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敗于轉基因
來源: 天琪期貨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08-11-27 閱讀次
“全世界很多國家都種轉基因大豆,中國不種不行了。”早在今年9月27日,一位參加了農業部確定轉基因重大專項資金用于具體農作物種類討論會的科學家,就明確告訴《投資者報》記者。
據《投資者報》記者了解,日前中國政府已經將轉基因大豆的研制、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并投下巨資。目前,美國、巴西的大豆研發人員5000人,而中國政策對大豆不重視,研究人員不超過200人。
目前,在全球23個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中,有12個國家種植了轉基因大豆。美國、巴西、阿根廷是轉基因大豆主要生產國,美國轉基因大豆種植率91.9%,阿根廷90.4%,巴西70.3%,它們產量占全球轉基因產量82%,占全球出口量的90%,而進口國中國排在第一位。
中國農科院生物所研究員黃大?說:“中國自己不種植轉基因大豆,用非轉基因這塊綠色壁壘,想把國外產的轉基因大豆擋在國門之外,但國外強大的生物科技公司很快沖垮了中國的壁壘。大豆這一仗,我們徹底失敗了。”
中國大豆敗于轉基因
大豆起源于中國,20世紀50年代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其后優勢逐漸消失。
發生顛覆始于1996年。一些合資企業擁有獨立的進出口專營權,中國大豆走上對外開放之旅。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按照承諾入世后實行農產品(000061行情,愛股,主力動向)貿易自由化,取消對大豆、小麥、油菜籽、花生油的進口關稅壁壘。國外大豆隨之潮水般涌入中國,并逐年增長。2005年,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進口達2659萬噸,占全球進口量的1/3。2007年中國進口大豆3400萬噸,占全球進口量的1/2。
事實上,中國進口的大豆是轉基因的大豆。全球最大的農業生物公司美國孟山都公司的科學家在傳統大豆中轉入了一個含油率高的基因,研制成功后,于2000年在美國開始大規模商業化種植。與常規大豆種植相比,轉基因大豆減少了農藥的施用,壓低了成本開支,增加了榨油產量。有數據表明,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出油率17%左右,而進口轉基因大豆出油率20%至21%。
一位業內人士說,“大豆出油率每相差1個百分點,加工10萬噸大豆,效益就相差1500萬元。”出油率是中國放棄國產大豆,選擇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一個直接原因。
另一直接原因是進口轉基因大豆價格低。據業內人士介紹,進口大豆的價格約比國產大豆低15%左右。
美國政府一直給予豆農每噸37美元的補貼,年補貼總額達25億美元,相當于大豆年產值的25%。而在中國,政府對豆農的補貼非常有限。
因為種種爭議,中國在轉基因糧食生產沒有放開商業化種植。在進口轉基因大豆高油、低價的夾擊之下,加之得不到政策扶持,國產大豆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78億美元的陷阱?
回望中國大豆市場被進口轉基因大豆主宰的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四大國際糧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極富戰略眼光,為吞下中國大豆產業意在長遠。首先,改變中國人傳統烹調油的飲食習慣;其次,國際糧商作為引進的外資,享受優惠政策,在中國相繼投資建起以進口大豆為原料的壓榨加工企業。
與此同時,國內資本也涉足以進口大豆為原料的榨油領域。2002年、2003年是國內壓榨企業的黃金時期,每噸加工利潤高達四五百元,一個日加工能力1000噸的企業,每年利潤就能達到1.5億元。由此更多的國內資本進入大豆壓榨領域,壓榨企業遍地開花。
就在經濟學家、產業界沉醉于世界大豆壓榨重心東移中國,勞動力具有比較優勢、成為世界加工廠等引以為榮光時,實際上早已一步步落入四大國際糧商的口袋中。
由于加工能力擴張,大豆原料緊張成了加工壓榨企業時時頭痛的問題。2004年,一些內資壓榨企業決定成立采購團到美國購買大豆,以增加討價還價的能力。而就在采購團赴美前夕,美國農業部發布消息稱,該年度大豆歉收。當天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猛漲,從先前每噸220美元暴漲到391美元,創15年來的新高。
當中國采購團簽下巨額采購合同離美后不久,美國農業部出面澄清,新的數據顯示世界大豆產量將大增。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迅速掉頭向下,暴跌至266美元。中國商人損失慘重,一些企業破產。
這時,四大國際糧商及時“雪中送炭”,讓瀕臨破產的中國壓榨企業繼續運營下去,條件是轉讓股權。由此四大國際糧商借機收購、控股了一大批中國壓榨企業,完成對中國大豆壓榨加工產業的布局。數據顯示,全國97家大型油脂加工企業中,外資控制了64家,占66%,外資還占有中國進口大豆加工能力的80%。
在完全控制了中國大豆產業鏈的原料、加工、市場的各個環節后,國際大豆期貨市場再次興風作浪。受國際市場影響,2007年國內大豆期貨價格從年初2600元到年底時漲至4100元,2008年繼續飆升,7月達到最高5240元。短短18個月,價格翻了一番。
夏友富在9月25日的轉基因國際論壇上公布了他的研究發現,“這并不是由需求產生的,而是由市場壟斷產生的。中國因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價格暴漲讓中國多付78億美元。那么誰來買單?中國的消費者。”
他說,“我們愿意拿出數千億美元去國外買轉基因大豆,多支付78億美元,卻不愿意把錢補貼給農民。可能只要10億人民幣用于大豆種子的研究開發,讓中國農民用上更好的種子。”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四項措施切實抓好秋冬種生產
- 下一篇:農業部主辦全國小麥條銹病研究會今..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行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