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超級稻”種進上海世博園中國館 5月已抽穗

      來源: 分析測試百科網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0-05-05  閱讀
      5月初,(上海)市郊水稻才將開始播種。但眼下,記者走進上海農科院莊行試驗站的大棚,卻看到了一片又一片長勢喜人的水稻,其中大多植株已經抽穗。日前,200多叢蔥翠的水稻被運出奉賢區莊行鎮,“種”進了世博園中國國家館。上海世博會開幕當天,這“一片稻田”已正式接待中外游客,生動展示中國糧食生產的水平。 

        在中國國家館的49米層展示區,游客可看到9平方米的 “綠色稻田”,在世博會召開的184天里,這些活體水稻將一直處于抽穗狀態。為實現這個目標,活體水稻每隔8天就會被更新一次。在莊行生產基地,科研人員也特地培育了一批批不同成熟期的水稻。 

        農業專家告訴記者,作為產糧大國,我國的糧食生產創新水平一直居國際領先。這次世博會上展示的“超級稻”選擇了國內最優的雜交秈稻品種,種植技術大幅提升,100畝以上種植規模畝產量至少在600公斤以上,這意味著極大的增收空間。 

        有意思的是,從水稻專家眼中看來,中國國家館的外形,令人聯想到中國古代常見的一種稻斗,以及中國悠久而輝煌的農耕歷史。從這個角度來說,“種”進中國館的活體水稻,也承擔著不同尋常的使命。 

        然而,5月份就讓人看到水稻抽穗,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中國國家館世博水稻展示項目主持人、上海農科院研究員宋祥甫博士告訴記者,他們于去年5月啟動研究,今年1月開始播種,其中克服了重重困難:水稻生長,溫度低于25攝氏度或高于30攝氏度都會停止,他們創造性地采用了水體加溫和空氣加溫法,把溫度嚴格控制在了26攝氏度至28攝氏度之間;為了將濕度保持在50%到70%,工作人員每隔半小時就要噴灑一次水;水稻生長抽穗需足夠的光照,但今年3月上海的陰天罕見地達到了17天,科研人員就采用補光措施……每150粒種子才最終“選拔”出了一株水稻,目前“最年長”的水稻生長期已達到70多天。 

        要讓水稻“種”進展館,也有現實難題。宋博士告訴記者,一般來說,1平方米水稻生長至少需要300公斤土壤,但中國館不可能容納得了這么多土壤,必須做減法。最后,發明了一種水土培植器,并找到了精確的施肥配方,結果成功將土壤所需量減少到了五分之一。由于場館中光照不夠,水稻活力只能保持1周左右,他們又想到了一批批輪換的辦法。這些“超級稻”,將分28期陸續進入中國館。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