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我國科學家破解三聚氰胺引發腎損傷機理

      來源: 分析測試百科網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0-02-23  閱讀

      為三聚氰胺安全管理限量值提供科學依據

        記者2月22日從黑龍江省衛生廳獲悉,由黑龍江省疾病控制中心專家新近完成的一項科研課題,在國內外首次系統地揭示了三聚氰胺引發動物腎損傷的發病機理、病變特點、腎臟結晶體形成的條件。研究結果為相關部門對三聚氰胺風險評估、制定食品和飼料中三聚氰胺的安全管理限量值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該成果近日獲得2009年度黑龍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進步一等獎。

        因三聚氰胺并非食品添加劑,國內外對三聚氰胺毒性研究資料掌握甚少,對三聚氰胺所造成腎損傷的量效關系、結晶體與腎臟病理損傷的關鍵環節等問題也缺乏深入探討。據此,黑龍江省疾病控制中心毒理所主任醫師王玉燕等首次成功建立三聚氰胺在腎臟形成結晶的大鼠動物模型,重現了這一疾病的病變過程。該模型方法科學先進,有可重復性。研究結果揭示腎臟為三聚氰胺的毒作用靶器官。其發生機理是三聚氰胺在胃內由胃酸催化水解生成三聚氰酸,兩者在腎臟再結合形成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結合晶體,晶體充滿腎小管,使腎臟體積增大、重量增加,因管壁的擠壓作用而使腎組織嚴重缺血,導致腎臟呈現出特征性土黃色沙石樣的外觀。

        觀察結果還表明,三聚氰胺結晶體還可導致腎臟炎癥反應和纖維組織增生等病理改變,進一步引發腎臟代謝功能障礙,使血中尿素氮、肌酐等含量增加,最終使實驗動物發生腎衰竭。王玉燕等在研究中,首次采用X射線衍射法確定腎臟中形成的結晶體為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的結合晶體,進而證實攝食三聚氰胺可使腎臟中形成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結合晶體,此手段具有明顯的創新性。

        專家評價指出,該課題填補了我國三聚氰胺毒理學研究空白,對基礎醫學、藥學和臨床醫學有重要意義。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