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儀器網

      河北張家口:高效節水灌溉帶來生態效益

      來源: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類別:行業動態  更新時間:2013-08-05  閱讀

        通過大田膜下滴灌栽種大田蔬菜,每畝用水僅120立方米,能節約用水400立方米。

        大暑時節,全國氣溫持續走高。然而,河北張家口的壩上地區則仿佛正處于濃濃的春日中,在沽源縣閃電河鄉一望無際的蔬菜大田中,眾多鄉親們正在搶收西蘭花。

        從河南安陽到此種菜的青年肖培申,從菜地中伸起腰來對記者說:“我承包了100畝種菜,用了政府免費推廣的膜下滴灌技術,今年的菜價不錯,估計純掙50萬元沒問題。”

        肖培申通過節水農業增收的故事,僅僅是張家口壩上地區發展現代農業的一個縮影。

        目前,該區域已經實施高效節水技術的總面積已經達到60多萬畝,不僅地下水年采取量減少近5000萬立方米,當地生態環境實現了良性循環,還給農民帶來了5.6億元的增收效益。

        水資源告急

        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水澆地面積的不斷擴大,使得地下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幾年,張家口壩上地區生態警鐘頻頻敲響,首先是過去美麗如鏡的高原湖泊安固里淖出現全面干涸,緊接著是長年流水不斷的灤河源頭出現季節性斷流,接下來是土地沙化,樹木枯萎。

        曾在水利部農田水利司任職的張家口市委書記王曉東親自帶隊深入壩上進行多次深度調研,終于搞清了原因。

        張家口市壩上地區本就水資源嚴重匱乏,上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實現了大規模退耕還林還草,但為了農民增收,大面積推廣了無污染、無公害、可錯季的綠色蔬菜種植,而蔬菜是高耗水產品,在傳統模式種植下的蔬菜更是高出其他品種好幾倍,壩上蔬菜用水占到了農業用水的90%以上。

        隨著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水澆地面積的不斷擴大,壩上地區地下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年地下水開采總量達到了2.2億立方米,超采5000萬立方米左右。地下水的不斷超采,引發了地下水位下降、湖泊干枯、河道斷流、土地沙化等一系列生態問題。張北縣水務局局長喬河說:“根據近5年的監測,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30厘米,中東部蔬菜種植區水位下降幅度1.5米。”

        如果不采取果斷措施,壩上地區110多萬農牧民將失去基本生存條件,也會直接影響到北京的生態安全。用王曉東書記的話說:“保護好和科學利用好壩上水資源,在壩上地區全面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意義重大”.

        鑒于這樣的認識,張家口對壩上地區高效節水灌溉確定了“穩、減、增”的三大目標,即:穩定水澆地面積,灌溉面積一畝不擴大,新打機井一律不批準;減少地下水開采,減少灌溉用水,超采的地下水全部返回去;增加農民收入,讓壩上地區農民生活水平超過全市農民人均水平。

        圍繞這一目標,依據地下水承載能力,張家口市規劃到2015年,壩上地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88萬畝,實現壩上地區高效節水灌溉全覆蓋,形成13個萬畝規模化示范片和114個千畝精品化示范片,使壩上地區地下水的取水總量由2.2億立方米減少到1.7億立方米以內,實現區域地下水資源采補平衡,為壩上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水利支撐,并率先打造成國內管理最嚴格、技術最先進的農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和水資源現代化管理綜合示范區。

        建立高效節水體系

        “四網一分配”的體系包括:工程網、信息網、服務網、監測網和用水指標分配到戶

        2011年,壩上高效節水現代管理綜合示范區項目、規模化節水灌溉增效綜合示范項目全面拉開帷幕,在壩上地區全面建立了工程網、信息網、服務網、監測網及用水指標分配到戶的“四網一分配”高效節水體系。

        為了準確掌握壩上地區地下水可利用量,壩上地區共建設地下水位監測井142眼,全部覆蓋壩上1.38萬平方公里,實時對壩上地區地下水資源進行動態監測。根據監測情況,對農業用水采取最嚴格的總量控制。以水位為剛性指標、以抽采水量為柔性指標,實行水量、水位“雙控制”.凡是地下水位出現持續下降的,不管取水量是否超過定額,都要強行限采。

