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我國精密儀器研發仍顯薄弱

      來源: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3-08-03  閱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于這句話,我們都不會陌生,事實上,中國走出艱苦歲月到如今的生活大翻遍,這其中最重要的還在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事實上,掌握了技術,在國際上享有的是話語權,在產業發展上占有了優先發展權。最重要的在于,精密儀器的研發,尤其是檢測分析儀器上的發展,為我國大大縮短了與歐美等國家的發展距離。

        天津大學教授、教育部科技委委員、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徐可欣指出,先進的測量科技和精密儀器是科學發現的工具、技術創新的種子,如質譜儀的發明使我們能按原子、分子的質量差異進行分離,檢測物質組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技術使我們可以更早發現疾;圖像傳感器(CCD)已是手機、數碼相機中的關鍵元器件等。

        社會需求決定檢測儀器的研發

        現實社會發展也提出了很多新的科學上必須回答和解決的問題。如工業排放是如何對氣候變化、環境乃至人群健康狀態產生影響的?二惡英濃度低,測量方法復雜并只能離線進行,環境科學的發展迫切需要發明痕量物質監測的新測量方法和儀器監測二惡英。而痕量物質對人們健康影響的機理、評估與監測方法等更是亟待突破的科學問題。

        如上世紀80年代,我國急需制成全國酸雨城市分布圖,而當時的經濟條件則決定了需要科研人員自主研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國科研人員客服了當時各種困難,憑借著卓越的學識和精湛的技術,最終開發了我國第一臺離子色譜儀,并馬上轉成商業化,裝備全國各地城市進行酸雨成分和濃度的檢測。

        再舉個跟國防安全相關的事件,比如我國涉及到航天技術或者核武器的開發時,其使用的檢測儀器必須為國產自主研發,這是基于中國人的使用習慣需求出發,當然也是為了在技術上進行保密,因為一旦使用國外儀器對設備進行檢測,數據在在線傳播的情況下,就容易造成國家機密技術的損失。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編審陳寶泉介紹說,測量與儀器科技水平還反映國家實力。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發布的數據表明,美國儀器儀表產值約占國民總產值的4%,但它拉動的相關產值卻高達66%.2007年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的戰略報告指出,21世紀制造業和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關鍵是測量技術,此領域對維系國家競爭力也不可或缺。日本為奪回在測量分析儀器上的優勢,文部省啟動了尖端測量事業,投資達上百億日元。

        高端儀器仍需進口

        當前,我國在測量技術與精密儀器方面與世界強國差距大,由此導致的科技創新掣肘影響面廣,如不盡快制定發展戰略并迎頭趕上,差距會繼續拉大。陳寶泉分析指出,我國科技投入大幅增加,購置的大型儀器設備已初具規模。但其中60%是進口設備,尤其是昂貴的高端儀器設備基本都依靠進口。

        來自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對中國科學儀器產業發展狀況所做的專題調研結果顯示,2010年,中國科學儀器類出口呈現強勁的復蘇勢頭,達到63.41億美元,同比增幅28.28%.但是該行業進口總額更大,達到157.3億美元,增長也更快,同比增幅35.23%,進出口逆差達到93.9億美元。

        到了2011年,這一趨勢有增無減。數據顯示,科學儀器出口呈現回落,達71.02億美元,增長12.0%;進口則依然保持強勁態勢,達207.48億美元,增長31.9%,進出口逆差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136.46億美元。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專職副理事長李躍光在2013中國科學儀器及實驗室裝備高峰論壇上表示,“事實上,科學儀器進出口逆差并不僅僅存在于去年,而是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更可怕的是,這一逆差呈現逐漸拉大的趨勢。

        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

        推進我國測量科技進入世界前沿,要兼顧世界測量科技發展趨勢和我國階段性需求。專家指出需要重視三個目標。一是原創性測量技術與儀器,二是國家目標導向或測量儀器發展趨勢引領的測量技術與儀器,三是精密儀器核心技術。這三大目標中,各有一個優先展開協同創新的方向,分別是先進測量方法、微智能探測器與微納器件制作技術。

        我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除產業規模、技術積累不夠外,更在于測量原理和儀器設計的原始創新方法上不行。要改變現狀,需要在幾個方向上下大工夫。如能源領域的深海、深地探測,環境領域中微量化學物質的快速檢測,地球尺度環境風險的預警等;在食品安全與農產品藥物殘留檢測方面,探索根據物質的指紋光譜等光學信息建立快速測量識別物質成分的方法,特別是痕量物質快速測量方法;在生命科學領域,活細胞或蛋白構造的實時觀察,細胞內分子信息傳遞的視覺化,細胞與蛋白標識、檢測裝置的研發,如微弱熒光觀察裝置等;攻克復雜條件制約,突破現有測量極限,需改變原有模式、單一原理的方法局限,對不同學科進行交叉和融合,開展基于數理方法綜合運用的手段創新以實現測量方法的原始創新,上述這些成果將對科技自主創新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作為中國首臺離子色譜儀其中一位研發者,劉開祿表示,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能與其他國家競爭,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要走模仿的道路,再者,科研人員也不要跟隨國外的足跡,進行產品的研發。業內人士也曾指出,企業研發人員往往傾向于跟著國外的研發趨勢走,而對國內許多新的方法未必理解,或者捕捉不到這些信息,不知道國內的一些方法也可以轉化應用并獲得很好的效果。

        所以,要向占領高端市場,關鍵還在于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只有這樣,我們擁有了別人無法比擬的技術,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有話語權。

        國產儀器雖然起步晚,發展迅速,但其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實體轉化差距大、人才短缺等問題。在市場需求的跟進上,這些問題都將成為制約國產儀器發展的硬傷,只有創新才是硬道理,加大科研投入,運用策略進行推廣,才能在國際地位上占得一席之地。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