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玉米機械化有機旱作技術介紹

      來源: 山西省科學技術廳  類別: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08-12-02  閱讀
      玉米機械化有機旱作技術,就是針對半干旱、半濕潤偏干旱地區旱作玉米的干旱、瘠薄、雨養的特點,通過一系列機械化作業,如深耕、秸稈粉碎還田、鎮壓、機械化播種、增施有機肥、無機肥等,提高玉米對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實現旱作玉米增產增收和長期穩產。經多年研究和實踐證明,推行玉米機械化有機旱作技術,是北方廣大早作玉米區增產增收、持續高產穩產的一項成功的技術。該項技術可在年平均氣溫大于或等于8℃的半干旱或半濕潤偏旱地區,采用一年熟種植制度,且在不以玉米秸稈作飼料和燃料的地區推廣應用。
      技術體系:
      機械化深耕。用大中型拖拉機每年于收獲后進行一次深耕,深25厘米,使活土層由10-13厘米加厚到25厘米以上,充分發揮“土壤水庫”納雨蓄墑的功能,使伏雨春用,秋雨春用,解決了天然降水與玉米需水不同步的問題。
      秸稈就地粉碎直接還田。用豐收-2臥玉米摘穗機或秸稈粉碎機把收獲時的秸稈就地粉碎,此時玉米秸稈含水量較高,容易腐爛,隨機械深翻入土,可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增強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機械鎮壓。根據土壤墑情在播前、播后采用可調重量的滾筒式鎮壓器迸行適度鎮壓,使土壤下虛上實,調動下層水向表層運動,提高玉米出苗率,確保苗全苗壯。據李篤仁等觀察,播前鎮壓可使過松的土壤(容重0.86-0.99)表層達到適宜的緊實度(容重1.10-1.19)范圍,干土層厚度由3-5厘米下降為1-2厘米,播后1天測定耕層0-10厘米,10-20厘米含水量分別由不鎮壓的9.9%和15.0% 提高到11.7%及15.5%,定苗后由9.9%、15.0%、11.3%及15.5%。這樣,出苗期可提前1-3天,出苗率大大提高。
      機械化播種。機械化播種深度—致,行株距均勻,又可縮短播期,提高了玉米田間整齊度,為高產穩產奠定了基礎。
      其他配套措施。在冷涼及高寒地區,玉米機械化有機旱作技術尚需加機械化地膜覆蓋措施,增施化肥,一般每畝追施銷銨公斤,或尿素15-25公斤。
      經蓄水聚肥耕作后的土地,溝壟相間,種植淘凹陷,生土壟凸起,植溝斷面寬33厘米,生土壟呈梯形,其下底寬33厘米,上底寬17-20厘米,高14-17厘米,溝內種作物,壟上種綠肥。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