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四川:創新發展式現代農業給農民帶來增收

      來源: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3-08-26  閱讀

        “我們加入合作社,住在統一的小區,承包了5畝葡萄,年收入10萬左右。”8月24日,驕陽似火,《金融投資報》記者在郫縣紅光鎮漢姜一村民的葡萄園里看到,金燦燦的陽光灑進葡萄架,粒粒飽滿透亮的葡萄垂掛枝頭,皮膚黝黑的農戶談起合作社難掩笑意。這是四川統籌城鄉發展過程中,農業合作社給農民、農村、農業發展帶來的改變。

        1.現代農業模式創新 公司+農戶+合作社

        專家認為,中國農業小農戶生產主體的過于分散與大市場需求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隨著新一輪政策改革的推進,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必將是中國現代農業的主流發展方向。

        在四川,據省農業廳數據顯示,截止2012年底,四川全省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7241個,比上年增加6911個,增長34%,全國排名第11位。合作社統一組織銷售農產品(000061,股吧)總值286.62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合作社培訓成員322.43萬人次,建立生產基地196萬畝。到2012年底,四川全省合作社實現可分配盈余30.2億元,入社成員戶均直接獲得盈余1346元。

        近日,記者探訪了位于雅安市名山區建山鄉的止觀山獼猴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這個以盛產茶葉聞名的區域,合作社形式的獼猴桃種植也正成為帶動農民致富的第二大經濟作物。

        據該合作社法人代表袁洪瓊介紹,止觀山獼猴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注冊資金110萬元,果園基地面積356畝,有成員136戶。合作社以止觀山果園為核心,輻射帶動包括城東鄉、萬古鄉、車嶺鎮、永興鄉、雨城區等周邊近3000畝果園,帶動農戶數637戶。“成立合作社,進行規范化種植,解決了廣大種植戶缺技術、產品質量無保障、散兵游勇難闖市場的問題,也有效避免了一家一戶單干帶來信息不暢、技術落后導致的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從而節約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產生規模效益。”袁洪瓊告訴記者,合作社采取“龍頭企業(雅安市青羌獼猴桃種植有限公司)+合作社+種植基地”的聯結模式建設高效果園,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方式統一農資采購、果園管理及鮮果銷售服務,改變了果農對果樹亂施肥料,亂用農藥,造成果子含氮量和農藥殘留偏高的現象。合作社社員銷售鮮果800噸、累計銷售額928萬元,增加農戶純收入550多萬元。成員戶均直接獲利12000元,比非成員人均增加純收入4600元,經濟效益顯著。

        在雙流永安鎮,農業合作社也為農戶帶來了增收,社員們通過參加合作社每年可分紅3000余元。利用合作社優勢,通過專業營銷隊和互聯網進行直銷和認種銷售,每年不僅將本地自產的2000多噸葡萄銷售一空,還代銷了全國各地的葡萄1000多噸,銷售產值達6000萬元。

        2.土地流轉形式多樣 農民分享發展紅利

        據省農業廳數據,截止2012年,四川省土地流轉面積達1195.8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的20.5%。這組數據,離不開四川農業合作社自身發展的努力,也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

        目前,四川省有農村土地流轉十一大優惠政策,且在近日舉行的四川省農業工作座談會上也明確了今年全省除成都市范圍外的55個(區、市)縣,省級財政將落實9個億資金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24日,記者在郫縣紅光鎮徐堰葡萄專業合作社所在的紅光鎮漢姜村見到了合作社為群眾修建的統一住宅小區,錯落的別墅式建筑,甚是漂亮。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漢姜村的土地以集體流轉形式轉包給合作社,村民以原住宅平方數置換安置小區的房屋,而流轉出的土地以每年每季(共2季,水稻和小麥)糧食700斤/畝的價格支付給農戶,價格隨市場價浮動。這樣,實現了農村集中居住,當地農戶可再承包合作社的土地種葡萄,其余的則多外出務工。

        在鄰近的魚塘坎村,也有一個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的果蔬專業合作社。據該社理事長劉剛介紹,該合作社分布在魚塘坎村2、4、6社,面積250余畝,注冊資金80萬,成員156戶,主要是進行西瓜和時令蔬菜的輪種,與漢姜村土地流轉形式不同,該村合作社主要為農戶以土地入股形式運行。“我們合作社主要是土地入股,平時社員在合作社工作、領工資,年底以入股土地畝數進行分紅,每年可帶動社員增收500元左右/畝。這樣的形式更有利于管理,社員年終分紅的機制也更能調動社員的積極性。”談到管理,原本做企業的劉剛深諳其道。

        規模效應有了,員工干勁有了,如何實現贏利呢?“銷路不是問題。我們與大型農貿市場、超市都建有良好的合作渠道,他們下訂單,我們種植。此外,我們正在中信未來城籌建自營的精品菜市,探索新的銷售渠道。”

        3.任重道遠發展機制仍需完善

        統籌城鄉發展,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為解決“三農”問題,四川省不斷出臺政策推動農村發展,多年來成效斐然。6月14日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召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實施辦法執法檢查動員匯報會及7月3日發布的《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2013年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工作的意見》又都對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推廣以農民家庭經營為基礎、專業合作與產權合作相結合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做出了部署和要求。

        政府大力支持,亮點突出,但是也不應該忽視在這一大發展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記者問及合作社年產值時,劉剛皺了皺眉,說:“往年每年收入都在150萬左右,今年受了暴雨災害,損失嚴重,預計只能達到75萬。”靠天吃飯的果蔬種植要如何規避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減少合作社及農戶的風險,不僅是合作社本身也是政府需要探索和解決的問題。

        另外,記者走訪發現,漢姜村當年如火如荼開展的農業合作社,現已名存實無,農戶種植葡萄又進入了單打獨干的傳統模式,只是在今年遭遇暴雨災害后合作社幫著農戶找單位收購葡萄、拓寬了銷售渠道。同時,該地安置小區內的居民目前仍未解決社保問題,村民頗有微詞。

        不僅是在這個村子,其實上述問題在農業合作社大發展的浪潮中時有發生。

        合作社對農村發展帶動明顯,有目共睹,但任重道遠。由一些西南交通大學教師及學生組成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五星夢”團隊在調研了農村合作社發展、農業發展現狀以及農民收入狀況后分析得出,合作社對農戶的生產活動進行統一的規范管理和指導,確保農戶生產出的果實綠色生態,符合市場要求。以組織的形式開拓市場,也解決了“小農戶”和“大市場”間的矛盾,并有利于降低風險。但是單純的“種植—銷售”模式還比較粗放,合作社可發展農產品的再加工、農業旅游等,實現增值。同時,對于自然災害減產的問題,政府可采取補貼或探索商業保險(放心保)的形式幫助減少合作社也就是農戶的損失。最重要的是,該團隊認為,農業合作社發展要處理好土地、農民、產業等的問題,持續性發展尤為重要。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