上最先進的農機裝備,是‘大馬力’撐起了黑龍江墾區農業現代化的脊梁。”

      目前,黑龍江墾區的農業裝備水平已經達到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截至2006年末,墾區擁有農用機械總動力472.3萬千瓦,農用大中型拖拉機3.43萬臺,機動水稻插秧機3.72萬臺,聯合收獲機1.31萬臺,農用飛機31架,形成了從田間到場院、從地面到天上的中國最大的農業機械群。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3.3%,其中旱田達95%,水田達90%,均高于全國50多個百分點,實現了由初級農業機械化向較高水平農業機械化的過渡。

      有了現代化的農機裝備,黑龍江農墾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科技貢獻率為目標,利用科技創新為現代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近年來,農墾區堅持自主創新、引進消化再創新和示范推廣相結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為讓新技術快速地轉化成現實生產力,農墾區大力推進科技示范戰略,實施了百畝試驗地、千畝示范田和萬畝展示區的“百、千、萬”工程。

      截至目前,黑龍江農墾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2%,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6個百分點,接近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在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節水灌溉、農業航化作業等新技術應用方面居國內領先水平。

      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過程中,黑龍江墾區還加快了畜牧業與農業的“主輔換位”。2007年上半年,墾區畜牧業實現增加值15.3億元,同比增長15.8%。

      墾區還加快發展林業產業,60年來,營造了600多萬畝人工林,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富民的重要措施,相繼發展壯大了北藥、山野菜、食用菌等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職工增收。農業內部的科學調整,使黑龍江墾區形成了糧牧并舉、農副產品與有機食品并存、各業競相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發展格局。

      2006年,黑龍江農墾區實現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226.4億斤,糧食增量占全省的58.6%,提供優質商品糧200億斤,占黑龍江省商品糧總量的近1/2,占省際間可調配商品糧的1/4,可以滿足京、津、滬一年的糧食需求,還有大量富余,北大荒真正成為中華大糧倉。

      產業化發展:寫就一篇篇品牌大文章

      這里有豐富的大豆資源,所以這里有全國500強企業———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

      這里有北緯43°至北緯50°的地理優勢,能產出質量最好的牛奶,所以這里有全國著名乳制品生產企業———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里是糧食的主產區之一,這里有北大荒米業有限公司。

      ……

      北大荒人緊緊抓住農產品優勢,建起了北大荒獨特的產業集群,成為推動北大荒經濟發展強有力的動力。

      由小作坊到崛起的產業集群,北大荒人不斷探索著現代化工業之路。要實現墾區工業化,必須有大項目做支撐。近年來,黑龍江墾區大力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依托自己的農產品優勢,通過整合資源、優化布局,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具備領軍地位的龍頭企業集團。今天,墾區擁有幾乎所有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工業,建起了以種植業、養殖業、特色經濟為主的產業鏈。

      黑龍江墾區在做大龍頭企業的同時,著力在“做強”上下功夫,企業每年用于產品研發的投入達到企業銷售收入的2%以上。目前,黑龍江墾區已擁有大豆異黃酮、維生素E、乳珍、凍干粉針等20多項在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明顯提高。

      60年磨一劍。黑龍江墾區的龍頭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優勢。2006年,墾區銷售收入超過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70戶,其中收入超5000萬元的企業31戶,收入超1億元的企業20戶,收入5億元的企業4戶。全墾區實現工業增加值48億元,銷售收入2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和21%。今年上半年,墾區工業繼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實現工業增加值23億元,同比增長21.5%。

      龍頭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反哺農業,帶動農業的發展,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黑龍江墾區的龍頭企業通過實施保護價收購、訂單農業和價格聯動等方式,與基地農戶建立不同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對基地的反哺和牽動作用。

      僅僅做好產品、壯大企業規模是不夠的,北大荒人意識到,沒有品牌的農業是脆弱的,沒有品牌的工業是沒有生命力的。北大荒人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要把產品賣到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近年來,黑龍江墾區以打造馳名品牌為核心,著力實施名牌帶動戰略,推動資金、技術、人才、資源等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集聚,寫就了“北大荒”、“完達山”、“九三”等一篇篇品牌大文章。

      在今年的第十八屆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上,黑龍江墾區首次以10大支柱產業龍頭作為參展主體,10大龍頭攜15大類、650余種產品在哈洽會上大放異彩。僅4天時間,北大荒集團就簽約226項,總金額達4737億元。據了解,墾區每年的農產品國內外經濟貿易總成交額達70多億元。

