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遼寧省下發抗旱減災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指導意見
遼寧省下發抗旱減災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指導意見
來源: 中國農業信息網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7-05-26 閱讀次
今年春季,遼寧省降水稀少,較常年偏少約71%,農田土壤嚴重缺墑,全省缺墑面積1643萬畝,主要集中在遼西地區,而且旱情仍然在不斷擴大。受旱情影響,大田作物播種出現困難,已播田塊的出苗情況也受到嚴重影響,無灌溉條件和滴灌、覆膜設施的田塊普遍為二類苗、三類苗,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較弱。受旱災影響,地下害蟲、苗期害蟲、蝗蟲等重大病蟲害將可能加重為害。另一方面一旦旱情解除,隨著搶種、改種和調整種植作物種類等作業陸續開展,除草劑藥害、肥害等藥、肥使用技術問題將突顯出來。為做好當前旱災情況下病蟲草害的防控工作,避免旱災和生物災害疊加,特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加強病蟲監測預警
各級農業植保部門要強化病蟲害監測工作力度,做好田間監測和調查工作,及時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適時作出預警預報。充分利用電視預報、互聯網預報、手機短信預報、紙介預報、電話咨詢等信息發布平臺,將預警信息和防治技術及時傳遞到千家萬戶,為病蟲害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要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和病蟲信息報告制度,確保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渠道暢通。
二、加強防控分類指導
對于旱災引起的病蟲害發生情況,要根據作物種類及病蟲害發生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分類指導。各地植保技術人員要深入田間,結合抗旱工作,了解病蟲害發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苗期病害、苗期害蟲、地下害蟲、蝗蟲的防控及除草劑使用技術、肥害處理等情況進行技術指導,努力減輕災害損失。同時要加大對農民的安全用藥技術培訓及安全檢查力度,提高施藥操作技能,嚴格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積極推廣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避免中毒事故,減少環境污染。
(一)地下害蟲、苗期害蟲防治
由于地下害蟲和苗期害蟲具有趨綠性和趨苗性,田間幼苗對其具有明顯的誘集作用,很容易引起地下害蟲、苗期害蟲聚集為害,在當前干旱條件下造成的損失會顯著增加。主要防控措施:利用吡蟲啉、噻蟲嗪、溴氰菌酰胺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進行包衣或拌種,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蟲和苗期害蟲。同時對薊馬、蚜蟲、灰飛虱等害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用25%辛硫磷微膠囊劑拌谷子或細土等餌料,撒于種溝中誘殺。也可選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殺蟲劑進行噴霧防治。使用煙嘧磺隆除草劑的地塊,避免使用有機磷農藥,以免發生藥害。
(二)東亞飛蝗、土蝗防治
在遼西部分水庫庫區,是東亞飛蝗的常年孳生地,隨著旱情持續,水庫退水地面積擴大將為東亞飛蝗孳生和擴散提供良好場所,易引起東亞飛蝗暴發。飛蝗防治指標為0.5頭/㎡ ,土蝗防治指標為5頭/㎡,防治適期為蝗蝻3——4齡盛期。防控措施:遼寧省東亞飛蝗一般為低密度區域。可采取生態控制或生物防治措施進行防治。可使用綠僵菌、微孢子蟲、苦參堿等生物農藥和其他植物源農藥防治蝗蟲,使用綠僵菌防治蝗蟲時,可進行飛機防治或使用施藥器械進行超低容量噴霧;使用微孢子蟲防治蝗蟲時,可單獨施用或與昆蟲蛻皮抑制劑混合使用。注意臨近蠶場的田塊不能使用上述生物農藥。在蝗蟲大量暴發時,要采取應急防控措施。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高氯?馬、馬拉硫磷、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防治,對若蟲分布不均勻地塊,及時進行挑治。
(三)旱情解除后毀種、復種作物的苗期病害防治
可選種抗病品種,提高土壤墑情,創造條件使玉米快出苗,減少幼苗在土壤中的滯留時間,減少發病;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懸浮種衣劑或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種衣劑處理種子,同時控制絲黑穗病、根腐病等。播種前種子需充分晾曬,種衣劑包衣風干后播種,避免裸種下地。
(四)玉米田改種其它作物注意事項
玉米產區由于長期使用長殘留除草劑莠去津及其復配制劑,導致在土壤中殘留積累,影響后茬作物生長,所以在改種其他作物時應根據玉米田除草劑使用品種及使用歷史,進行合理的改種,以免產生殘留藥害。
1.連續施用莠去津及其復配制劑3年以上的玉米田,宜改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不宜改種谷子、馬鈴薯、大豆、花生、向日葵、雜糧、雜豆、蔬菜等。
2.連續施藥少于3年的,后茬可改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高粱或糜子。不宜改種谷子、馬鈴薯、大豆、花生、向日葵、雜糧、雜豆、蔬菜等。
3.若今年已用過莠去津進行土壤處理,建議改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其他作物均不宜改種。