        建設工程網促進高效利用。2011年底,壩上僅有高效節水灌溉達標面積23.9萬畝,而2012年則發展了18萬畝。今年又發展了18.7萬畝,達到60多萬畝,共建成張北饅頭營鄉和張北鎮等8個5000畝以上集中連片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園區。

        建設信息網實現智能化管理。壩上地區引進了國內先進的農田灌溉信息管理系統,在項目區內安裝機井監控設備2206套,配置了遠程用水監控設施和灌溉用水計量設施,建成縣級水資源信息化管理平臺6個、鄉級信息化平臺24個,通過網絡互聯實現數據共享和遠程管理,適時監測項目區內地下水位變化、土壤溫度、土壤濕度以及每眼機井的用水量、用電量、動水位和農戶信息,基本實現了適時適量、科學高效用水。

        建設服務網提供有力保障。壩上地區普遍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水利管理服務體系,縣級依托水利抗旱服務站建立了水利技術服務中心;鄉級建立了水利技術服務站,每個服務站安排2-3個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灌溉管理、工程維護、水費征收、基金管理等水利技術服務等工作;重點村成立了用水者協會,自然村設立用水小組。目前,已經建立水利服務中心站20個,村用水協會102個。

        “四網覆蓋”的高效節水灌溉體系,為壩上地區實現水資源高效有序利用找到了科學路徑。去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為壩上地區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壩上地區的張北、康保、尚義三縣于2011年被列為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沽源縣、塞北和察北兩個管理區被納入壩上高效節水現代管理綜合示范區。目前,壩上地區建成了全國技術領先的水資源現代化綜合管理利用示范區。

        形成長效管控機制

        定額管理、綜合收費、階梯計價、節獎超罰、協會管理等一系列節水新機制逐步推行

        “一戶一卡,每張卡里的水量都是按定額分配的。”在張北縣饅頭營鄉水利技術服務站,工作人員袁學鋒正在為白沙淖村一個用水小組的40戶村民辦理水卡。

        袁學鋒告訴記者,這個村里的節水灌溉系統,統一由專人管理,村民僅需要拿卡到泵井讀卡器一刷,所有記錄都可以通過網絡系統傳輸到服務站及水務局數據中心,根據用水量繳納水費。

        這種管理體制就是壩上地區配合水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立,逐步推行的定額管理、綜合收費、階梯計價、節獎超罰、協會管理等一系列節水新機制,這一機制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第一是總量控制,定額分配。在張家口市水務局醒目的掛圖上,記者看到一張用水量分配表。張北6242萬立方米、尚義3493萬立方米……清晰地顯示著該市下達給各縣區的用水控制總量數據。

        總量控制,就是嚴格按地下水可利用量確定每個縣每年的開采總量,開采總量只能等于或小于可利用量。用水定額綜合種植品種、灌溉方式、水資源分布等各種因素確定。一方面是根據灌溉方式定額,膜下滴灌畝均年用水定額為120噸,其他灌溉方式畝均用水定額為180噸,并逐年遞減至畝均120噸為止;另一方面是根據作物品種定額,例如芹菜和大白菜每畝定額為160立方米。按確定的用水定額,縣鄉村人逐級分配水權,落實到戶、確定到井,總量和定額控制通過信息系統自動完成。

        記者在張北縣饅頭營鄉水利技術服務站看到,這個鄉已經建立起覆蓋全鄉的水資源信息管理網絡,村里分配用水量、實際用水量、超采了多少,農戶定額水量是多少、種了多少畝、屬于哪個灌溉井等都一覽無余。

        第二是階梯計價,節獎超罰。在張北縣饅頭營鄉王簸箕村,灌水員告訴記者,階梯水價就是農民用水在定額用水范圍內,不收水費,只收取用水綜合費0.78元,包括基本電費、工程管護費、水利設施維修費。對超出定額用水的加收階梯水費,超過定額40%以上的,超出部分每噸加收0.24元。對節約的用水指標給予獎勵;對農民手中未使用或未用完的用水指標,農民之間可以自由流轉。

