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大旱之年謹防病蟲害大發生

      來源: 農民日報  類別:技術文章  更新時間:2009-03-11  閱讀
      去冬今春的大旱恰似一把“雙刃劍”,對小麥病蟲害的發生有利有弊。對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等部分病蟲害的越冬病(蟲)源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對麥長腿蜘蛛、麥二叉蚜、金針蟲等病蟲害的發生危害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簡言之,“干旱生蟲,雨多得病”,切不可掉以輕心。
        我國小麥常見的病害有38種、蟲害37種,其中經常造成危害的病蟲害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根腐病、蚜蟲、吸漿蟲、麥蜘蛛、粘蟲、地下害蟲等10多種。據專家會商結果,2009年小麥病蟲害總體為偏重發生態勢,全國發生面積約10億畝次。其中小麥條銹病有全國大流行的潛在威脅。
        綜上所述,冬季持續干旱少雨,氣溫偏高,導致麥蚜、麥蜘蛛、金針蟲等喜旱病蟲發生危害加重;干旱導致小麥苗情差,麥苗抗性水平降低,特別是3~5月份氣候條件有利于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吸漿蟲等重大病蟲害的生長發育和擴散危害。因此,各地必須高度警惕,加強病蟲監控,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
        小麥條銹病防控對策:在當前條銹病的應急防治方面,重點打好春季菌源區的菌源控制和春季流行區的應急防治兩大戰役。要抓好菌源地的早期藥劑防治工作,特別是對于鄂西北、四川盆地、豫南、陜南、重慶、貴州、云南等春季菌源地區,應大力加強病害冬春季防治工作,采取“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在早春(2月底至3月初)對發病麥田實施統防統治,以控制病害向主產麥區傳播蔓延;對于河南大部、山東、河北、安徽、山西等春季流行區或局部流行區,要切實加強病情監測,密切注意病害的發生動態,提前做好應急防控的藥械準備。防治小麥條銹病的有效藥劑較多,主要是三唑酮、烯唑醇、丙環唑、特譜唑、科惠等三唑類殺菌劑,各地可向農資或植保部門咨詢,根據當地藥源情況選用。如每畝用15%三唑酮粉劑80~100克,或每畝用12.5%烯唑醇懸浮劑40毫升兌水噴霧,防治效果均較理想。
        小麥蚜蟲防控對策:在農業防治方面,實施機耕深翻、耙耱鎮壓、配方施肥等農田管理措施,以及利用作物多樣性布局,有效地減少越冬蚜量以及成株期麥蚜混合種群數量。在生物防治方面,早春、晚秋進行化學防治時要注意保護瓢蟲等自然天敵資源,選用對天敵安全的選擇性藥劑,保護天敵免受傷害。當天敵與麥蚜比大于1∶150(百株蚜量小于150頭)時,不必進行用藥防治。在化學防治方面,采取達標防治。當百株蚜量500頭以上,或者有蚜株率大于25%時,應及時噴藥防治。有效藥劑有25%蚜螨清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以及抗蚜威、硫丹、吡蟲啉系列產品、啶蟲脒系列產品等,各地可根據藥源情況選用。
        麥蜘蛛防控對策:重點是麥長腿蜘蛛,結合當地栽培制度,因地制宜地采取輪作倒茬,及時清除田間地頭雜草,麥收后深耕滅茬,及時機耕,早春耙耱等措施,可顯著減輕麥蜘蛛的發生危害。在春小麥返青后,當平均每30cm行長有蜘蛛200頭以上,或小麥上部葉片20%面積有白色斑點時,應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可選用藥劑有阿維菌素類農藥、20%噠螨靈可濕性粉劑、15%噠螨靈乳油,也可用40%樂果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兌水噴霧。此外,每畝用2%混滅威粉劑或2%異丙威粉劑2kg,拌土25kg左右撒施,對兩種麥蜘蛛均有效。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