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霉素介紹
什么是黃曲霉素
黃曲霉素是黃曲霉菌、寄生曲霉菌產生的代謝物,劇毒,同時有致癌、致畸等作用。會引起人體骨骼,內臟器官等的病變,甚至癌變。黃曲霉菌廣泛存在于土壤中,因此一般的作物如花生、玉米、大米等農作物都很容易感染黃曲霉菌。另外如胡桃、杏仁等干果也可能含有黃曲霉素。黃曲霉素的產生,不僅在種植過程中,還包括加工過程。黃曲霉素分為四種,B1、B2、G1、G2,其中黃曲霉素b1毒性最大。下面介紹下這四種黃曲霉素的MRM色譜圖。
黃曲霉素含量
標準規定,大米、食用油中黃曲霉素允許量標準為10ug/Kg,其他糧食、豆類及發酵食品為5ug/Kg。嬰兒代乳食品不得檢出。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高黃曲霉素允許量為15ug/kg,比我國標準嚴格3個數量級。30~50ua/kg為低毒,50~100ug/kg為中毒,100~1000ug/kg為高毒,1000ug/kg以上為極毒。其毒性為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
黃曲霉素產生因素(花生中)
黃曲霉素產生有以下幾種因素,分別為:品種抗性、土壤、溫度和水分、花生成熟度、機械損傷、倉儲條件六個因素。其中土壤因素是指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黃曲霉菌。不同的土壤類型,感染黃曲霉菌的幾率不等。溫度水分因素是指當溫度較高同時水分含量低于35%時花生更容易感染黃曲霉菌。黃曲霉侵染的起始溫度為
含有黃曲霉素的食物
含有黃曲霉素的食物主要可分為四大類:花生及花生食品,植物油及脂肪食品,豆類及豆類食品和其他種類的食品。其中谷類食品包括大米、面粉、玉米、小米、蕎麥和高梁等。
黃曲霉素的顏色及其毒性
黃曲霉菌一般呈黃色,但是肉眼很難看出來。但在在紫外線照射下,黃曲霉素能發生藍紫色、綠色的閃閃熒光。同時黃曲霉素無色無味無臭的物質。黃曲霉素b1毒性最大,低劑量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其毒性比亞硝胺強75倍,比砒霜強68倍。其毒性之大,令人不寒而栗。
黃曲霉素的危害
黃曲霉素的危害主要會出現惡心、嘔吐、黃疸、肝區疼痛、腸胃出血等癥狀,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這是人食用了黃曲霉素后的癥狀。而當豬感染了黃曲霉菌,即豬黃曲霉素中毒后,會使母豬流產、產若仔、死胎等病癥,公豬的性欲下降,排出的精子質量不高。同時會損害畜禽的內臟和器官,致癌致畸都有可能發生。豬中毒后表現為精神萎縮,走路蹣跚,體溫正常,糞便干燥,頭低垂或者站立不動等。
當豬出現以上癥狀是,我們應該及時拯救。控制黃曲霉素最好的辦法也是最及時有效的辦法是給豬注射25%的葡萄糖3支(20mL/支)+Vc 5支(2 mL/支)連續3~4d靜脈推注,或直接用葡萄糖+Vc滴注;另一種方法是將綠豆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