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行業動態 >農機化為河南現代農業蓄力
農機化為河南現代農業蓄力
過去的五年是河南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輝煌五年,全省農機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農業部關于農機化發展的總體要求,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全省農機化工作呈現出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
五年間,全省共組織實施農機補貼資金83.4億元,其中中央資金78.4億元,省級資金近5億元,補貼農機具74萬多臺(套),受益農戶超過50萬戶。補貼資金優先補貼先進、復式機具和薄弱環節機具,極大地促進了廣大農民投資先進適用的大型機具、復式作業機具和薄弱環節機具,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每年“三夏”“三秋”期間,各地農機部門組織農業機械400多萬臺投入夏、秋生產,保障小麥和玉米的適時收獲,實現收種同步有序進行;積極開展作物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飼料青貯作業,機械化秸稈粉碎還田面積達80%以上;全省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科技水平、安全水平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快速提升。農業機械化成為我省現代農業發展的突出亮點,為保障糧食產能持續增強、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到2017年底,全省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預計將突破80%,標志著我省農業機械化發展總體進入較高水平。
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顯著提高。大功率、高性能的動力機械和多功能、復合式作業機械不斷投放市場,小型低水平機械逐步退出農業生產。全省大中型拖拉機增長38.3%,保有量達43.3萬臺;聯合收獲機械擁有量達26.5萬臺,增長68%,其中玉米收獲機械超過8萬臺,增長170%;水稻插秧機械、花生收獲機械技術逐漸成熟,并得到大規模應用;農用航空器保有量800架,烘干機保有量1800臺。
農機社會化服務向縱深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迅速發展,量增質升,由2011年的4182個增加到6600個。農機合作社的發展帶動了先進農業技術的集成應用、規;茝V,促進了適度規模經營和產業化發展。農機合作社承擔著全省80%以上的農業生產任務,成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突出亮點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渠道。
機械化薄弱環節實現突破。在鞏固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的基礎上,玉米、水稻機械化收獲水平快速提高,玉米機械化收獲水平有望突破80%,水稻機械化收獲水平超90%。花生機收實現優勢區域重點突破,機械化收獲水平達45%。林果、蔬菜、花卉生產設施裝備加快應用,設施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
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五年間,全省共創建“平安農機”示范縣國家級40個、省級34個,鞏固了“政府負責、農機主抓、部門配合、群眾參與”的農機安全監管工作長效機制。積極開展優質服務和依法行政活動,提升農機監管服務水平,拖拉機“三率”(上牌率、檢驗率、持證率)水平提高20%以上。
省農機局局長凌中南說,五年來,全省農機系統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優四化”要求和農業部“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指導意見,以加快農機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認真落實農機補貼政策,加強對“四優”作物生產農業機械的補貼力度,切實組織好重要農時機械化作業,加快培育新型農機服務主體,主攻薄弱環節機械化,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升農機信息化水平,推動了農業機械化“全面、全程、優質、高效”發展。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