        第三是設立基金,協會管理。在張家口市水務局,副調研員安磊說,為促進節水設施的有效管理,我們建立農業節水基金,主要用于農田節水灌溉基礎工程設施建設、節水灌溉技術的示范推廣、農田大型水利設施的維修改造、農戶投資節水工程流轉土地的獎補。農業節水基金,具體由農民用水者協會負責節水資金的管理使用、水費收取和水利設施管護,由鄉水利服務對水利補償基金進行監管,真正實現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及于民。

        生態好了,農民富了

        推行高效節水灌溉,不僅使得地下水水位回升,也實現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實施,使項目區尋找到了一條突破水資源短缺與可持續發展矛盾的科學路徑,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初見成效。

        改善了生態環境。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前,壩上普通管灌每畝蔬菜平均用水為220立方米,今年工程區實際每畝灌溉用水量僅為90立方米,初步估算目前6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區可減少地下水開采近5000萬立方米。王曉東書記欣喜地向我們展示了壩上地下水監測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整個壩上地區142眼監測井的觀測數據顯示,整個區域水位上升達到37厘米以上,除了自然氣候等原因外,工程節水壩對水位回升的貢獻率達到53%.

        增加了農民收入。驅車壩上,田間地頭,不時可以看到忙著鋪設膜下滴灌管線的農民,高效節水灌溉對他們而言,意味著實實在在的效益。

        在沽源縣閃電河鄉閃電河村,黨支部書記趙金生給記者算起了節約賬,平均每畝地大約節約用水200立方米,節約用電40千瓦時,節約用工5個,節約化肥10公斤,同時還能增加農產品品種,每畝地僅從這四節一增就能增加綜合效益980元,相當于兩畝多土地的承包價。他家今年栽種了40畝錯季蔬菜,每畝純收入在3000元以上,全年下來,收益可達十三四萬元。

        促進了結構調整。今年,壩上地區每個縣區都結合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的實施,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結構,壓縮白菜、大蘿卜等高耗水、低效益大路菜,增加五彩椒、菜花等低耗水、高效益的精細菜,掀起了新一輪發展高效設施農業的熱潮。張北縣政府縣長孫曉函說,今年該縣新建部級設施蔬菜標準園9個,新增冬暖式大棚763座、春秋大棚5548個、食用菌大棚265個,全縣設施大棚面積達到近2萬畝,農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民總受益達到了1.5億元。

        推行高效節水灌溉,不僅走出了過去“發展蔬菜就無限制地開采地下水,井越打越深、水越來越少、生態環境越來越差”的怪圈,更重要的是促進了節水模式由低效落后向高效先進轉變、種植結構由高耗水作物向低耗高產高效作物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由傳統種植分散經營向設施化種植規模化生產轉變,拉長了由水生態環境構架起來的經濟鏈條,為壩上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去年,由國家和河北省有關部門組成的調研組,對壩上地區進行實地調研后作出了這樣的評價,“張家口市壩上高效節水灌溉工作理念新、路徑新、模式新、技術新、管理新,探索出了現代農業水利在貧困地區迅速發展的經驗,具有綜合示范性”.農業部近日也將向全國推廣張家口科學節水的經驗。

        “3年內,壩上地區高效節水灌溉將實現水澆地的全面覆蓋,最終把壩上地區建成中國面向世界的可持續發展示范區。”談到壩上高效節水灌溉的未來發展,市委書記王曉東充滿信心。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2024 http://www.douyinxiaodian6.com 版權所有: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祥園路88號中國(杭州)智慧信息產業園I座11-13樓

      聯系電話:0571-86056609 0571-86059660 0571-88971438

      售后服務專線:400-672-1817

      浙ICP備09083614號

      免費咨詢

      • 在線詢價: QQ
      • 南:13388425012
      • 微信客服
      • 北:19032001373
      •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