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大災之后 廣東農業積極開展恢復工作

      來源: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3-09-13  閱讀

        “之前一周天氣不錯,現在終于可以開始收拾了。”撥開已經慢慢板結的淤泥,阿城又看到了自己的那片田,臺風“尤特”、“潭美”為廣東農業帶來的大量淤泥積水已經漸漸清除,即使是受災最為嚴重的粵東等地農田也已經進入災后復產工作。

        堅韌的南粵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災后復產的新高潮。災區群眾積極主動,不等不靠,抓緊開展清渠、排水、防疫、補秧、補欄、改種、打藥等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廣東省農業廳組織全省各級農業部門把指導農業救災復產、減輕農民損失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一項具體工作,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派專家、送農資、教技術,迅速深入災區指導農民開展救災復產,廣東各地的農業救災復產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據統計,至目前,全省共清園85.71萬畝,補種、改種水稻10.74萬畝、蔬菜22.77萬畝、玉米10.70萬畝、其它作物12.50萬畝;全省無害化處理死亡家禽460.76萬只、牲畜11.56萬頭,修復損毀欄舍61.21萬平方米,消毒養殖場面積3156.2萬平方米,補欄家禽150.71萬只、家畜28.22萬頭,緊急開展病原學監測5375份。

        災后復產

        救災措施扎實有效

        臺風“尤特”、“潭美”重創了我省農業生產,晚稻大面積受淹,蔬菜被強風吹倒、打爛,香蕉、甘蔗大批倒伏、折斷,大面積農作物失收,大量畜禽死亡,農業基礎設施和畜禽棚舍倒塌,農民損失慘重。據農業部門統計,全省水稻受災388.26萬畝、成災138.38萬畝、絕收40.71萬畝,蔬菜受災130.49萬畝、成災55.34萬畝、絕收22.67萬畝,花生受災21.35萬畝,果樹受災86.33萬畝,其他作物受災103.64萬畝。全省倒塌損毀畜禽欄舍214.14萬平方米,因災損失家禽562.27萬只、家畜33.78萬頭,損失飼草料6105.3噸。

        災情發生后,省農業廳高度重視,廳黨組迅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農業救災復產工作,鄭偉儀廳長要求全省農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行動上堅決服從,在方法上尊重和依靠科學,整合資源,強化措施,在全省迅速掀起農業救災復產大行動。并派出了第一批7個由廳領導帶隊的救災復產工作組,深入災區一線指導開展救災復產。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救災重建工作,胡春華書記、朱小丹省長、鄧海光副省長分別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深入災區一線指導救災復產工作。”回憶起災情發生后省委、省政府的快速反應,省農業廳負責人深有感觸,“省委、省政府緊急安排了全省農業救災復產資金5000萬元,為我省的農業救災復產工作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為加強組織領導,省農業廳迅速成立了農業救災復產工作領導小組,根據全省農業受災實際,及時制定了《廣東省農業救災復產重建工作方案》,對全省救災復產工作做到全廳一盤棋統籌考慮,整合資源、人力、物力,形成合力扎實推進。

        各級農業部門組織了多個工作組,深入田間地頭,組織指導搶修農田水利設施,開展水毀工程的修復和農田溝渠的清淤、排漬、修整等工作,對損毀大棚設施進行重建和修復,保證災后復產工作和秋冬農業生產順利進行。組織指導養殖戶對倒塌欄舍進行修復、重建,及早補欄,盡快恢復生產。

        省農業廳積極發揮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專家團隊智慧,組織專家團隊迅速編制了水稻、生豬、水果、蔬菜和花卉五個主要產業災后復產技術措施,由各地農業部門組織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通過編發彩信、短信,印發明白紙和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指導農民開展救災復產。

        經過各級農業部門的奮力工作,我省農業救災復產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初步成效,災區農民群眾紛紛給予好評,感謝黨委、政府和農業部門心系農民,“真救災”、“救真災”,災后復產措施扎實有效。

