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小麥春季凍害和后期倒伏與品種的關系及防災減災技術1
小麥春季凍害和后期倒伏與品種的關系及防災減災技術1
蔡文良 吳崇海 陳德久 李莉 李振魯(山東省濟寧市種子管理站)
戴梅香(山東省濟寧市農業科學院)
2006~2007年度小麥生育中、后期,濟寧市及周邊地區麥田發生了較大面積春季凍害和后期倒伏,給小麥生產造成了巨大損失。由于凍害造成有效穗數減少,倒伏造成千粒重下降。為正確認識和解決因小麥凍害和倒伏發生的種子糾紛,現根據小麥凍害和倒伏原因的調查分析,談一談小麥春季凍冷害和后期倒伏與品種的關系及防災減災措施。
1 2006~2007年度小麥發生春季凍害和后期倒伏的狀況
1.1春季凍害
早春凍害是指氣溫下降到冰點以下,使小麥植株體內結冰而受害的現象。
魯西南地區晚霜凍害一般發生在春季4月上、中旬。
春季兩次凍害,由于地形、麥田地理位置、土壤類型、田間土壤濕度、栽培管理、品種特性和植株生長狀況等不同,麥田遭受凍害的程度有明顯差別。主要有四種類型:①僅葉片受凍,田間表現為部分葉片枯死;②幼穗局部受凍,雖能抽穗,但上部或下部小穗不結實,成為“不完整穗”;③幼穗受凍干枯死亡,莖葉表現正常,部分莖蘗形成“無穗莖”,穗數明顯下降;④受凍嚴重的地塊主莖和大蘗受凍干枯,田間一片枯黃,單位面積穗數下降50%以上。
1.2后期倒伏
即在莖的節間處發生不可逆轉的彎曲和折斷。小麥莖倒伏一般發生在拔節之后,倒伏后葉片重疊,光合作用受到嚴重影響,植株體內疏導組織不通暢,養分和水分的運轉受阻,成熟延遲,粒少、秕粒,倒伏越早,減產越重。小麥倒伏的生理原因,一是莖稈的發育程度較差。莖稈發育不良,基部節間細長,稈壁薄,很容易發生倒伏。二是營養狀況不良。群體過大,光照不足、氮素營養過剩等均會導致碳水化合物缺乏,不利于莖稈充實而產生倒伏。三是灌漿期莖稈的變化。灌漿期莖稈中儲存的有機物質大量分解,向籽粒中轉移,使莖稈機械組織強度被削弱,從而影響了植株的抗倒伏性。從2006~2007年度小麥生育后期的倒伏情況來看,群體過大的旺長麥田自孕穗期開始就發生了點片莖倒伏,倒伏范圍和程度逐漸加重,到成熟期達到最大值。
即由于根的松動而發生的倒伏。根倒伏與莖倒伏相比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植株呈不彎曲的傾斜,二是發生時間較晚,一般在灌漿至成熟期,而且易發生大面積倒伏,而不是點片倒伏。發生跟倒伏的原因主要是澆水和下雨后遇到大風天氣,使小麥根系松動,承受能力減弱所致。2007年8月20~22日連續大風大雨天氣,風力5~6級,陣風7級,造成大面積小麥根倒伏,很多地塊倒伏面積達到60%~80%。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