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陜西持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來源: 陜西日報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7-12-26  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近年來,陜西在促進全省農業綠色發展、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不斷發力,綠色已經成為陜西農業發展的主色調。
        化肥農藥減量,讓農產品生產過程更綠
        “我們生產的生物有機肥料,能夠進一步修復土地、改良土壤、提高農作物根系活力,提高農產品品質,從而實現循環發展。今年已銷售3萬噸有機肥。”11月20日,在富縣張家灣鎮,陜西鄜州神鹿有機肥廠董事長王宏杰告訴記者。
        在富縣,像這樣的有機肥加工廠已先后建成4座。2017年,縣財政拿出600萬元,專門用于有機肥的推廣使用。目前,富縣有機肥的使用覆蓋率已達100%。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縣化肥使用量較上年減幅達6.8%。生物農藥的推廣使用,物理滅蟲的技術普及,沼液沼渣的噴施使富縣化學農藥的使用量較上年減幅達9.1%。富縣還對廢棄農膜進行統一回收處理并給予補助,建成戶用沼氣1.5萬口,大中型沼氣工程2處,基本滿足規模以上養殖戶的需求,推動了種養結合生態循環農業持續發展。富縣已連續5年實現了化肥和化學農藥負增長,從源頭上控制了農業面源污染。
        據了解,陜西省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面積占總土地面積2/3,而且化肥、農藥、農業廢棄物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突出。要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必須盡快改變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方式,有效遏制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態退化的趨勢,努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和生態農產品供給數量。
        陜西省把面源污染治理作為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突破口,努力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一控”即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未來3年內,全省將新發展節水灌溉面積400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60萬畝,果園有效灌溉面積比重提高到50%。
        “兩減”即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陜西在9個果、菜主產縣建立了肥料減量化示范區26.5萬畝,確保全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到2020年實現化肥零增長目標。加快綠色防控技術推廣,確保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30%以上。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主要農作物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
        “三基本”即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我省將扶持臨潼等12個生豬或奶牛大縣(區),推廣畜禽健康養殖,確保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資源化率達到75%以上。我省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使全省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加大對加厚地膜使用、回收加工利用補貼力度,在關中糧食主產區開展全區域地膜回收加工行動,確保全省農膜回收率達80%以上。
        生態循環,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這個果園依托智能管理系統,用沼液作為葉面肥并替代殺蟲劑,實現精準施肥、精準灌溉,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畝均可減少化肥用量75公斤,實現減量增效。”11月20日,在富縣北道德鄉東村的智慧果園示范基地,負責人秦紅軍說。
        秦紅軍告訴記者,智慧果園將物聯網技術和果園管理有機結合,全面落實標準化生產技術,并利用氣象、土壤信息記錄及生產全程視頻監控系統的實時數據建立起果品身份信息,出庫時進行農殘、重金屬等質量檢測并出具安全證書,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隨時進行網上查詢。智慧果園通過建立農產品質量全程可視可追溯系統,實現了從田間地頭到市場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讓安全成為市場核心競爭力,實現蘋果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一直是陜西省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圍繞全省優勢特色產業帶,陜西省總結出四種生態循環農業典型模式并加以示范推廣。陜西省在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推廣“果畜”結合生態循環模式,在關中灌區糧食主產區推廣“糧畜”和“草畜”結合生態循環模式,在陜北長城沿線風沙區北方農牧交錯帶推廣“菜畜”結合生態循環模式。每個模式選配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副資源綜合開發和標準化清潔化生產3個板塊的內容,科學組合相應的綜合循環模式。
        此外,圍繞優勢特色產業轉型升級,陜西省還在陜北長城沿線風沙區北方農牧交錯帶、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和關中灌區糧食主產區3個農業經濟區,創建了4個生態循環農業綜合開發區。在區域內建立符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產業體系、生產方式和運行機制,以點帶面推進全省生態循環農業加快發展。
        在確保糧食安全前提下,陜西省還對部分土壤質量下降嚴重的耕地,有計劃地開展試點輪作休耕,開展休耕、改種飼草、用地養地結合的農田地力恢復試驗,保障耕地休養生息,實現藏糧于地。
        實施品牌戰略,做好綠色大文章
        直羅鎮地處富縣西部中心,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有1300多年的水稻種植歷史。“直羅貢米”在隋唐時期曾作為宮中貢米,頗負盛名。
        11月2日,在直羅鎮胡家坡村貢米生產基地,大片金燦燦的水稻已經成熟,正等待收獲。這正是胡家坡村今年新建成的500畝高標準稻田。
        作為川道鄉鎮的直羅鎮,依托縣上萬畝水稻基地建設,在水稻生產管理上推行標準化生產,開展土壤污染狀況監測,全程管控生產種植過程,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富縣的“直羅貢米”品牌效應日益顯現。今年鄜州芝潤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直羅鎮投資400余萬元建成了以大米加工為主的農業綜合加工園區。目前,“直羅貢米”品牌產品已在北京、西安等大城市設立了銷售點,市場前景良好。
        實施品牌戰略是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動力。陜西省挖掘和整合農業優勢資源,大力培育洛川蘋果、眉縣獼猴桃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還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優勢農產品知名品牌,使更多的陜西品牌能躋身全國名牌農產品隊伍之中。同時,不斷擴大“三品一標”生產規模,力爭使認證增速每年保持在6%以上。
        抓“產”還要抓“管”,陜西省堅持兩手抓,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陜西省建立了綠色農業標準體系,加大標準化生產的示范推廣力度,創建了一批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和畜禽養殖標準示范場,推動現代農業示范區標準化生產。全面實施農產品合格證明,實現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的銜接,以市場倒逼的方法,促進生產環節提高標準,確保安全。同時,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為抓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進一步完善和推廣綜合監管平臺,實現主要農產品全程可追溯,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托普服務號微信二維碼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