        救災物資

        資金技術第一時間到位

        災情發生后,省農業廳鄭偉儀廳長帶隊到農業部匯報災情,積極爭取支持。

        “救災復產最重要的是各種物資籌措。”一位在地方調研的農業研究員表示,為了保證農業生產重回正軌,各方資源及時跟上至關重要。為了在第一時間恢復生產,省農業廳及各級農業部門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迅速籌備調撥種子種苗、肥料、農藥、消毒劑和農機具等救災農資支援災區,指導災區及時進行改種、補種。省農業廳緊急商請省財政廳下撥了5000萬元農業救災復產資金,并從省級糧食專項資金中安排了500萬元用于緊急購買救災種子支持災區。

        由于季節因素,大部分受災稻田無法再種植水稻,需改種經濟作物。為搶得災后改種、補種時間,省農業廳特事特辦,趕時間,搶進度,組織應急救災種子儲備單位安排人員連夜加班包裝種子,第一時間啟動應急種子儲備,調撥應急救災種子17.75萬公斤,支持災區改種、補種,并及時做好畜禽種苗調運工作,支持受災飼養戶盡早補欄,恢復生產。

        除了在救災物資調配上真金白銀地大力支持,省農業廳及各級農業部門同樣重視科學救災、技術復產。8月27日,省農業廳派出了第二批7個由廳領導帶隊的農業救災復產技術指導工作組,組織了華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等省內科研院校專家,深入災區田間地頭,幫助和指導農民開展災后復產工作。

        救災復產工作組按照“尊重群眾意愿、切合當地實際、著眼農民增收”的原則,與受災農戶及當地農業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救災復產方案和指導意見,做到一地一策,有針對性地指導災區開展救災復產。

        不少得到災后復產技術輔導的農戶,在談到工作組的工作時交口稱贊。“對受災較輕的田塊,工作組就讓大家采取盡快清理溝渠、排除田間積水、田間培土、適當追肥等措施,噴施葉面肥,增強農作物抗災能力。對于絕收田塊,專家則建議農戶改種玉米、蔬菜、番薯等經濟作物以減少損失,復產措施非常專業。”一位農戶表示,專家們“按方抓藥”,針對性很強。

        疫病防控

        全省災后無重大動物疫情

        為了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省農業廳及各級農業部門進一步加強災后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嚴防我省災后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全省各級農業部門緊急調撥了7.8萬箱消毒藥物和一批疫苗到受災嚴重的汕頭、韶關、河源、梅州、惠州等地,幫助各地對受災區域的養殖場地、欄舍進行徹底的清洗消毒,強化免疫工作,對現存欄畜禽進行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各地農業部門迅速開展死亡畜禽尸體清理和無害化處理,加強畜禽及其產品的檢疫檢驗,防止病死畜禽及其產品流入市場,為災后防疫拴上了雙保險。

        揭陽市為推進全市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派出了7個由農業局班子成員帶隊的督導組,分赴全市災區督導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出臺了多項對無害化處理畜禽農戶的補貼政策。普寧市對溺死病死畜禽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的,由市財政給予養殖戶一次性補貼,大牛每頭補800元、中小牛每頭補400元;大豬、中豬、小豬每頭分別補300元、200元、100元;雞、鴨、鵝每只補15元。揭西縣對大豬、中豬、小豬每頭分別補200元、150元、80元。由于推進無害化處理措施有力,揭陽市在最短的時間內,無害化處理了所有因災死亡畜禽,有效防止了災后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

        保險理賠

        力爭農民減產不減收

        在農業救災復產過程中,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發揮了重要作用。據初步統計,全省參保水稻定損受災面積58.4萬畝,預計理賠金額6229萬元。8月29日,省農業廳(省委農辦)和保險經辦機構分別在茂名、揭陽、清遠市舉行政策性水稻保險理賠儀式,及時把水稻受災理賠款發放到投保農戶手中,減輕農戶受災損失,受到群眾的一致贊譽。

