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南京:念好“四字訣” 還農業“生態屏障”

      來源: 南京日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7-09-19  閱讀

        “提到養豬場,一般人的印象都是臭烘烘的,環境差。所以第一次到我們這來的人都很吃驚,都說沒想到養豬場的環境還這么好。”南京溧水區洪溪生豬養殖場徐濤對自家的環境十分驕傲。
        “兩減六治三提升”專項行動中,“治畜禽養殖污染”是六治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市農委堅持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念好“治、減、保、轉”四字訣,促進農業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還農業“生態屏障”本色。今年以來,南京在關停禁養區內養殖場的基礎上,摸底排查非禁養區規模養殖場(小區、戶)306家,完成治理138家,規模畜禽養殖場畜禽糞便無害化與資源化利用率達92%。全市拆除網圍養殖1.06萬畝,拆除網箱養殖9.3萬平方米。實施重要生態水域修復,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放流瀕危物種胭脂魚35萬尾,鰱鳙夏花4000萬尾,推進長江南京段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長江江豚戲水已成為一大風景。
        
      治畜禽污染,產業在“環保”中轉型
        “咱既然在禁養區范圍里,那就堅決不能養。”張學平在浦口區永寧街道經營一家奶牛場,得知自家奶牛場所在地是禁養區后,他積極配合關停工作,及時處理了存欄奶牛。接下來,在區農業局、街道的指導幫助下,張學平計劃利用現有設施和區位優勢發展休閑農莊產業,進行現代化溫室大棚種植,將轉型后的奶牛場打造成集觀光、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莊,與知青故里、西埂蓮香等連成一線,打造新的綠色生態產業架構。
        在南京,像張學平這樣的養殖場老板還有很多。專項整治開展以來,我市共關停禁養區養殖場600多家,禁養區規模養殖場“清零”。目前市農委正督促相關區進行關停掃尾工作,同時加強禁養區“回頭看”跟蹤管理,完善養殖場戶關停檔案,防止退養的養殖場戶復養。
        禁養區內養殖場全面關停,非禁養區內的規模養殖場治理也十分給力。經過一番摸底調查,市農委排出非禁養區規模養殖場(小區、戶)306家,目前已通過專家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幫助各區制定了整治方案和檢查認定辦法,并建立非禁養區養殖場治理進度月報制,組織市級專項督查,督促各區加快推進養殖場治理檢查認定工作。
        “治畜禽必須‘剛柔并濟’。面對該關停、該整治的養殖場,我們拿出剛性手段,關到底、治到位。可關停后的獎補、治理期間的扶持幫助,我們也要放心上。”市農委畜牧處負責人介紹,在規定期間關停的禁養區養殖場,可根據養殖規模和數量獲得一定的獎補,支持他們順利轉產轉型。
        市農委還加大了2017年市級畜禽健康養殖配套設施建設項目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的扶持力度,補助范圍也進一步擴大。干糞堆積場、污水池、排污溝的補助標準從原來的50%提高到100%,糞污運輸車等設施設備也納入補助范圍。可以說現在養殖場進行廢棄物綜合利用,幾乎不用花錢。據了解,目前全市規模畜禽養殖場畜禽糞便無害化與資源化利用率已達92%(年度目標任務93%),規模畜禽養殖場治理率45.1%(目標任務治理率60%)。
        
