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土壤旱情監測系統對寧夏地區墑情監測的效益

      來源: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類別: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14-06-30  閱讀
        寧夏地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對農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從而阻礙了該地區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推動該地區的農業可持續發展,各級農業部門對該區的抗旱和農業節水,開發有限的水資源的潛力十分重視,優化配置了水資源,在促進農業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連年旱災和黃河供水減少的形勢下為當地抗旱減災、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貢獻。但隨著水資源的減少,利用土壤旱情監測系統加強農田土壤墑情監測工作,合理開發和利用有效水資源,調整農業產業布局,更好建設現代農業成為當前迫切要求。
        
        目前全區已在4個縣建立12個國家級墑情監測點,6個縣建立22個自治區級墑情監測點,通過土壤旱情監測系統的監測指導全區農業生產。根據農業區劃、氣象條件、地形地貌、種植制度、農業生產水平等綜合因素,將寧夏農田墑情監測分為引黃灌區、中部干旱區、南部山區3個區。采用烘干法和土壤水分速測儀法相結合監測,但由于儀器監測的影響因素較多,且儀器設備易出現故障,所以主要采用烘干法測定土壤含水量。在每個監測地塊內,按0~10、10~20、20~40、40~60、60~100cm分別測定,最后取平均值。
        
        2011年引黃灌區總體墑情基本適宜,南部山區部分地區在個別時段偏旱,中部干旱帶整體偏旱。最好墑情出現在8月下旬,土壤含水量平均為19%。這是由于連續降雨造成。最低墑情出現在中南部的7月10日~8月10日,土壤含水量平均為10.7%,由于持續高溫造成。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2011年遭遇春夏連旱和倒春寒雙重極端氣候影響,春播時間與常年相比推遲7d左右,對小麥生長造成一定影響。6、7月份全區降水偏少,持續高溫,土壤水分蒸發加快,墑情下降,中部干旱帶大部分地區出現中旱現象。自8月下旬以來,降水逐漸增多,有效解除了前期旱情,有利于晚秋作物生長。9、10月份降雨較多,對打碾土地、秋季覆膜、冬小麥的播種較有利。通過對土壤墑情與旱情監測的預報,引導和組織農民適時調整種植結構,合理安排農業生產,采取積極應對措施,緩解和減輕旱災威脅,穩定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寧夏地區采用土壤旱情監測系統開展土壤墑情的監測工作雖然得到了認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項目覆蓋地區不夠廣泛。所以在今后的工作當中,還需要不斷的擴大項目以及監測點的覆蓋面,根據不同土壤質地、地形地貌、氣象因素積累大量的數據,充實評價指標,進一步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建設。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