        災后各級農業部門、保險經辦機構立即到災區查勘,開展救災復產、定損理賠工作。茂名高州市石鼓鎮甘竹村和大水田村農民,此次水稻受災1440畝,直接損失20多萬元,受災農戶獲得了23萬多元賠款,既解決了生活的燃眉之急,又獲得了購買種子重新投入生產的資金。清遠連州市聯合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晚造參保面積800畝,自繳保費3200元,受災絕產150畝,減產340畝,經定損及時獲得了賠付款10.08萬元。揭西縣源和農產品有限公司為756畝種糧投保,自付保費3000元,災害發生后,保險公司當天查勘,4天內兌現賠付20萬元,解決了復產資金缺乏的問題,該公司利用這筆賠償款改種了玉米。

        目前我省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保額為400元/畝,主要保障暴雨、洪澇、風災、雹災、凍災、旱災及病蟲害等災害造成的損失。每畝水稻保費20元,其中財政補貼80%保費,農民自繳20%保費,即農民只需繳每畝4元的保費就可在受災后最高獲賠400元。當前,各地正抓住救災復產的重要契機,加大力度推進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工作,努力擴大政策性水稻種植保險覆蓋面。明年我省還將陸續推出玉米、花生、甘蔗、馬鈴薯、奶牛和家禽養殖等品種的政策性農業保險。

        ■一線傳真

        懷集“三包”救災為農民減負

        懷集縣為幫助受災農民盡快恢復生產,實施救災復產“三包”措施。一是政府包免費供應優良種子。懷集縣委、縣政府迅速撥付災后復產專項經費100萬元,用于購置玉米、蔬菜等種子進行改種、補種。預計通過農業“三包”措施改種、補種玉米等農作物1萬畝以上,受益農戶6000多戶,戶均增收1600多元,經濟效益達1000多萬元。

        二是農業部門包制定救災復產方案和技術指導。懷集縣農業部門根據節氣時令特點、專家意見和群眾的生產意愿,科學制定了農業救災復產工作方案,切實執行“一地一策,一戶一策”的復產方案。

        三是農業龍頭企業包收購農作物。農業龍頭企業廣東省溫氏集團與懷集縣達成合作協議,根據質量等級收購玉米及秸稈等,初步收購價格為每噸430元,按專家估計,每畝玉米產量在4-5噸,畝均產值1700元以上,除去化肥、農藥、管理、人工等畝均成本約700元,每畝經濟效益可以達到1000多元,切實解決了災區群眾銷售難、增產不增收的后顧之憂。

        臺山信息救災助農戶決策

        臺山是我省產糧大市,水稻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和經濟支柱。臺山市在此次災害中水稻受浸21.17萬畝,絕收2.36萬畝。水稻大面積受災,對當地農民生產生活和保障糧食安全影響較大。

        臺山市農業部門及時向社會公布了農業技術咨詢電話和農技人員手機號碼,方便農民群眾在復產過程中能及時得到農技人員的幫助。技術人員根據水稻被淹程度、災后田間環境、病蟲害發生情況,指導農民在淹死禾苗的田塊,能補插的及時補插秧苗或分蘗苗;對未淹死的禾苗加強田間肥水管理,早施分蘗肥,控制無效分蘗,降低田間濕度,保證田間通風、透氣、透光。

        紫金建復產基地促農民增收

        龍窩鎮慎田村是紫金縣“8·16”特大洪澇災害受災最嚴重的行政村之一,水稻及其它經濟作物絕收面積1200多畝,直接影響到農民收入和農村穩定。

        在當地農業部門的指導下,慎田村兩委結合群眾意愿,將涉及86戶農戶的連片受損農田進行整合,計劃創辦農業綠色食品生產示范基地項目,籌劃建成農業災后復產示范基地,以點帶面,示范帶動整村農業災后復產工作。該項目一期整合160畝受損嚴重農田,二期整合周邊沙石地200畝,引導農戶積極參與農業示范基地規模經營,以合作社的形式運作,主要種植綠色蔬菜。項目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支持和參與,村兩委將積極整合資源,申報上級農業部門審批立項,爭取資金支持,力爭農業不減產,農民不減收。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