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中國農業儀器網 > 技術文章 > 2009年農業主推技術之保護性耕作與免耕栽培技術
2009年農業主推技術之保護性耕作與免耕栽培技術
來源: 陜西省農業廳 類別: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09-02-03 閱讀次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改革農業耕作制度和種植方式,開展免耕栽培技術推廣補貼試點。農業部《2007年農業主導品種與主推技術》把保護性耕作與免耕栽培技術作為30項主推技術之首,省農業廳也把該項技術列為今年重大農業實用技術項目要求進行推廣。推廣該項技術利國利民,更有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什么是保護性耕作與免耕栽培技術
所謂保護性耕作技術,是指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用秸稈殘留覆蓋地面,既能保水、保土、保護生態環境,又能節本增效、增產增收的一項耕作技術。
二、為什么要推廣保護性耕作與免耕栽培技術
保護性耕作與免耕栽培是建設節約型農業的客觀要求。推廣免耕栽培技術可以實現節能、節水、節肥的統一。一是節能。免耕栽培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減少機耕費用,降低耗能。二是節水。免耕栽培可以通過作物秸稈覆蓋地表,減少水分無效蒸發,提高農田保水蓄水能力,從而達到保墑提墑、節約用水的目的。一般每畝可節水40~60立方。
免耕栽培是建設環境友好型農業的迫切需要。推廣免耕栽培技術,少動土,多覆蓋,可以減少揚塵。近幾年我國推廣以免耕栽培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對減少沙塵源,降低危害程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免耕栽培與秸稈還田相結合,還可以配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不斷提高耕地質量。此外,秸稈還田避免了秸稈焚燒和遺棄對大氣、水源、土壤等帶來的環境污染。
免耕栽培是實現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免耕栽培可以保證農作物大面積適時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實現早苗早發和壯苗壯株,抗御干旱,低溫等災害,同時節本增效,增加農民收入。據測算每畝節本增效80—100元。
免耕栽培技術是統籌城鄉發展和適應農村發展新形勢的現實需要。免耕栽培通過簡化農藝流程,緩解了夏收夏種,秋收秋種勞動力緊張的矛盾,適應了農村大部分
青壯勞動力勞務輸出新形勢,極大的減輕了勞動強度,解放了生產力,為增加農民收入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免耕栽培技術要點
桔桿與地表處理技術
三夏處理小麥秸稈是通過使用小麥聯合收割機將秸稈切碎拋撒均勻,以保持良好的地表覆蓋和減少對播種的影響。三秋處理玉米秸稈是通過使用秸稈還田機把秸稈切碎撒勻。若秸稈另有用途,可運走一部分,但必須確保全程有秸稈覆蓋,播種后秸稈覆蓋率不底于30%即可。地表處理的任務是平整地面,除滅雜草等,以提高播種質量。
2 、免耕施肥播種技術
免耕施肥播種技術是實施保護性耕作的關鍵,必須用合適的免耕播種機來完成。除滿足正常的種肥播量,種子的行距,株距要求外,播種機要有良好的通過性和可靠性,避免被秸稈雜草堵塞,影響播種質量。小麥播深3~4厘米,玉米5~7厘米,肥料要 施在種子下方或側下方,與種子保持3~5厘米左右的距離,以避免燒苗。播后覆土鎮壓良好。播種時動土量要小,采用旋耕播種時,旋耕動土面積應不大于總面積的30%。盡量采用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一條龍作業。
3、 雜草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雜草與病蟲害防治是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又一項關鍵技術。雜草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播后噴灑除草劑,玉米生長季節進行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嚴重時噴藥保護。
4、深松技術
保護性耕作取消了深翻,但機械作業及人畜仍不斷壓實土壤,因此,一定時期要對土壤進行深松。我地一般在夏收后進行,每隔2年進行一次,深度30~40厘米。
一、什么是保護性耕作與免耕栽培技術
所謂保護性耕作技術,是指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用秸稈殘留覆蓋地面,既能保水、保土、保護生態環境,又能節本增效、增產增收的一項耕作技術。
二、為什么要推廣保護性耕作與免耕栽培技術
保護性耕作與免耕栽培是建設節約型農業的客觀要求。推廣免耕栽培技術可以實現節能、節水、節肥的統一。一是節能。免耕栽培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減少機耕費用,降低耗能。二是節水。免耕栽培可以通過作物秸稈覆蓋地表,減少水分無效蒸發,提高農田保水蓄水能力,從而達到保墑提墑、節約用水的目的。一般每畝可節水40~60立方。
免耕栽培是建設環境友好型農業的迫切需要。推廣免耕栽培技術,少動土,多覆蓋,可以減少揚塵。近幾年我國推廣以免耕栽培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對減少沙塵源,降低危害程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免耕栽培與秸稈還田相結合,還可以配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不斷提高耕地質量。此外,秸稈還田避免了秸稈焚燒和遺棄對大氣、水源、土壤等帶來的環境污染。
免耕栽培是實現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免耕栽培可以保證農作物大面積適時播種,提高播種質量,實現早苗早發和壯苗壯株,抗御干旱,低溫等災害,同時節本增效,增加農民收入。據測算每畝節本增效80—100元。
免耕栽培技術是統籌城鄉發展和適應農村發展新形勢的現實需要。免耕栽培通過簡化農藝流程,緩解了夏收夏種,秋收秋種勞動力緊張的矛盾,適應了農村大部分
青壯勞動力勞務輸出新形勢,極大的減輕了勞動強度,解放了生產力,為增加農民收入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免耕栽培技術要點
桔桿與地表處理技術
三夏處理小麥秸稈是通過使用小麥聯合收割機將秸稈切碎拋撒均勻,以保持良好的地表覆蓋和減少對播種的影響。三秋處理玉米秸稈是通過使用秸稈還田機把秸稈切碎撒勻。若秸稈另有用途,可運走一部分,但必須確保全程有秸稈覆蓋,播種后秸稈覆蓋率不底于30%即可。地表處理的任務是平整地面,除滅雜草等,以提高播種質量。
2 、免耕施肥播種技術
免耕施肥播種技術是實施保護性耕作的關鍵,必須用合適的免耕播種機來完成。除滿足正常的種肥播量,種子的行距,株距要求外,播種機要有良好的通過性和可靠性,避免被秸稈雜草堵塞,影響播種質量。小麥播深3~4厘米,玉米5~7厘米,肥料要 施在種子下方或側下方,與種子保持3~5厘米左右的距離,以避免燒苗。播后覆土鎮壓良好。播種時動土量要小,采用旋耕播種時,旋耕動土面積應不大于總面積的30%。盡量采用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一條龍作業。
3、 雜草與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雜草與病蟲害防治是實施保護性耕作的又一項關鍵技術。雜草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播后噴灑除草劑,玉米生長季節進行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嚴重時噴藥保護。
4、深松技術
保護性耕作取消了深翻,但機械作業及人畜仍不斷壓實土壤,因此,一定時期要對土壤進行深松。我地一般在夏收后進行,每隔2年進行一次,深度30~40厘米。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2009年農業主推技術之測土配方..
- 下一篇:紫花苜蓿綜合生產技術規程

推薦儀器

最近更新儀器

相關技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