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保墑護墑?
土壤墑情的好壞不僅決定了作物生長的好壞,更對當地生態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除去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們要做好保墑護墑的工作,為作物出苗生長提供適宜的墑情。
1、耕后及時耙地碎土
耙地碎土儲墑,異常重要。如土質偏粘,秋耕后若不耙晾墊,春耕兩次后,大坷垃仍占耕層土體總量25.6%。許昌地區群眾說:蛛巴地不帶耙,一定打坷垃。光犁不耙,枉把力下。"若土壤水分合適,就隨犁隨耙,或者上午犁,中午前耙,下午耕,收工前耙。若偏粘士壤,機耕后晚耙,則坷垃遍地,跑墑漏肥。當土堡含水量為12.78%時。耕后兩天耙地,坷垃基本不能耙碎;當土貸水分含量為19。64%時,耕后即耙,坷垃經耙后全部松散;當土壤水分含量為20.23%時,耕地耙地水分偏高,耙后大部松散,小部分過濕有坷垃。
因此耙地碎土,是耕后儲墑的關鍵,特別是晚秋麥播前耙地,更為重要。耙地相差一天,方。耙者士壤水分損失30一50%;深耕后及時耙耪,可切斷毛管水的蒸發而塌墑保水。干旱季節,進行麥地春耙,可松土碎坷垃,防止因板結龜裂而地表水分的蒸發,起到抗旱塌墑作用。據在鄭郊調查,二月中旬經春耙的麥田,10一20厘米土層內,半月后水分丟失僅1.2%,而未耙的麥田,水分丟失達4.3%,新鄉人民勝利渠灌區的棉田早春耙后一個月,土壤0一10厘米深含水量比不耙者的絕對值高3.6%。
2、及時中耕,抗旱護墑
及時中耕對松土、調溫、護墑、抗早、除草有良好的作用。特另lJ對秋作物多次中耕,更顯得重要。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鋤草的作用不但在于去草助苗,而且在于蓄水耐旱。對于鹽堿及時中耕疏松土壤更為重要,特別是雨后,中耕能切斷土壤水的毛管蒸發,防止返鹽。秋作物特別是棉花苗期,多中耕、深幣耕,可松土除草、保蓄土壤水分,促使根系發育多開始出苗時就鋤頭遍,以后每隔十天鋤一次,棉苗茁壯。予東黃泛區棉農在四月下旬棉苗剛透壟成行時,即行中耕,稱為"鋤晚蘿花",能使當時地溫提高2℃,耕層土壤水分提高3.5%。
3、壕澆垅播,開溝埋墑
在水沉缺乏、土質粘重、人多地少、春旱連綿的地區,可采取壕澆垅播、開溝埋墑的措施,進行培墑搶種。例如南陽黑懈土區的"上浸地",采用小墩耕作種植,溝澆垅播,透水滲墑,既可春季抗旱,節約用水,又一可秋季抗澇,防止"上浸"。在粘土地區,雨后整地,稍不及時,易起坷垃,保不住"口墑",而采用此措施,可實現一播全苗。此外,掌握土壤水分的運行規律,在易旱地區選種耐旱作物,解決土壤少水與作物需水的矛盾也是抗旱保墑奪豐產的一條有效措施。
- 【中國農業儀器網】聲明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
- 上一篇:山核桃的蟲情測報與病蟲害防治
- 下一篇:小型氣象站各類設備的日常維護


