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無錫養殖種植走出生態農業新路
無錫養殖種植走出生態農業新路
近日,記者跟隨無錫市農委工作人員,走訪部分養殖場與種植園,了解無錫市走生態農業新路方面的創新做法和在“263”專項行動中取得的成效。
記者在惠山區精細蔬菜產業園看到,整齊劃一的溫室大棚內,各式各樣的蔬菜青翠欲滴!熬毷卟水a業園用有機肥取代了化肥,防止過量使用化肥帶來的污染流入河中,生產的全部是無公害蔬菜,還促進了土壤修復,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碑a業園負責人告訴記者。
惠山區針對蔬菜地土壤酸化程度大的情況,在采用生石灰調酸、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深溝高畦等的基礎上,示范應用以改良土壤有益生物菌群為手段的生物肥料、生物菌劑,土壤修復取得明顯成效,既解決土壤連作障礙,又實現了化肥減量增效。
“我們采取了‘魚+蟹+蝦+稻’漁稻共作模式,一年實現畝均產量水稻超過300公斤、蝦蟹32公斤、沙塘鱧52公斤,平均畝產值達12000元!闭勂鹭S收成果,錫山區鵝湖金星家庭農場漁稻綜合種養基地經營者朱海燕歸功于漁稻共作技術。據介紹,無錫市注重開展水產養殖污染整治,發展生態健康養殖,嚴控水產養殖污染,推廣新型池塘工業化生態養殖技術以及“漁稻”綜合種養技術等,通過物理、生物、化學等手段,把養殖水體中的有害固體物、懸浮物、可溶性物質和氣體從水體中排出或轉化為無害物質,并補充溶解氧,使水質滿足養殖對象生長需要。據了解,今年無錫市已新增工廠化設施漁業面積約4600平方米。
“無錫市畜禽污染治理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統,依托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信息平臺,確保了所有規模化養殖場治理全覆蓋!痹跈z查錫山區東港鎮南村蔣傳兵家庭農場時,市農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圍繞畜禽治污信息化和長效化的目標,市農委在今年上半年對畜禽養殖場全面排查的基礎上,研制開發了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信息平臺,實現監管人員現場定位、信息輸入等功能。對列入“263”專項行動計劃治理清單的1036戶畜禽養殖場,做到“四個一”,即一場一定位、一場一標識、一場一檔案、一場一監管!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各地加快推動“兩區”劃定試點
- 下一篇:柳州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