      減化肥農藥,農業發展更“綠色”
        “我種植了600多畝水稻,以前每畝地大概要用60斤氮肥。測土配方施肥后,氮肥使用量降到了40斤,減少了三分之一。”高淳種糧大戶魏清指著自家的水稻田道,“每年檢測土壤1-2次,費用都由農業部門統一承擔,我們不用掏一分錢。”
        所謂測土配方施肥,就是由專家對土地進行“體檢”,然后根據檢查結果進行針對性施肥。近年來,市農委圍繞“263”行動要求,大力轉變病蟲害防治方式,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啟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普及行動,在全省率先開展果蔬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創建工作,有序推進耕地輪作休耕,推動農藥、化肥雙減量。
        不僅有“體檢”,耕地還有“年假”。“讓耕地也‘歇口氣’。”市耕保站站長介紹,在糧食供給壓力下,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產量也逐漸下降。為了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開展輪作休耕是必然選擇。2016年我市江寧、浦口、六合、溧水、高淳五個區被正式確立為省級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項目實施區,實施總面積78296畝,占到全省實施面積的1/3,位居全省首位。2017年全市計劃實施60000畝,休耕期間農民可獲得一定現金補助。2018年市農委也將安排資金用于開展市級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進一步擴大實施面積。六合區則作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試點區,今年將在8000多畝菜地試點有機肥替代化肥。
        “化肥、農藥都要做‘減法’,綠色農業才能做‘加法’。”市植保站站長介紹,“當前正是水稻生產管理的關鍵階段,也是防病治蟲、控制危害的關鍵時期。我們堅持把綠色防控做在前,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推進植保專業化統防統治,能不噴藥時采用生態控害技術,必須噴藥時科學精準用藥,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據統計,上半年全市累計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90萬畝次;使用商品有機肥8萬畝次、種植綠肥5萬畝;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面積358.8萬畝次,使用面積占比達到89%,有效降低了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使用量,逐步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耕地地力水平。
        
      保水域生態,拆圍禁漁“兩手抓”
        一張張漁網分割了原本完整的湖泊,圈出一塊塊“自留地”。可這漁網不僅會圍住魚蝦,還會影響湖泊水體交換,進而影響整個湖泊生態功能。要保護好水域生態環境,拆圍之戰必須打響。據市農委工作人員介紹,我市網圍拆除工作的重點是石臼湖網圍養殖綜合整治。今年以來,全市拆除網圍養殖1.06萬畝,拆除網箱養殖9.3萬平方米。
        除加強圍網養殖治理外,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水域生態保護也至關重要。為加強長江江豚保護區建設,2016—2017年我市開展了長江三橋至二橋段漁民上岸轉產工作,128戶漁民相繼轉產上岸。轉產后,漁民今后怎么辦?“經過培訓,部分漁民參與到了漁政管理、江豚保護區監測及管護工作中。”市漁政漁港監督管理處負責人介紹道。今年55歲的張銀發就從一名老漁民變成了新上任的“護漁員”,在長江禁漁期間協助執法人員管護漁業資源,清理違禁漁具。漁民老楊則被聘用為江豚監測員,在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從事江豚監測工作,“我跟江豚打交道也有好些年了,保護江豚很有意義,現在每次看到江豚躍出水面都很開心。”
        為加強漁業資源保護,為魚類提供休生養息的良好環境。市農委“嚴”字當頭,嚴格長江禁漁期管理,與公安部門全方位開展聯合執法、聯合宣傳、聯合辦案,嚴厲打擊禁漁期違法捕撈活動,清理違禁漁具。截至目前,開展專項巡航檢查363次,參檢執法人員1339人次,查處禁漁期內漁業違法案件17起,移交公安部門刑事立案9起。
        
      轉發展方式,探索綠色循環新途徑
        南京洪溪食品有限公司養殖區域占地50畝,豬舍總面積近9000平方米。廢棄物污染曾是件令該企業及當地政府十分頭疼的事。如今,通過市級畜禽健康養殖等項目的扶持,洪溪食品養殖區內,已幾乎聞不見異味,環境也十分干凈整潔,不僅實現了養殖污染“零排放”,年出欄商品豬能力也達到8000頭。
        “我們新建了糞污處理設施,所有糞污經干濕分離后,全部實現廢物利用。”南京洪溪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污水進入沼氣池,經一體式污水處理設施和氧化塘處理后澆灌農田。豬糞則經堆積發酵后作為有機肥用于自家養殖場內蔬菜果樹地或出售給周邊菜園進行還田。該場還根據季節利用發酵床養殖,基本做到零排放。
        近年來,南京以推進生態健康養殖和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為突破口,通過建設一批適度規模養殖場、創建一批標準化示范基地、推廣一批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提升農牧循環發展水平,培育農牧綠色發展新模式,加快推進農牧生產轉型升級,破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難題。目前,全市創建農業部規模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8家、省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43家,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3%;創建農業部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48家10.73萬畝,占池塘總面積的26.8 %,省內創建數量最多、面積最大。
        “農業是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的產業。”市農委負責人表示,南京將圍繞“263”專項行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探索更多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有效路徑,充分發揮農業生態服務功能,把農業建設成為城市“生態屏障”,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托普服務號微信二維碼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