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甘肅推進廢舊地膜回收利用
甘肅推進廢舊地膜回收利用
“以前,我們用過的地膜總是亂丟亂扔,一刮風村里的樹上、電線上都掛著農膜,現在村里有了收購點,大家可以將舊地膜變現,所以不再把它當垃圾亂放,村里的環境也變好了。”在甘肅省榆中縣新營鎮紅土坡村,藝煊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繼洲對記者說。
這里是全國有名的高原夏菜生產基地。張繼洲和村民們對全省推廣的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非常認可。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核心的地膜覆蓋技術體系,因其顯著的增溫保墑、抗旱節水、增產增收作用,為甘肅這一典型的旱作農業區帶來了新氣象,所以全省地膜使用量連年增加。同時,甘肅對廢舊地膜回收利用工作認識早、動手快,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循環利用”的工作思路,全省廢舊地膜回收和綜合利用已逐步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目前已累計投入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3.69億元,2016年全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率已達到78.6%,基本形成了“農膜增產增收、廢膜回收利用、資源變廢為寶、農業循環發展”的模式。
做頂層設計,從源頭防控“白色污染”
旱作農業發展的新局面離不開地膜的貢獻。與此同時,大量廢舊地膜對農村人居環境造成污染,對農業生產環境也構成了潛在威脅。從源頭上防控超薄地膜的使用是治理地膜殘留污染的關鍵舉措。
早在2009年,甘肅就出臺了有關意見,明確提出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08毫米的超薄地膜;2013年,甘肅省政府再次出臺規范性文件,下決心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淘汰難以回收的超薄地膜。同年,省人大出臺了全國首部關于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的地方性法規——《甘肅省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條例》,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甘肅省農牧廳及時組織起草了全省地膜生產地方標準,從地膜厚度、耐候期、抗拉伸強度等影響地膜回收的相關參數上進一步細化,相關指標均嚴于現行國家標準,有效提高了《條例》貫徹實施的可操作性。2015年,甘肅省農牧廳聯合省標準化研究院,將對近年來在回收利用方面形成的一些成熟做法進行總結提煉,制定了甘肅省地方標準《廢舊地膜回收技術規范》。這些政策、法規和標準的出臺,進一步完善了全省農膜使用及回收利用的政策體系。
如今,這些政策、標準早已深入人心。在會寧縣郭城驛鎮扎子塬村,55歲的趙有旺告訴記者:“我家種的20畝地都用的0.01(毫米)厚的地膜,很好用;以前用的0.008(毫米)太薄,用完了不好扯,很容易爛在地里。”
抓企業扶持,培育市場化回收利用機制
據介紹,甘肅省廢舊農膜加工利用的主要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將回收的廢舊農膜進行粉碎、清洗后,通過熱融、擠出生產再生塑料顆粒,用再生顆粒進行深加工,生產聚乙烯管材、塑料容器、滴灌帶等;另一種是將回收的廢舊農膜直接粉碎,混合一定比例的礦渣,加工生產下水井圈、井蓋、城市綠化用樹篦子等再生產品。
廢舊農膜回收利用企業是有效銜接地膜使用、撿拾回收與資源化利用三個重要環節的核心紐帶。而扶持企業、培育市場正是甘肅通過多年探索得出的廢舊農膜回收利用的有效措施。
8月25日,會寧縣德維塑業有限公司的廠區內一片繁忙景象,來廠區送廢舊地膜的車子并沒有因為下雨而減少。公司總經理陳德林告訴記者,廢舊地膜加工的再生顆粒一直銷路很好,在政府的支持下,他的企業規模逐漸擴大,廢舊地膜的收購量也越來越多。“我現在擔心這廢舊地膜原料不夠用呢。”他說。
甘肅于2011年在全國率先設立了省級財政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專項資金,采用“財政貼息、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扶持建設了一批基本覆蓋全省主要用膜地區的加工企業和回收網點。2012-2015年,積極申報爭取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農業清潔生產(地膜回收利用)示范項目44個,重點扶持建設了一批工藝先進、規模經營和抵御風險能力較強的加工企業。據甘肅省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站副站長李崇霄介紹,2016年,全省扶持引導從事廢舊地膜回收加工的各類企業達285家,設立鄉、村回收網點2100個,使農民、回收網點、回收商販、加工企業都能從中有利可圖,形成了企業加工利用、回收網點收集、商販流動收購、農民撿拾交售的市場化回收利用機制。
強科技支撐,面向未來探索綠色生產路徑
甘肅省農業環保站在榆中縣連搭鄉秦啟營村設置了可降解地膜對比試驗點,共確定了8種參試地膜,其中全生物可降解地膜5種,氧化生物雙降解地膜3種。這類試驗點在全省共有8個,其目的是為了探索農田殘膜治理的新途徑。
科技研發是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重要支撐。全省近年來在旱作農業區積極研發推廣“一膜多年用”技術,有效減少了地膜使用量。蘭州金土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甘肅省生產高標準地膜的典型代表,成功研制生產出接近歐盟農業覆蓋材料標準的高強度耐候環保地膜,完全滿足機械化覆膜作業、機械卷膜回收的要求,回收性能更好,更有利于將來的加工再利用。
“在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傳統農用地膜在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將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農業生產資料,這就要求廢舊地膜殘留防控還是要堅持走提高地膜質量標準、提高回收率和資源化利用的路子。甘肅的實踐證明,廢舊地膜的回收不難,關鍵是要持續發展。我們將以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牢固樹立農業清潔生產理念,著力推進全省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甘肅省農業廳副廳長楊祁峰對記者說。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河南耕地保護制度催生可持續發展
- 下一篇:棉花生產布局與農業供給側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