4.若前茬采用煙嘧磺隆、硝磺草酮的田塊,可改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馬鈴薯、大豆、花生、雜糧、雜豆、向日葵等。不宜改種甜菜、小白菜、菠菜等作物。
5.前茬使用嗪草酮混用乙草胺的田塊,可改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馬鈴薯、大豆、花生等作物。其他作物不宜改種。
6.增施有機肥、播種前充分灌溉均可加速莠去津殘留降解,降低對改種作物殘留藥害風險的有效措施。
(五)藥害及肥害補救性防治措施
在改種田塊出現萎蔫、畸形等藥害、肥害癥狀時,可選用0.136%赤·吲·蕓苔(碧護)、5%氨基寡糖素(海島素)、阿爾比特、蕓薹素內酯等植物免疫誘抗劑和生長調節劑,調節作物長勢,提高抗逆性,促進生長。
一、加強病蟲監測預警
各級農業植保部門要強化病蟲害監測工作力度,做好田間監測和調查工作,及時準確掌握病蟲發生動態,適時作出預警預報。充分利用電視預報、互聯網預報、手機短信預報、紙介預報、電話咨詢等信息發布平臺,將預警信息和防治技術及時傳遞到千家萬戶,為病蟲害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要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和病蟲信息報告制度,確保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渠道暢通。
二、加強防控分類指導
對于旱災引起的病蟲害發生情況,要根據作物種類及病蟲害發生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分類指導。各地植保技術人員要深入田間,結合抗旱工作,了解病蟲害發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對苗期病害、苗期害蟲、地下害蟲、蝗蟲的防控及除草劑使用技術、肥害處理等情況進行技術指導,努力減輕災害損失。同時要加大對農民的安全用藥技術培訓及安全檢查力度,提高施藥操作技能,嚴格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積極推廣高效、低毒、環境友好型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避免中毒事故,減少環境污染。
(一)地下害蟲、苗期害蟲防治
由于地下害蟲和苗期害蟲具有趨綠性和趨苗性,田間幼苗對其具有明顯的誘集作用,很容易引起地下害蟲、苗期害蟲聚集為害,在當前干旱條件下造成的損失會顯著增加。主要防控措施:利用吡蟲啉、噻蟲嗪、溴氰菌酰胺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進行包衣或拌種,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蟲和苗期害蟲。同時對薊馬、蚜蟲、灰飛虱等害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可用25%辛硫磷微膠囊劑拌谷子或細土等餌料,撒于種溝中誘殺。也可選用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等殺蟲劑進行噴霧防治。使用煙嘧磺隆除草劑的地塊,避免使用有機磷農藥,以免發生藥害。
(二)東亞飛蝗、土蝗防治
在遼西部分水庫庫區,是東亞飛蝗的常年孳生地,隨著旱情持續,水庫退水地面積擴大將為東亞飛蝗孳生和擴散提供良好場所,易引起東亞飛蝗暴發。飛蝗防治指標為0.5頭/㎡ ,土蝗防治指標為5頭/㎡,防治適期為蝗蝻3——4齡盛期。防控措施:遼寧省東亞飛蝗一般為低密度區域。可采取生態控制或生物防治措施進行防治。可使用綠僵菌、微孢子蟲、苦參堿等生物農藥和其他植物源農藥防治蝗蟲,使用綠僵菌防治蝗蟲時,可進行飛機防治或使用施藥器械進行超低容量噴霧;使用微孢子蟲防治蝗蟲時,可單獨施用或與昆蟲蛻皮抑制劑混合使用。注意臨近蠶場的田塊不能使用上述生物農藥。在蝗蟲大量暴發時,要采取應急防控措施。可選用高效氯氰菊酯、高氯?馬、馬拉硫磷、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防治,對若蟲分布不均勻地塊,及時進行挑治。
(三)旱情解除后毀種、復種作物的苗期病害防治
可選種抗病品種,提高土壤墑情,創造條件使玉米快出苗,減少幼苗在土壤中的滯留時間,減少發病;利用咯菌腈?精甲霜懸浮種衣劑或苯醚甲環唑、戊唑醇等種衣劑處理種子,同時控制絲黑穗病、根腐病等。播種前種子需充分晾曬,種衣劑包衣風干后播種,避免裸種下地。
(四)玉米田改種其它作物注意事項
玉米產區由于長期使用長殘留除草劑莠去津及其復配制劑,導致在土壤中殘留積累,影響后茬作物生長,所以在改種其他作物時應根據玉米田除草劑使用品種及使用歷史,進行合理的改種,以免產生殘留藥害。
1.連續施用莠去津及其復配制劑3年以上的玉米田,宜改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不宜改種谷子、馬鈴薯、大豆、花生、向日葵、雜糧、雜豆、蔬菜等。
2.連續施藥少于3年的,后茬可改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高粱或糜子。不宜改種谷子、馬鈴薯、大豆、花生、向日葵、雜糧、雜豆、蔬菜等。
3.若今年已用過莠去津進行土壤處理,建議改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其他作物均不宜改種。
4.若前茬采用煙嘧磺隆、硝磺草酮的田塊,可改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馬鈴薯、大豆、花生、雜糧、雜豆、向日葵等。不宜改種甜菜、小白菜、菠菜等作物。
5.前茬使用嗪草酮混用乙草胺的田塊,可改種青貯玉米、鮮食玉米、馬鈴薯、大豆、花生等作物。其他作物不宜改種。
6.增施有機肥、播種前充分灌溉均可加速莠去津殘留降解,降低對改種作物殘留藥害風險的有效措施。
(五)藥害及肥害補救性防治措施
在改種田塊出現萎蔫、畸形等藥害、肥害癥狀時,可選用0.136%赤·吲·蕓苔(碧護)、5%氨基寡糖素(海島素)、阿爾比特、蕓薹素內酯等植物免疫誘抗劑和生長調節劑,調節作物長勢,提高抗逆性,促進生長。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貴州力促優質蔬菜拓展市場
- 下一篇:大連提檔升級90億“休閑農業”產..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