      品牌叫響北大荒。如今,黑龍江墾區的油脂業、乳業、麥業、種業、藥業等多家現代化的大型企業已先后在省城哈爾濱高新技術開發區落戶。在名牌產品、名牌企業推動的產業升級中,黑龍江墾區的農業優勢正逐步轉化為工業優勢,被譽為“中華大糧倉”的黑龍江墾區正在突破傳統農業的束縛,闊步邁向農區工業化。

      農場城鎮化:“我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來到北大荒,記者看到一棟棟高樓,一棟棟別墅,環境優美的小區,休閑娛樂的廣場時,不敢相信這就是60年前那個馬架子、地窖子,泥濘、荒蠻的北大荒。“我以前做夢也沒有想到能住上這樣好的房子。”說話的人是下鄉知青王玉梅。58歲的王玉梅是1968年從牡丹江市來到八五七農場支援建設的。在北大荒生活的近40年的時間里,變化的巨大、生活條件的改善是王玉梅始料不及的。“原來我們住的就是馬架子搭的房子,哪曾想現在能住上這二層小別墅,還有自己的車庫和露臺,條件比我在市里的親戚都好多了。”

      1996年,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站在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了實施小城鎮帶動戰略,重點抓好20個富強鎮、300個小康隊、1000戶標準住宅建設。近幾年,黑龍江墾區抓住新農村建設的機遇,大力實施基層“康居”工程。僅2006年,全墾區就撤并居民點27個,拆除泥草房40萬平方米,新建了一批布局合理、功能齊備、安全節能、風格獨特的總面積達122萬平方米的新型住宅,比2005年增長25%,創歷史最高水平。完成經濟適用住房建設546萬平方米,建設廉租房5000平方米。

      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墾區始終把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首位。圍繞著環城區域屏障化、主干道路園林化、公共社區花園化、生活園區綠蔭化的目標,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工程,力求建一房綠一地,建一區綠一片,筑一路綠一線。 “十五”期間,墾區城鎮共植樹2500萬株,增加綠地200公頃,人均增加綠地26平方米。融休閑、娛樂、文化、體育為一體,墾區還大力實施公園景觀建設工程。“十五”期間,新建、擴建公園56個。

      多年來,墾區大力實施城鎮建設民心工程,以城鎮的道路、給水、排水、供熱、燃氣為重點,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十五”期間,新建城鎮高等級混凝土道路228公里,建成二級白色省道公路267公里,建設通鄉公路、商品糧基地公路1008公里。一些農場城鎮規劃區內道路硬化率達到100%,修建給排水管網200公里,新增供熱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增加燃氣供應戶6萬戶。大力推進沼氣工程及秸稈氣化工程建設,使4300戶居民用上了清潔能源。

      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墾區小城鎮的社會服務功能也在不斷完善。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完善,平均每萬人擁有醫療床位56張、醫生36人。教育事業加速發展,基本形成了總局辦大中專院校、分局辦重點高中、農場集中辦中小學的教育發展格局,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和小學升初中均達到100%,高考升學比例達到全國發達地區水平。廣播電視已覆蓋全墾區,已有8個分局、81個農牧場和90%的農業居民區實現了與總局光纖聯網,收看電視節目30套。網絡寬帶用戶17542戶,年均遞增1509%。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達到100%,實現了“五險”合一。啟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連鎖便利店200個,方便了基層職工群眾生產生活。

      截至2006年,墾區城鎮化率達到53%,城鎮人口已達90萬人,占墾區總人口的56%。人均住宅面積達到209平方米,住宅磚瓦化率達98%。65%的農場出口路實現硬化連接,城鎮道路硬化率達到40%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20%,人均綠地面積13平方米。城區給排水管網達到3476公里,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8%,集中供熱率達到36%。

      為給職工群眾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務平臺和廣闊的活動場所,墾區大力推進文化設施的配套建設,已建成大型文化體育廣場100余個,70%以上的基層單位建成了文化活動室。一年一度的文化節,為職工獻上一份文化大餐,貼近群眾的文化下鄉活動,給基層單位職工帶來了快樂,“夕陽紅”秧歌隊成為老年人的精神家園,精彩紛呈的節日文化,紅紅火火的廣場文化,朝氣蓬勃的校園文化,雅俗共賞的小區文化,極大地豐富了職工群眾的業余生活。

      如今的北大荒不再是60年前那個落后、寒冷、荒蠻的地方。一望無際的田野,高科技的生產設施,標準化的種植基地,城鎮化的住房……這一切都是北大荒在向我們訴說著60年來不平凡的建設史。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