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硒元素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硒元素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硒元素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硒元素是土壤中含量非常少的一種微量元素,雖然硒的含量非常之少,但是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測土儀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準確的測定出土壤中的各種微量元素含量,為我們日后土壤管理與科學施肥提供保障。今天我們就來說有用硒元素在土壤中的重要作用。
硒主要通過“土壤—植物”系統進入食物鏈,從而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但是土壤中的硒只有很小一部分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硒的環境生物可利用性僅與其含量有關,而且取決于其在土壤中的賦存形態。
硒在土壤中的賦存形態包括價態、結合形式兩個主要方式。湯鴻霄從環境污染的角度考慮,將化學形態歸結為價態、化合態、結構態和結合態4類。本文所闡述的土壤硒的賦存形態主要是指以價態和化合態為主的化學形式或結合形式。由此可知,研究硒在土壤中的賦存形態,對闡明土壤硒的生物可利用性,乃至整個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硒在土壤中的化學形式
土壤和沉積物中的硒可分為有機硒和無機硒兩大類,其中有機態硒是土壤硒的主體部分之一,主要來自含硒植物的腐解;揮發態硒、部分有機硒經微生物分解形成氣態的易揮發的烷基硒化合物(揮發態硒),硒毒土壤及其生長植物所散發的特殊氣味就是烷基硒[16];無機硒的存在形態包括硒酸鹽、亞硒酸鹽、硒化物和元素態硒。土壤硒的賦存形態按原子價態可分為6級:元素態硒(Se),在土壤含量甚微,很不活潑,不能為植物所利用;硒化物(Se2-),是半干旱地區未經強烈風化的富硫化物和黃鐵礦土壤中硒存在的主要形態;亞硒酸鹽(SeO32-),既是土壤中硒的主要賦存形態,也是植物吸收的主要無機硒形態,廣泛存在于溫帶濕潤地區土壤中;硒酸鹽(SeO42-),是土壤硒最高價態,易被植物吸收,主要存在于堿性和通氣良好的土壤中。
2 硒在土壤中的結合形式
由于土壤本身是一個復雜的體系,硒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生物吸收硒的過程更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所以從硒的化學形式角度來研究硒的生物可利用性并不實際。
盡管20世紀70年代以來,元素分析技術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化學提取法依然是研究土壤、河流和湖泊沉積物中硒元素形態的主要手段。國內學者根據不同形態硒的溶解度,用連續提取法將土壤中的硒分為可溶態(水溶態)、可交換態及碳酸鹽結合態、鐵—錳氧化物結合態、有機物—硫化物結合態、元素態、殘渣態。其中可溶態硒與植物吸收硒直接相關已經成為共識,因此常把水溶態硒作為測定土壤硒生物可利用性的一種方法。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
- 下一篇:生物可利用性在土壤生態環境中的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