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浙江寧波“三品一標”發展現狀

      來源: 農村信息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7-06-19  閱讀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產出是“十三五”時期農業工作的重點。“三品一標”是綠色優質農產品的有形體現,是一個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標志,是事關民生和現代農業發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本文在調查了解寧波市“三品一標”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制約“三品一標”發展的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旨在進一步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發揮重要作用。
        “三品一標”發展現狀
        近幾年,通過各級機構和“三品一標”生產經營主體的共同努力,寧波市的“三品一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有效期內無公害農產品1024個、面積181.56萬畝、產量104.94萬噸;綠色食品153個、面積12.62萬畝、產量14.50萬噸;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1個、面積4萬畝;農業部中綠華夏認證有機食品3個、面積958畝、產量245噸;種植業和林特業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9個、面積25.45萬畝、產量18.2萬噸。在主要食用農產品中,全市“三品”生產規模比率為57.73%;除漁業以外的認證農產品產量約占總產量的22.17%。
        縱觀寧波市“三品一標”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各時期的發展并不平衡。以無公害農產品為例,全市從2002年開始產地認定工作到2005年,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數量大幅增加。直到2012年每年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均保持在120個左右。但自2013年起,全市每年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數量降至100個以下。從新認定產地規模看,自2008年起,全市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規模逐年縮減,之后雖兩次調低認定規模標準,但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總規模仍然減少。
        造成無公害農產品發展趨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品牌價值不能在市場上得到體現,影響了主體的認證積極性。如2016年,寧波市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復查換證率僅為71.5%,有102個產地沒有復查換證,其中因主觀原因放棄換證的占了44.11%。二是符合認定要求的主體數量有限,影響了發展后勁。無公害產地認定需要一定的規模,環境檢測指標符合要求,這樣的后備主體數量正在逐年減少。三是客觀條件的變化使部分主體退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行列。如產地改種其他作物,企業經營管理不善,主體的土地被征用、租賃到期等。
        總的來看,目前,制約“三品一標”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市場環境尚未形成。“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生產成本要比普通農產品高出5%-20%,但多數情況下,優質優價難以體現,從市場端拉動生產的動力不足。二是農業規模化程度仍然偏小。雖然寧波市農村土地流轉率和規模經營率分別達到67%和67.9%左右,但土地流轉入戶的戶均經營面積僅為9畝左右,土地流轉普遍存在時間短、規模小、分布散的現象,嚴重制約了“三品一標”的發展。三是農業科技支撐力度不足。目前,農業經營管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如果缺乏專業性的技術服務團隊做依托,在新技術的應用上往往力不從心。特別是鄉鎮等基層農技服務部門,人員少、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技術業務不精,影響了服務質量和效率。四是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目前農業規模經營主體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由工商資本進入,另一種由傳統農民轉化而來。前者雖有很強的安全優質生產意識和行業管理經驗,但大多缺乏農業生產技術,起步困難。后者雖會生產、懂技術,但一般年齡較大,文化水平較低,對新知識接受較慢,技術標準掌握和安全質量把控存在困難。五是管理機構隊伍不穩定。“三品一標”工作涉及的知識面廣、專業性強,近年來,隨著人員輪崗、換崗等,不少地方出現人員斷層、青黃不接等現象,導致部分“三品一標”證書因換證不及時而失效,認證后監管工作跟不上等問題,影響了“三品一標”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品一標”發展對策
        現階段,發展“三品一標”,不僅是培育農業品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抓手,更是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途徑。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積極引導培育“三品一標”農產品市場。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品牌價值,為“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增加原動力。從寧波市綠辦的調查問卷看,目前農產品的采購主力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這部分消費者對農產品品牌不是很看重,對農產品的價格和新鮮度較敏感。這就需要我們利用各種渠道,加強宣傳,有針對性地普及“三品一標”農產品知識,培養消費綠色優質農產品的理念和習慣。另一方面,應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和市場準入機制建設,營造優勝劣汰的環境,提高“三品一標”農產品競爭力。
        (二)進一步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業規模化經營是“三品一標”發展的基礎。應通過完善土地流轉程序,規范土地流轉行為,培育土地流轉市場,強化土地流轉服務,創新土地利益聯結機制,制定土地流轉后農民保障政策等措施,擴大土地流轉規模、延長土地流轉期限,營造有利于“三品一標”農產品生根發芽的土壤。同時,應警惕粗放流轉經營土地的現象,制定更多的傾斜政策,鼓勵土地經營權流轉到“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主體手中,提高農業規模經營效率。
        (三)完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要完善“三品一標”發展科技支撐體系,通過科技服務平臺建設,引進能帶動現代農業發展的科技團隊和人才,開展品種選育、土壤修復、栽培技術研究等。把農業科技項目向“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傾斜,調動農技人員積極性,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要強化基層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補足缺位農技人員,提高現有人員業務水平,給農民提供包括種子種苗、栽培技術、品牌建設和產品營銷等方面的指導。
        (四)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做到“兩手抓”,一手抓新型經營主體,一手抓傳統種植、養殖大戶。對于新型經營主體,要根據情況,因材施教。重點是加強“三品一標”相關知識的培訓,強化質量安全理念,提高種養業的技術水平。對有志于從事“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的傳統種植、養殖大戶,應從加大培訓力度和健全管理制度兩方面著手,采用農民易懂的語言,對其進行“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概念和相關標準的培訓,并制定強有力的管理規定,改變其生產中的隨意性,強化質量安全意識。
        (五)保持“三品一標”工作機構和人員的穩定。“三品一標”的認證和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人員不穩定和不合理的調整,短期內就會對這項工作產生不可彌補的影響。因此,各級主管部門應對這一問題有充分的認識。要積極提供各種學習、培訓機會,提升工作人員業務水平。注重新人培養,確保人員流動時工作不影響。在不得已出現人員變動時,應預先做好新老人員的銜接。考慮到“三品一標”工作出技術成果難、寫論文難等問題,在職稱評定時,應多從工作層面評價其工作業績,提高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托普服務號微信二維碼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