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風險管理措施
來源: 類別: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08-03-28 閱讀次
農業風險管理措施主要有兩類:
- 農作物保險和災害救濟等自然風險類;
- 價格保護和期貨市場等市場風險類。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熊存開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現已有最終成果。 這一結果有助于建立和發展我國農業風險管理的理論,并為完善這一管理的制度提供科學依據。
- 農作物保險。農作物保險的基本原理是分擔風險,分攤損失。 即由處于同等風險條件下的多數未遭受損失的投保農戶均攤少數遭受損失農戶的經濟損失。一般來說,大型商業化農場對保險的需求較強烈; 而小農式生產對保險的需求強度則較低。由于農業生產風險大、災損率高、 而農民的支付能力又較低,因此它具有很強的政策性。
- 災害救濟。農作物保險是一種事前的和有償的風險保障, 而災害救濟則是事后的和免費提供的風險保障。 這種免費補償的性質使災害救濟措施與其它風險管理措施,特別是農作物保險很難協調,尤其在自愿保險情況下, 災害救濟措施往往會使農民產生僥幸和依賴心理,嚴重影響農民參加保險的積極性。
- 價格保護。價格保護核心是規定一個適宜的保護價格水平, 從而既能防止市場價格發生超常波動并保護農民得到合理收入,又能協調好生產者、消費者和國家之間的利益。 實施農產品保護價格制度必須具備兩項基本條件:一是物質條件,即政府必須對實行保護價格的農產品進行庫存儲備; 二是資金保證,即政府要對實施保護價格造成的費用進行補貼, 或通過市場風險基金予以調節。
- 期貨市場。農民在期貨市場上主要是利用套期保值交易, 預先將其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固定在一個穩定的價位上,從而避免從產品生產到最后出售期間發生不利價格波動造成的損失。利用期貨市場減少價格風險的條件,一是要有一個發育較健全的市場經濟環境;二要有較完備的法制建設; 三是交易者要具有較高的商業素質和基本的期貨交易知識。
運用期貨市場減少農業價格風險的好處是,它不會扭曲市場價格, 而且它的發現價格功能還能為農業提供及時的未來價格信息從而有利于實現均衡市場價格, 改善資源的配置和提高農業的效率。同時它不需政府補貼,因而相對于保護價格來說, 有利于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但由于它是一種有償降低價格風險的管理活動, 對市場發育程度和農民的商業素質又有較高要求, 往往使得農民在存在其他無償風險管理項目時盡量避免使用期貨交易。 這也是迄今發展中國家還很少有發達的農產品期貨交易的主要原因。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技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