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氏定氮法原理
凱氏定氮法原理:蛋白質是含氮的有機化合物。食品與硫酸和催化劑一同加熱消化,使蛋白質分解,分解的氨與硫酸結合生成硫酸銨。然后堿化蒸餾使氨游離,用硼酸吸收后再以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滴定,根據酸的消耗量乘以換算系數,即為蛋白質含量。
1.有機物中的銨根在強熱和催化劑及濃H2SO4 作用下,硝化生成(NH4)2SO4
反應式為:
2NH2-+H2S04+2H+=(NH4)2S04
2.在凱氏定氮儀器中與堿作用,通過蒸餾釋放出NH3 ,收集于H3BO3 溶液中
反應式為:
(NH4)2SO4+2NaOH=2NH3↑+2H2O+Na2SO4
2NH3+4H3BO3=(NH4)2B4O7+5H2O
3.用已知濃度的H2SO4(或HCI)標準溶液滴定,根據HCI消耗的量計算出氮的含量,然后乘以相應的換算因子,既得蛋白質的含量。
反應式為:
(NH4)2B4O7+H2SO4+5H2O=(NH4)2SO4+4H3BO3
(NH4)2B4O7+2HCl+5H2O=2NH4Cl+4H3BO3
基本步驟如下:
取樣→ 消化 → 蒸餾→ 滴定 → 計算
它由消化爐與全自動定氮儀蒸餾器組成。
消化爐(指數顯型)由單片微機控制檢測使井式加熱爐進一步達到完美,使試樣置入消化管插入井式加熱爐內加熱取得最佳的熱效應,在消化前置入催化劑進一步加速消化煮解,大大縮短消化時間。消化管內逸出的S02等有害氣體,通過消化管上的排污管經抽氣三通由水帶入下水道(也可用真空泵加回收瓶回收),有效的抑制有害氣體的外逸,又省略了實驗室中安裝通風櫥,試樣經40分鐘左右消化煮解,即可完全消化盡。
1.安全管 2.導管 3.汽水分離管 4.樣品入口 5.塞子6.冷凝管 7.吸收瓶 8.隔熱液套
9.反應管 10.蒸汽發生瓶
凱氏定氮法具體操作:
1、 樣品處理:精密稱取0.2
2、 按圖裝好定氮裝置,于水蒸氣發生器內裝水約2/3處加甲基紅指示劑數滴及數毫升硫酸,以保持水呈酸性,加入數粒玻璃珠以防暴沸,用調壓器控制,加熱煮沸水蒸氣發生瓶內的水。
3、 向接收瓶內加入10ml 2%硼酸溶液及混合指示劑1滴,并使冷凝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下,吸取10.0ml樣品消化液由小玻璃杯流入反應室,并以10ml水洗滌小燒杯使流入反應室內,塞緊小玻璃杯的棒狀玻璃塞。將10ml 40%氫氧化鈉溶液倒入小玻璃杯,提起玻璃塞使其緩慢流入反應室,立即將玻璃蓋塞緊,并加水于小玻璃杯以防漏氣。夾緊螺旋夾,開始蒸餾,蒸氣通入反應室使氨通過冷凝管而進入接收瓶內,蒸餾5min。移動接收瓶,使冷凝管下端離開液皿,再蒸餾1min,然后用少量水沖洗冷凝管下端外部。取下接收瓶,以0.01N硫酸或0.01N鹽酸標準溶液定至灰色或藍紫色為終點。
同時吸取10.0ml試劑空白消化液按3操作。
計算:
X =((V1-V2)*N*0.014)/( m*(10/100)) *F*100%
X:樣品中蛋白質的百分含量,g;
V1:樣品消耗硫酸或鹽酸標準液的體積,ml;
V2:試劑空白消耗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l;
N: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的當量濃度;
0.014:1N硫酸或鹽酸標準溶液1ml相當于氮克數;
m:樣品的質量(體積),g(ml);
F:氮換算為蛋白質的系數。蛋白質中的氮含量一般為15~17.6%,按16%計算乘以6.25即為蛋白質,乳制品為6.38,面粉為5.70,玉米、高粱為6.24,花生為5.46,米為5.95,大豆及其制品為5.71,肉與肉制品為6.25,大麥、小米、燕麥、裸麥為5.83,芝麻、向日葵為 5.30。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